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小老头树”形成的原因及预防的对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老头树”是指造林后林木生长衰弱,呈现主干矮小、分枝多、萌条丛生、树冠平顶、根系发育不良、枯梢、甚至整株出现死亡、病虫害严重等特点,这些树木虽经多年生长,但一直难以成林成材。在我县,“小老头树”主要有杨、柳、榆等树种,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占该类树种的50%以上。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小老头树”形成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预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小老头树”;形成原因;解决对策
  一、成因分析
  1.严重的干旱缺水
  根据榆林市治沙所对七年生杨树幼林观测试验,每亩生长166株幼苗的单位面积内,在其生长期内除天然降水之外,还需灌水500-800立方米才能正常生长。而我县年均降水量仅为300-400mm,合计对每亩林的天然供水量为200-300立方米,需水量达不到完全的满足。一棵中龄杨树在生长旺季日蒸腾耗水量达到100kg左右,每亩林地的耗水量相当于3.65mm降水。林木蒸腾耗水支出远远超出林地水分吸入,形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土壤过分缺水干旱,由于严重缺水树木未老先衰,林地水分收支的常年失调,必将引起乔木林分衰退,逆转为“小老头树”林分。
  2.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
  由于我县自然条件恶劣,增大了造林成活难度,致使造林树种单一,一度时期把杨树作为主要树种,光看到了杨树的速生特性,却忽视了杨树喜水肥的生态要求,到处栽植杨树,导致喜水湿的杨类幼中林在过分亏水干旱的环境中,加速逆转退化,形成“小老头树”。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栽植的杨树初植密度鼓非常大,每亩达到了240株左右,这样大的密度是难以成材的,造成单株营养面积的狭小,水分供需矛盾尖锐,立木间争水剧烈,必然引起急速的自然稀疏分化,造成大量劣势木的枯竭,甚至生长停滞。
  3.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
  定边县地域面积广阔,人均国土面积达到3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10亩以上。长期以来,群众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对农作物的管理较少。受这一观念影响,群众对栽植的树木是多少年来不闻不问,有的树木栽植了近三十年,没有进行过一次锄草,水分供给全是靠天然降水维持,无条件进行人工浇水,修枝、涂白、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更是无从谈起。由于长时间缺乏必要的抚育管理,致使许多乔木树种主干不明、萌枝丛生,导致乔木“灌木化”,生长势逐年减弱,长期下去,形成“小老头树”。
  二、预防对策
  1.集水整地
  根据地形条件,以林木为对象在全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与栽植区,通过这种措施的应用,基本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有效的水分调节措施,在一般年份使土壤水分基本维持在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之内;二是在短期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不低于苗木的凋萎湿度以维持林分的稳定性。在我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一般要求深整地,以便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对于防护林和用材林一般最好整地深40-60cm,经济林80-100cm。为了增加土壤有效蓄水量,应当采取较大规格的整地,但是整地规格加大,破土面增加,地表蒸发也随之增加,而且径流进入后渗蓄的深度相应减少,也增加了地表蒸发量。在我县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土壤瘠薄、紧实度又高,致使造林苗木的根系初期生长不良,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也影响到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整地措施可以改善林木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幼树生长的阻力。在进行整地施工时,一定要达到预先设计的长、宽、深的标准。同时可以在土壤中加一些绿肥、有机肥、复合肥、土壤改良剂、蓄水保墒材料等,以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施肥的数量与种类主要由所选的造林树种确定。为了减少地表蒸发的损失,栽植区表面的形式以在阳坡的造林地能造成小阴坡为较理想,可以降低夏季的土壤蒸发;在阴坡的造林地修成水平面较为理想,可以改善春季地温,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2.适地适树,合理搭配
  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水肥较好的地块,栽植树种可适当多样化。对于干旱的山区,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考虑。比如,速生杨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可将其栽植在条件较好的地块上,新疆杨、河北杨抗旱能力强,可将其栽植的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上,旱柳耐轻中度盐碱,可以轻中度盐碱地上栽植。
  要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不能忽视灌木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作用。在定边县全境,柠条是绿化荒山、荒滩的先锋树种,该树种极耐干旱、耐贫瘠、耐啃食,在植树造林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发展。
  合理搭配树种,实行混交造林。对于特殊立地条件,如重度盐碱地只能栽植红柳、胡杨等树种,无法混交搭配。一般立地条件下,要尽大量的进行混交造林。榆林市横山县近年来在沙地上推广了樟子松+紫穗槐的造林模式,不仅使栽植树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乔灌混交每亩要达到167株),而且这两种树种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等不良表现。
  3.加强抚育管理
  常言道“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由此可见管护对林木生长的重要程度。首先要把管护的资金预算到造林总投资中,这是基本前提。其次是结合当地封山滩禁牧管理,对幼林地、未成林地进行特别的管理,严防人畜危害。第三是做好幼林的前三年管理工作,包括浇水、中耕除草、抹芽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第四是将林木抚育管护作为一项长期的管理措施,县林业部门雇用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
其他文献
在当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时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对学生特别是少年儿童来说非常关键,所以,更需要我们第一线的体育教师认真的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有效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这一目标。新课程改革是我国迄今为止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全面、要求最高的一次改革。体育新课标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部分,实
期刊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讨论式、兴趣式、联系式、交流式、比较式、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
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对大陆地区环境权主体观点进行单一主体论、多元主体论的分类和“四个跨度”的总结,提出要进行理论创新和思维视角转换,集思广益,采取包容的态度以增强对
你有没有见过傍晚的云霞?红色鲜艳如火,黄色绚烂似金.其实啊,每一片晚霞都是天宫的织女们收集日月的光华,以心血织就.小仙娥行芸就是天宫众多织女中的一个,因为心灵手巧,所以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基层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适应了当前社会文化生活客观合
[摘 要] 该文从林业生产中的常见病虫害实例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针对食叶虫、茎点菌溃疡病两种病害的发生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实际生产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分析  一、病例调查  2011年4月中旬,建湖县上冈镇林地承包大户赵某种植的8亩多杨树林,4月底开始,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森林防火工作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针对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烧荒、上坟烧纸“等野外用火难以实施的原因,并结合提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即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修设农田林分防火隔离带、在森林防火重点林分实施防火带网格化等。  [关键词] 林业技术;森林防火;思考建议  引言:近年来,国家发生的森林火灾已给国家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抗帕金森病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刺槐又称洋槐,其分类地位隶属豆目、豆科、蝶形花亚科、豆属的落叶大型乔木。刺槐适应性强,在很多地区和立地条件下都可以栽植,刺槐树高可达15-25m,不仅木质坚硬,刺槐还是蜜蜂重要的蜜源树种,著名的“槐蜜”便是来源于槐花。刺槐是辽宁省的主要树种,分布广泛,在岫岩境内不论是山上还是村庄附近、田园周围几乎都有刺槐树的分布,每逢5月中旬左右,槐花开花季节不仅景色迷人、花香扑鼻沁人心脾,更是蜜蜂采蜜的最佳季节
期刊
我叫遗鸥,意为“遗落之鸥”,因在鸥类水鸟家族中最后被发现而得名.你可以在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nào)发现我们的踪影.近年来,随着这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去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