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刚舞蹈创作艺术特色赏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张继刚是中国专业舞蹈创作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题材是多样化的,风格也是鲜明独特的,他的很多部作品已经成为了中国舞蹈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人们对张继刚舞蹈艺术的创作是相当赞许的。本文试对张继刚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关键词:舞蹈 创作 张继刚 艺术特色 赏析
  舞蹈作品中能够直接描写生活现象的题材莫过于舞台。舞台不仅仅是舞者进行艺术表演的地方,它也是舞蹈编导初期的社会生活,舞蹈编制以这部社会大生活作为题材,经过不断的整合和加工之后,为以后的创作做充足的准备。张继刚对舞蹈创作的题材挑选是丰富多样的。他在进行题材选择的时候,能够对民间的舞蹈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经历过千百年的沉淀和历练,伟大的艺术文化遗产给人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众多艺术家孜孜不倦地为艺术献身着,默默无闻地贡献着。
  一 张继刚舞蹈创作的题材特点
  1 传统资源作为题材。张继刚是一名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所以对于传统艺术是非常熟悉的。那个时期的张继刚已经意识到这些传统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他以传统资源作为题材,进行丰富的创造。在他后期的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那一时期在农村生活的所思所感。例如,《杨柳青》《送情郎》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张继刚身上民族意识的强烈感。
  2 军营生活作为题材。没过多久,张继刚就被安排到军营里工作,开始适应军队的生活。以至于军队生活占据他生命中的很大一部分。和以往其他创作军队生活题材的作品相比较,在张继刚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他把目光投入到一些大事情和大场面之中,他注重的是对战士们日常生活的描写,通过战士们日常生活中在军队的表现,用朴实的语言描写出了军队生活里存在的最平凡、最真实的元素。这种描写手法也能让百姓更能贴近作品、贴近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送军鞋》《壮士》等作品。通过观赏张继刚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对军队题材的作品有个全新的认识,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去欣赏和感悟。
  在张继刚的众多作品中,有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一些历史故事为背景的。舞者在这种背景之下,形象地将那一时期的历史故事用舞蹈表现出来。例如,《俺爷爷》。这个故事取材于《铁道游击队》。作品以一个孩子眼睛里的画面,对英勇的战士们进行了形象的刻画。
  二 张继刚舞蹈创作的风格特点
  艺术家在舞蹈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性被称之为风格。风格也是区别于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最鲜明的标志。每个艺术家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对艺术进行精准的把握。张继刚在舞蹈创作中的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他的作品主要具有民族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时代主义风格、以及多元化的风格等,现在我们依次来介绍他的作品中不同的风格特点。
  1 民族主义风格。张继刚舞蹈创作的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主义。他有着先天的民族荣誉感,把传扬民族文化作为己任。例如《黄土黄》。作品描写了一群黄河儿女,潇洒的热血情怀。通过对黄河儿女进行描写,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他们对黄土地的深深热爱。作品中浓浓的民族主义风格贯彻始终。
  2 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具有鲜明的情感张力。张继刚在军队生活中,细心观察将士们的的生活。例如《兵》。作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作品中的将士们在军营中、在烈日下辛苦的训练,无论刮风下雨、晴天、雨天从没有一刻松懈过。张继刚在作品中通过对将士们平时生活的描写,朴实而又真诚,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3 时代主义风格。张继刚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主要是以人物的描写进行细致刻画的,体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例如《千手观音》。这是一部由残疾人所表演的舞蹈,如果主持人没有事先告知观众的话,绝大部分人是看不出来的。舞蹈带给大家震撼的感觉自然不用言说,舞蹈演绎得美轮美奂,生动形象地将舞者自身的真实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新中国的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开始对残疾人进行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在事业上也有了自己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他们能够有所保证,在精神生活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继刚的舞蹈作品都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其作品中鲜明的时代主义风格贯彻始终。
  4 多元化的风格。张继刚的生活阅历是相当丰富的,他出身在农村,后来又进入部队生活。这些经历只是张继刚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张继刚的长远目光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野斑马》中,该作品的主题是宣扬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处之道,人要善待动物,拒绝杀戮、拒绝交易。目前我国贩卖动物皮毛的现象屡有发生。张继刚的这部作品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号召力,是正能量的代表。作品引导人们要爱护动物,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动物园,张继刚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了再创作。在表演的时候将民族舞、现代舞等多种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表演。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感受舞蹈的独特魅力。
  三 张继刚舞蹈创作结构严谨、鲜明
  张继刚的舞蹈作品结构是极为严谨,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其中不乏创新的应用。例如《一把酸枣》。这部作品是按照严谨的故事结构来设置的。在故事的开端描写的是殷家丫鬟酸枣和一名小伙计偷偷地相爱了,当时的情景也是他们在暗地里偷偷的恋爱。小伙计要外出经商,所以要和酸枣道别。画面依依不舍,酸枣和小伙计在不舍的分别。在这个开端,故事既讲清楚了故事的背景也讲清楚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故事中画面的一幕幕描写,写出了殷家少爷的痴傻,也写出了酸枣的柔弱,更为此后小伙计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最终故事迎来了大结局。人们看后不免感到辛酸。酸枣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磨难之后,疯了,而小伙计在中毒之后,依靠着手中的一把酸枣,顽强地支撑了下来,并在勤奋努力之下,做出了一番事业。本以为到这里故事已经结束,不免松了口气。可是谁料剧情发生了反转,小伙计因为误食了酸枣,最后一命呜呼。在整部剧中,张继刚不再是一名艺术家,更像是一位有丰富内容的画家。他用自己独特的笔墨绘画出了这一幅情景,让人们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变化而变化。   四 张继刚舞蹈创作的形象特点
  由于张继刚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因此他对民间的艺术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他的民间经历远远不止这些,包括他之后在陕西省歌舞团和北京去深造,最后被调到人民解放军做舞团工作,这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民间,能够对他周围的生活进行细微的观察、想象和联想,带着他所独有的情感和态度,构造出了他的一部部经典的作品。他的这些作品中无一不涵盖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人们观赏后也能深深地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如果你不懂,不能领悟的东西,时间会给你一个答案,生活会还你一个真相。张继刚的舞蹈作品就是鲜明生动的例子。
  舞蹈作品是通过舞者对动作进行描绘进行的一系列的演绎,它有着反映人们生活的本质特征,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有鲜明特征的动作,而且还是一个完整而美妙的动态系统。通过舞蹈不仅能够塑造舞蹈剧中的舞蹈形象,而且还能够表现人物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因此舞蹈是具有转型、动态性的艺术特点,它既有浓浓的情感,又能把剧中的角色塑造的完美起来。例如《母亲》。张继刚在这一作品中,主要塑造的是母亲这一伟大的角色,舞蹈中主要包含了藏族民间舞,也因此,藏族的民间舞蹈成为这部作品的舞蹈基础。在作品中,张继刚用上身伛偻的体态类塑造藏族老阿妈的形象,突出老阿妈年事已高。在舞蹈的前章,一大部分的舞蹈都没有离开这个主题,该舞蹈的主题主要是描写这个姿态,在作品的初始,作品始终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以此来表现出母亲的苍老。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母亲生命的全部并不是只有年老这一部分,张继刚通过对第二段进行描写,母亲的角色由“年老”的阿妈的形象转变成一个翩翩起舞的母亲形象。这段中主要是通过旋律的优美进行描写的。通过优美的旋律,把母亲生命中年轻的一面形象地展示出来,以此来表现美好的生命。在作品的第三部分,母亲又回复了老年体态的特征,此次母亲的体态再现,主要表现的是母亲生命的衰老。这一段通过步伐和身体进行描写的。在这个舞蹈作品中,张继刚成功地塑造了亿万人心目中的母亲形象。通过这一伟大形象的塑造,千万人感动其中。母亲的形象也成为这部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张继刚非常善于对体态进行描写。通过作品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体态特征我们就可以看出人物的情绪和性格特点。张继刚常在众多的体态中,提炼出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体态来进行描写。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他对艺术独特的审美。例如,群舞《黄土黄》中,张继刚借助于一群打着胸鼓的黄河儿女,烘托一位跪捧黄土、泪洒苍天的汉子。这部作品重点体现的是群体力量,将整个民族对黄土地的仁爱之情以及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均表现得酣畅淋漓。另外,在《一个扭秧歌的人》中也成功塑造了一个民间老艺人形象,这位秧歌老艺人对民间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之情被真实地呈现出来。在创作中,张继刚采用了最强烈的生命基调以及最质朴的舞蹈语言,创造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
  在张继刚舞蹈作品中能够看出人类的执着追求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极其浓厚的民族思想情感,他以独特的舞蹈思维呈现出自己很高的舞蹈悟性,在其作品中不但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风格,同时也具有足够强烈的民族性及大众意识。
  五 结语
  张继刚是中国舞蹈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以厚积薄发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揣摩。张继刚擅长以生活为题材,进行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他通过生动形象的作品刻画出了我们所生活的鲜明时代。他的作品是具有时代性的,也充满了艺术的个性。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丰富多彩。本文试通过对张继刚舞蹈的分析让人们站在舞蹈的角度,去感悟他的内心情感,也为更多优秀舞者去演绎和表演舞蹈,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岩:《张继刚舞蹈创作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2]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03年。
  [3]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07年。
  [4] 贺伟:《1986-2002:当代群舞创作的变革焦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05年。
  [5] 马斌:《张继刚舞蹈创作的艺术要素分析》,《大舞台》,2012年第2期。
  [6] 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7] 曹青青:《浅析说唱剧〈解放〉中的舞蹈特色及文化内涵》,《大众文艺》,2015年第9期。
  [8] 张万励:《从张继刚的舞蹈作品看中国舞蹈创作的发展》,吉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3年。
  [9] 雷莹:《舞动无界探求奇迹——浅析张继钢特殊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大家》,2012年第8期。
  [10] 王晓惠:《试论张继钢舞蹈(舞剧)创作构思的独特性》,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9年。
  (唐丽钦,莆田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状况及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6例EBV感染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