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之后,如何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紧张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对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师生 关系
许多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都有不同层次的反映,那就是课难上,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上课时睡觉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让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非常生气,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就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新课改的进行,为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师生紧张关系提供了一个机会。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等理论的学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目前,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基本上都是在新课改之后实施的,因此,改变师生关系的紧张的局面必须对新的课程理念进行研究,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改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加强备课,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出现积极和谐的局面,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加深对初中学生的心理了解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普遍不成熟。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使你的课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并起到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特别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不仅熟悉本门课,而且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上好课。有了相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做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喜欢初中思想品德课。
3.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
无论教师做多少工作,只有构建和谐的课堂,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变革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意义,如果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观念不转变,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3.2重建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只有主动接触、关心、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这正是形成和谐思品课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有一个死板的面孔,要充满微笑。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要多给学生鼓励。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可以设立“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课堂发言标兵”等奖项。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表扬,课后颁发适当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民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关键。学生也需要尊重,而民主是最大的尊重。而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情景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音乐情境等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进而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第一,增加课堂的活动量。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由于增加了课堂的活动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初中学生大都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小组答题竞赛等方式,可允许最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如“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融洽。
第三,将社会现实带进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课,脱离了现实,学生就缺乏了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社会现实带入课堂,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新课标也强调,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具体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结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初中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的的保障。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师生 关系
许多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都有不同层次的反映,那就是课难上,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上课时睡觉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让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非常生气,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就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新课改的进行,为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师生紧张关系提供了一个机会。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等理论的学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目前,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基本上都是在新课改之后实施的,因此,改变师生关系的紧张的局面必须对新的课程理念进行研究,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改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加强备课,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出现积极和谐的局面,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加深对初中学生的心理了解
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普遍不成熟。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使你的课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并起到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特别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不仅熟悉本门课,而且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上好课。有了相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做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喜欢初中思想品德课。
3.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
无论教师做多少工作,只有构建和谐的课堂,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变革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意义,如果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观念不转变,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3.2重建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只有主动接触、关心、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这正是形成和谐思品课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有一个死板的面孔,要充满微笑。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要多给学生鼓励。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可以设立“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课堂发言标兵”等奖项。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表扬,课后颁发适当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民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关键。学生也需要尊重,而民主是最大的尊重。而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情景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音乐情境等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进而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第一,增加课堂的活动量。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由于增加了课堂的活动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初中学生大都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小组答题竞赛等方式,可允许最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如“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融洽。
第三,将社会现实带进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课,脱离了现实,学生就缺乏了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社会现实带入课堂,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新课标也强调,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具体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结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初中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目的的保障。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