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设计必定要用适当的色彩来表现。这样的设计才足以冲击和影响受众心理以达到诉求目的。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色彩 心理
生活,因为人们对外部斑斓色彩的感知而变得绚烂多姿。人们感知到不同的色彩在内心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各异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色彩使人产生心理效应源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在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对色彩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人们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艺术设计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设计者在选择运用何种色彩时,须同时考虑作品面向的是哪一个消费群,以免出现相反效果。
二、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图形与色彩是艺术设计中的关键,是表现设计的最直观、最引人注目的手段,俗话说“远看色,近看花”,客观世界中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果说图形是设计的躯体,那么色彩便是设计的衣着。衣着的不同使得整个设计的气质随之变化。艺术设计作品的不同展现很大部分首先在于色彩色调的不同。设计作品首先需要通过色彩来展现情感基调以此传情达意,达到诉求目的。我们经常感受到作品的喜或悲、甜或苦、美或丑、雅或俗、古或今,首先就是通过色彩来体会。
色彩是研究设计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前提,在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中,除了利用色彩象征性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色彩的相互配合,创造出适合表达艺术设计主题、设计作品自身特点的完美的艺术效果。色彩在设计中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鲜明性:鲜艳亮丽的色彩有助于设计发挥其注目性的特点,让作品给人留有愉悦印象。
(2)认知性:设计作品借助于色彩的处理,易于让观众认知、识别,有助于创造个性诉求,加深对设计的印象留存。
(3)写真性:色彩具有很强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可还原产品的本来面目。设计通过色彩画面所反映的产品或服务内容,其真实感比无彩色画面更具说服力,更能发挥设计作品形象的感染作用。
(4)诱发多种情感:色彩有助于设计在信息传达中的攻心力量以刺激欲求,达到促成销售的目的。
(5)审美性:精妙的色彩组合所造成的完美境界,能提供精神的认知和享受,使人在了解产品和服务内容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麦当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LOGO简洁,易于识别与记忆,加之运用大胆的纯黄色彩,艳丽醒目易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以及广告上大量运用红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运用红色与黄色搭配的色彩语言,可积极地调动消费者的食欲,同时在另一层意义上,红色又表示着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充满活力向上的朝气和热情。这样的搭配,能积极调动消费者,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企业文化运用色彩语言的宣传作用,能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同时,产品色彩的多样性也满足了消费者选择色彩的多样性,这使色彩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功效。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的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在很多小饰品的色彩运用上,首先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丰富的色彩,这在外形同一的情况下,色彩的丰富加大了消费者选择的宽度,提高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大大提升了促成消费的可能性。如雀巢矿泉水的瓶体,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极高的矿泉水包装下,成功地运用了淡蓝色的保障,折射时显示的清纯、爽心的感觉得到了极佳的表现,档次就比同类的普通透明塑料瓶体的包装明显高出许多。利用色彩除了要留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印象外,还要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最终的消费目的,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点。而运用的色彩是否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与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多层因素有关。要细分所面对的消费群,紧紧围绕其感情的需要进行诉求,有效利用色彩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如喜之郎的“六色果冻篇”便成功地细分了新新人类的爱情语言,不同色彩的运用便成功地对不同的爱情进行了有效的细分和传达。喜之郎“六色果冻篇”的颜色有绿色、蓝色、紫色、粉色等,绿色代表“真的好想你”,紫色代表“有你真精彩”等,这一鲜明的色彩形象把这一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它满足了所面对消费人群的各色情感语言需求,使之成为年轻恋人的第一选择。这样也让喜之郎果冻水晶之恋代表的温馨浪漫的品牌性的爱情语言得以形成。另外,像雪碧草绿色调加上抽象的水纹配合,给人一种晶晶亮、冰冰凉的感觉,在炎热的天气里,带给人一种清凉冰爽的感觉,比其他的同类产品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视觉需要。
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色彩的合理、独特运用为艺术设计在设计创作和广告宣传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色彩在设计中创造奇迹,展现其神话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日]南云治嘉编著.黄文娟译.色彩战略:色彩设计的商业运用.中国青年出版社.
[2]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
[3]李砚祖,王明旨主编.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4][韩]李在万著.配色的艺术.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色彩 心理
生活,因为人们对外部斑斓色彩的感知而变得绚烂多姿。人们感知到不同的色彩在内心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各异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色彩使人产生心理效应源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在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对色彩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人们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艺术设计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设计者在选择运用何种色彩时,须同时考虑作品面向的是哪一个消费群,以免出现相反效果。
二、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图形与色彩是艺术设计中的关键,是表现设计的最直观、最引人注目的手段,俗话说“远看色,近看花”,客观世界中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果说图形是设计的躯体,那么色彩便是设计的衣着。衣着的不同使得整个设计的气质随之变化。艺术设计作品的不同展现很大部分首先在于色彩色调的不同。设计作品首先需要通过色彩来展现情感基调以此传情达意,达到诉求目的。我们经常感受到作品的喜或悲、甜或苦、美或丑、雅或俗、古或今,首先就是通过色彩来体会。
色彩是研究设计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前提,在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中,除了利用色彩象征性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色彩的相互配合,创造出适合表达艺术设计主题、设计作品自身特点的完美的艺术效果。色彩在设计中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鲜明性:鲜艳亮丽的色彩有助于设计发挥其注目性的特点,让作品给人留有愉悦印象。
(2)认知性:设计作品借助于色彩的处理,易于让观众认知、识别,有助于创造个性诉求,加深对设计的印象留存。
(3)写真性:色彩具有很强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可还原产品的本来面目。设计通过色彩画面所反映的产品或服务内容,其真实感比无彩色画面更具说服力,更能发挥设计作品形象的感染作用。
(4)诱发多种情感:色彩有助于设计在信息传达中的攻心力量以刺激欲求,达到促成销售的目的。
(5)审美性:精妙的色彩组合所造成的完美境界,能提供精神的认知和享受,使人在了解产品和服务内容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麦当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LOGO简洁,易于识别与记忆,加之运用大胆的纯黄色彩,艳丽醒目易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以及广告上大量运用红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运用红色与黄色搭配的色彩语言,可积极地调动消费者的食欲,同时在另一层意义上,红色又表示着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充满活力向上的朝气和热情。这样的搭配,能积极调动消费者,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企业文化运用色彩语言的宣传作用,能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同时,产品色彩的多样性也满足了消费者选择色彩的多样性,这使色彩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功效。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的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在很多小饰品的色彩运用上,首先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丰富的色彩,这在外形同一的情况下,色彩的丰富加大了消费者选择的宽度,提高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大大提升了促成消费的可能性。如雀巢矿泉水的瓶体,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极高的矿泉水包装下,成功地运用了淡蓝色的保障,折射时显示的清纯、爽心的感觉得到了极佳的表现,档次就比同类的普通透明塑料瓶体的包装明显高出许多。利用色彩除了要留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印象外,还要运用色彩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最终的消费目的,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点。而运用的色彩是否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与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多层因素有关。要细分所面对的消费群,紧紧围绕其感情的需要进行诉求,有效利用色彩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如喜之郎的“六色果冻篇”便成功地细分了新新人类的爱情语言,不同色彩的运用便成功地对不同的爱情进行了有效的细分和传达。喜之郎“六色果冻篇”的颜色有绿色、蓝色、紫色、粉色等,绿色代表“真的好想你”,紫色代表“有你真精彩”等,这一鲜明的色彩形象把这一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它满足了所面对消费人群的各色情感语言需求,使之成为年轻恋人的第一选择。这样也让喜之郎果冻水晶之恋代表的温馨浪漫的品牌性的爱情语言得以形成。另外,像雪碧草绿色调加上抽象的水纹配合,给人一种晶晶亮、冰冰凉的感觉,在炎热的天气里,带给人一种清凉冰爽的感觉,比其他的同类产品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视觉需要。
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色彩的合理、独特运用为艺术设计在设计创作和广告宣传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色彩在设计中创造奇迹,展现其神话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日]南云治嘉编著.黄文娟译.色彩战略:色彩设计的商业运用.中国青年出版社.
[2]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中信出版社.
[3]李砚祖,王明旨主编.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4][韩]李在万著.配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