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死过一回的人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797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被分配在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这所学校的校址,原来是一片坟地,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又是村上的中心地带,所以,村上就选中了这里。
  为了取暖,教师的宿舍里都生了一个火炉。当然,这个火炉必须是带烟管和炉盖的。为了防止煤气扩散,在白天,我们都很小心地把炉盖盖住,让煤气尽可能被烟管吸到屋外去。那天晚上,我先看了一会书,大约十点多吧,我有些困了,便下床在炉内换了一块新煤,把炉子下方的风门用盖子旋紧,好让煤块慢慢燃烧。当确认一切都妥当了,我才关了灯,安然躺下睡觉。
  “砰砰,砰砰……”迷迷糊糊中只听见有人不停地在敲打房门。一边敲打,还一边呼喊:“吴老师!吴老师……”听声音,我知道是老校长在叫我。
  我想答应一声,可我试了几次,就是开不了口。不仅开不了口,连眼睛都疲惫地无法睁开。我想使劲动一动,可我一丝力气也没有。我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任凭外边的人喊破嗓子。
  我睡得很熟,熟得别人背走我也不知道。要不是窗外的喊叫声和敲门声,我可能要安静地长眠于此了吧。幸亏,我第二天要按时上班,否则,校长会找上门来。这不,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好久,还不见我去上课。校长终于忍不住了,来敲我的房门。他起初还以为我在睡懒觉呢,当敲门和喊叫都无济于事之后,他开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刻从伸向屋外的烟管想到了煤气中毒。当时,躺在床上的我已经昏迷不醒。
  “砰”的一声,房门被撞开了,一股冷气随之而来。接着,前后窗户都被拉开了。
  毕竟是寒冬,一会儿,我躺在床上便有些瑟瑟发抖了。后来,我隐隐听见有人说:“这样等下去可不行,得想想办法……你看人都成这样了……”“让我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吧。”我被众人扶起身子坐在床上,猛然间,鼻下人中一阵刺痛。“哎呀……”我疼得叫出声来,随后,又缓缓睁开眼睛。“这下,他没什么大碍了!”那个掐我人中的老教师说道。当我清醒以后,我才明白自己昨晚中了煤气,是老师们把我救活的。看到大家为我担心,为抢救我所做的一切,我感动得泪流满面。我试图想说些感谢大家的话,可我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好用眼泪表达感激之情了。
  老师们把我抬上一辆班车送到了乡卫生院。我躺在病床上凝望着吊瓶内的药水一滴一滴流经管子,然后注入我的手臂时,泪水就像决堤的江河汹涌而出,为自己不幸的遭遇而悲痛不已,同时,也为自己能捡回一条命而激动得喜极而泣。我想,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活着就是幸福。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圣经》中一个故事:一个财主田产丰盛,但他却闷闷不乐,整天想:“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上帝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那一刻,我突然顿悟了:没有什么比生命和身体健康更为宝贵的;我真不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鸡毛蒜皮或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了。从此,我要放宽心胸,活得从容大度一些,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种身处世外的境况,似乎并未持续多久,后来,我又渐渐地随波逐流,恢复到以前的我了。
  我常常自责、懊恼、悔恨,可看看大家都是这样,就觉得合乎情理,变得麻木不仁了。我不断地想起自己中煤气的事情,以及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难,越来越惴惴不安起来。看看现在的幸福日子,想想过去,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和耿耿于怀的呢?
  别忘了,自己可是死过一回的人了。
  責任编辑:子 非
  美术插图:段 明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上有两个姐姐,排行老三。那时候正在热映《黎明前的黑暗》,奶奶想孙子着了魔,说就叫黎明吧,取个男孩名字兴许下一个能生个带把儿的。娘嫌是个男孩名字,叫着别扭。后来因为看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剧中的银环善良、忠贞的形象让人们崇拜不已,娘说还是叫银环好听,但愿长大能像银环一样俊俏勇敢。或许是沾了偶像的光了吧?我的乳名很快人尽皆知。可是渐渐长大的我却不喜欢
期刊
这则故事听起来虽说很稀罕、很紧张、很温暖,但我一直未能落笔把它写出来。究竟为什么?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并不是因为懒,也不是由于故事简单,讲完了也就完了。可能是故事里面有样东西太过沉甸,难以用纸墨铺展,或者怕铺展不到位,折损我内心那份深深的感慨与崇高的敬意。虽然故事的发生距今已有三十多年,期间我还写过不少文章。  那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也不知为哪般事由,我在那年冬春交替时节,从青岛部队回南方老
期刊
那天中午下班回家,发现我家二楼窗口的烟窗上忽然热闹了起来。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推开玻璃窗扇,我扬了扬手,同时发出一声口哨——“嗖”,麻雀扑棱棱飞到了楼顶上,站在楼檐俯瞰,见我没有了动静,麻雀又飞回烟窗。我再次挥手驱赶,麻雀忽地一下又飞到了街道对面并排架设的电线上,迈着碎步观察我的喜怒,它们认准了烟窗这块地盘,和我打起了游击战。它们来了,我赶,我走了,它们又来,一连几日,麻雀衔柴周旋,竟然在我
期刊
父亲那年十月走了,留下母亲一人在家里过。怕她伤心,我很少在她面前提起父亲。  有一次,母亲坐在沙发上像自语又像是对我说:“我和你爸一辈子都没领结婚证。”没领结婚证?我一下怔住了。这么大的秘密,想不到父母竟然保守了一辈子,这才揭底。“你俩原来是不合法的啊!”我浅笑着和她开玩笑。母亲笑了。我说:“怎么不领证呢?今天谁还敢不领证就结婚啊?”“不是不领,是没来得及,结婚前你爸在东北,回来我们就结婚。第二天
期刊
过年前,我整理旧物,发现一张夹在书里的粮票。眼前这张半斤的粮票,虽然旧却没有一点破损。不要小看这些长五六厘米,宽三厘米左右的花纸头,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它就吃不到饭。  当时,按计划发下来的粮票,拿去买米根本不够吃。上初中后,不管男女每个月都会增加十斤粮票,因此,当我们只要上了初中,母亲紧锁的眉头就稍微舒展一些,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又多十斤米了。”  月底,父亲照例揣着粮油本去粮管所领回粮票,然
期刊
我从没想过,要当一名语文老师,还是初中的。  作为中师毕业生,作为美术老师、书法老师的宠儿,我希望自己能和小学生打交道,教他们画画,或者写字。  当初中的校长和书记几次三番地披着星光登门游说,还说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话以后,我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校长语调高昂,每一个字符都流淌着信心:“他们都说,你语文功底很好,是初中毕业就能教初中的。我看好你。”  可是,我不看好自己。  我和初中的学生才相差
期刊
张猫是个猫性突出的女生,第一,她很黏人,每天24个小时,时时不离开一个人;第二,她嘴里会发出叽里咕噜,如同猫念经似的言语。但以前,她是个安静的女生,像猫一样喜独处,不善言谈,几个女人扎堆,她只是远远地静观其变,偶尔捡到一块笑料,就微扬嘴角,瘦削的长瓜脸上涟漪般荡漾着几缕笑容,但她绝不插言半句。  近半年,据说为了她黏的人,她求佛吃素,甚至住在寺庙里近一个月,只求得铅华尽染的一颗心能皈依净土,不再困
期刊
去年从广东回家乡祁东后,陆续地在京东上买了不少的书。买书当然是用来读的,而读书是需要時间来保证的。于是,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就爱习惯性地倚靠在床上,然后从床头拿起一本书,将自己的思维放牧于字里行间。  然而,某人却不乐意了,硬要拉着我去散步。当然,她是有理由的,每每双眼盯着我的肚子,用铿锵的话语敲响警钟:你看看你的肚子大得像十月怀胎,吃了饭就躺着,哪有不大的道理?  其实,这是真的冤枉了我。我每天走
期刊
这个周末,儿子又不回来了,说是他们外语学院的足球队要练球。看了他们学校的公众号,确信即将开校运会。从初中就迷上足球的儿子不可能缺席他们院队的训练。前天晚上的来电中,他兴奋地说他们外语学院足球队终于逼平了向来强势的计算机队。儿子还说下星期也回不来,因为他们英语演讲队有排练任务。大学里的社团很多,为了不影响学习,儿子听从我们的劝告,只进了足球队和英语演讲社。儿子说想进英语演讲社的新生有两百多人,结果只
期刊
一踏进我最眷念的小村子,心嗖地一下收紧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时候以为是全世界最美好的村子,现在咋就会变成这样荒凉一片呢?我的眼泪不由得簌簌掉了下来……  你为什么这样让我伤心,让我揪心,让我震颤呢?窘得我,不敢抬头再看你,再抚摸你……而几年前,我来看你时,你却是那样的令我陶醉、令我向往。可现在,小道上落下满地的树叶子,昏黄的光遮掩着你,空气中嗅到一股难闻的味道,让我生出几分怜悯、几分酸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