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理论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里就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酸雨的形成会使得森林、湖泊等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危及着人类的健康;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致使地球逐年变暖,海平面逐年上升等;过度砍伐森林或破坏草原就会引起水土流夫,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水灾频发,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还有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和人类活动有关。所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中就提到“生物圈2号”的相关资料。看完资料让学生思考: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措施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最后在结束学习时通过生物圈与生物圈2号的对比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3.以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使学生的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章第2节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就可以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引发他们进行思考。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稳定性时,我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下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致使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有哪些,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联系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的电池:其腐蚀物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当其被随意丢弃,混在一般生活垃圾中,堆放在自然界时,这些有毒物质便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到土壤或地下水源中,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在人体内会长期累积难以排除,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致癌,有这样一组数据: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公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个1号电池可以让1平方米土壤的庄稼绝收!若把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乱扔废旧电池的危害一无所知,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这些废电池呢?据环保专家介绍,废旧电池中95%的物质均可以回收,尤其是重金属回收价值很高。在废旧电池中每回收1000克金属,就有82克汞,88克镉。可以说,回收处理废电池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理论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里就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酸雨的形成会使得森林、湖泊等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臭氧层的破坏直接危及着人类的健康;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致使地球逐年变暖,海平面逐年上升等;过度砍伐森林或破坏草原就会引起水土流夫,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水灾频发,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还有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和人类活动有关。所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5中就提到“生物圈2号”的相关资料。看完资料让学生思考: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措施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最后在结束学习时通过生物圈与生物圈2号的对比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3.以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使学生的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章第2节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就可以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引发他们进行思考。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稳定性时,我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下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致使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有哪些,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联系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的电池:其腐蚀物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当其被随意丢弃,混在一般生活垃圾中,堆放在自然界时,这些有毒物质便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到土壤或地下水源中,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在人体内会长期累积难以排除,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致癌,有这样一组数据: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公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个1号电池可以让1平方米土壤的庄稼绝收!若把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渗出的重金属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乱扔废旧电池的危害一无所知,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这些废电池呢?据环保专家介绍,废旧电池中95%的物质均可以回收,尤其是重金属回收价值很高。在废旧电池中每回收1000克金属,就有82克汞,88克镉。可以说,回收处理废电池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球只有一个,破坏自然进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必然是毁灭人类自身。以上是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于环保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