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苏区文化 振兴赣南苏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与国内发达地区差距逐年加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赣南苏区的振兴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将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十九大;赣南苏区;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和引导下,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重大指示,想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条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201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文件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的摇篮,也是苏区精神、红色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特殊且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明显滞后于发达省份,与全国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所以,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深远的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因此,弘扬苏区文化,振兴赣南苏区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赣南苏区的特殊历史地位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红军的有生力量在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壤上得到了充实与补充,为中国共产党之后的革命斗争积蓄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群众基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赣州瑞金成立,为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苏区、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扩充壮大,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但是,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目前,赣南苏区的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较低,贫困县市的数量居高不下,民生问题、贫困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陈旧、经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都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扶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充分发挥其自身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战略需要;是尽快改变其贫困落后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二、赣南苏区的现实发展压力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存在着历史包袱沉重、现实基础薄弱,身处内地,以山区丘陵地带为主。在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上,都明显劣于周边省份。近年来,赣南人民通过打通珠三角、厦漳泉地区的交通枢纽,加强了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逐渐开辟了联通赣粤闽的重要交通通道。赣南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的美誉,时值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中央对苏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老区人民思富图强、负重拼搏的意识不断增强,为赣南苏区的经济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三、赣南苏区文化产业发展亟待开发整合
  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粗放、自发阶段。从产业规模和层次看,基本上还是小、散、乱的状况,缺少规模化、集团化红色文化企业,以及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市场文化程度看,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和文化产品市场发展的滞后,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率较低;从产业发展模式看,没有形成链式发展、优势产业率先发展、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弱小。
  四、赣南苏区文化旅游开发亟待优化挖掘
  苏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规划不够,投资体制、管理机制不活,苏区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服务水平滞后底下,很难吸引和留住游客,更无从谈发挥苏区文化资源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2010年,赣州红色旅游区接待游客532万人次,经济收入36.5亿元,而井冈山作为一个县级市就接待旅客453.61万人,经济收入就达33.24亿元。
  赣南苏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之分重要的意义,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壤上所产生的革命英雄事迹和艰苦奋斗、不拍牺牲的精神都将长久并深远的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必将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阮艳,女,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江西省人文社科课题《弘扬苏区文化,振兴赣南苏区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荒坪.红土地与客家文丛-红色无际[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3.
  [2]谢庐明,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分析评价与开发研究[J].党史文苑,2007(20):14-15.
  [3]刘绍卫.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J].广西党史,2005(2):15-16.
  [4]付小清.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5]彭光华.提升赣南红色文化知名度 对赣州红色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当代江西,2008(9):14-15.
  [6]邓显超.关于弘扬苏区精神与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2):14.
其他文献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46例穿孔性眼外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在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实践经验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特别策划组织的“问道2017·业界名企对标学习”主题万里行活动,在4月走过杭州,5月走过广州后,终于于6月2日携业内近20家知名物业服务企业领导及高管
期刊
“可以可以,我们可以谈这批货的事,到我家也行,在阳光新干线别墅.”在楼道里我就听到了声音.这是胡建仁的声音.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茂名,是一个有着浓厚石油气息的南国小城。这里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正如此,有人称之为“南方油城”。在这个油城里,茂名石化自然而然被称为“南国骏马”。
期刊
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建筑业市场存在的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从转包、分包的概念、基本形式、区别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法律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工程;施工;转包;分包  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5-0094-02    1 建设工程施工中的转包与分包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1.1 转包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
阐述SQ34系列切丝机刀辊编码测速系统测速不准而造成的切丝宽度不均匀的问题,根据制丝车间生产现场环境特点,先后设计了安装编码器的支架、选定了现有的编码器固定盘、联轴器及
【摘 要】新建高铁太原南站开通运营后,需增建1-6m综合作业通道,长220m,下穿22股道,在不影响运营的条件下,对铁路采用24米D梁进行线路架空加固,然后在D梁下方进行基坑开挖、综合作业通道现浇施工。由于跨线股道多,D梁吊装超出了汽车吊施工范围,无法进行汽吊施工。为确保既铁路运营安全,最大化降低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减少施工手续,降低特殊设备需求,自主设计制造了DQLJ-6.5-40型D型便梁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