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眶尖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转移性食管癌1例

来源 :疑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3岁,因"左眼失明1个月,左眼睑下垂10 d"于2012年4月4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下降至无光感,于我院眼科就诊,头颅MR未见异常,VEP提示左眼P100潜伏期延迟,幅值降低,左眼出波差,考虑"左眼球后视神经炎",予以"地塞米松、维生素B1、B12"等治疗,效果不佳,遂于院外就诊,眼眶CT未见异常,考虑"左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体治疗不详,病情无好转。入院前10 d,患者出现左眼睑下垂、遮盖眼裂,眼球固定,伴鼻根部、眼周压痛,于院外就诊,头颅及眼眶
其他文献
游览一处古村风景区,一帮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江南某五品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古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屋檐也真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站在屋檐下,卖了一个关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学着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气问道:“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大伙的兴致都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壁血管先天性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凸出于胃腔,在食物和胃液的作用下引起畸形动脉破裂出血,又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1896年由法国外科医师Dieulafoy首次报道而命名[1]。因其具有发病突然、出血速度快、量大,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困难,病死率较高[2]。2003~2009年收治患者46例,均经内镜诊治,
目的:研究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宫腔镜电切术切除148例宫颈良性病变。结果:手术时间8~27分钟,平均16分钟,出血量5~20ml,平均15.6ml。送检组织病理诊
患者,女,55岁,2012年2月20日以"近2个月翻白眼"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反应迟钝、言语减少、说话欠流利,6个月前行走起步困难,后仰跌倒4次,动作缓慢,视物不清。近2个月来有3次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变异性外量子(sCD44v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结核性、卵巢癌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9例卵巢癌性腹水、48例结核性腹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
患者,女,20岁,因发现血压增高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后鼻塞咳嗽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血压200/100mmHg,无发热、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心慌大汗、面色苍白、手抖怕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