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

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74例,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根据测量的容积结果分为A组(EATV≤75 ml),B组(75 ml<EATV<150 ml),C组(EATV≥150 ml),分别测量三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随访三组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EATV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MACE预测价值。

结果

三组患者BMI、hs-CRP、TNF-α的比较,B组>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hs-CRP,IL-6,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75~0.700, P<0.01)。三组患者MACE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8.50%)、B(5.26%)、A组(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EATV水平预测MACE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 0.634~0.868,P<0.01),以120.39 ml为诊断截点,预测MACE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及61%,可以作为预测MACE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ATV水平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发生MACE密切相关,EATV>120.39 ml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依布替尼克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以DLBCL细胞系SUDHL10细胞(GCB亚型)、HBL-1(ABC亚型)以及8例DLBCL患者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MSC)共培养后,显微镜下计数向MSC趋化迁移及与MSC黏附的DLBCL细胞数,ELISA法检测MSC的CXCL12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DLBCL细胞的CXCR4表达水平;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索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511例MDS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511例MDS患者中,共检测到83个突变基因,439例(86%)患者伴有至少1个基因突变。对涉及的83个基因依据其功能进行分类,突变频率依次为表观遗传相关基因(50%)、剪接子相关基因(37%)、信号传导相关基因(34%)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