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威夏寺:泰柬冲突中不能承受之痛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初,泰国和柬埔寨为了争夺柏威夏寺的归属爆发了数次武装冲突,造成双方多人伤亡。双方甚至动用了大炮、装甲车等重型武器。柏威夏寺变成堡垒。泰国士兵声称:“柬埔寨军队把炮兵阵地就设在柏威夏寺后。在那里开火,我们当然要还击!”可怜的千年古寺遭到了炮火的蹂躏,从新闻图片上看,古寺的中央赫然横躺着一块巨大的弹片,令人心惊肉跳。泰柬争端从何而来?柏威夏寺应该归谁呢?
  泰国和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两个古老的国家。9世纪初,高棉人建立了吴哥王国。吴哥王国不仅包括今天的柬埔寨,其版图还包括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7Yo那时泰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是吴哥王国统治下的一个属国。柏威夏寺就是在吴哥王国的鼎盛时期修建起来的。近千年来,泰柬两国政权更迭,此消彼长,再加上殖民时代的历史阴影,使得柏威夏寺的归属权变得模糊起来。
  
  一座战略地位重要的佛寺
  公元889年,吴哥王国第四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在登基后即策划在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最后选择了柏威夏寺现在所在的悬崖。与其他寺庙不同,柏威夏寺修建于海拔323米的“鹰喙”式的摩艾丹崖顶,“喙尖”朝向柬埔寨一方,“喙根”朝向泰国一方。崖顶有一块长约800米、宽约400米的平地,刚好满满当当地构成柏威夏寺的地基。柏威夏寺的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有大量精美的石雕和佛像造型。由于该寺占据崖顶平台,三面可远眺,一面直抵山脚,扼守两国边境,站在古庙之上可以俯瞰柬埔寨北部平原,因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极佳地势”和“自然景观”,确实是柏威夏寺的精髓所在,也是导致泰柬两国争得头破血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1238年,吴哥王国西北部首府素可泰的泰族首领联合起来,向吴哥驻军发起进攻,打败了吴哥军队,占领了素可泰,建立了素可泰王国。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标志着泰国的兴起。之后的数百年问,两国之间就一直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泰国相对而言占据上风。
  进入14世纪后,另一个泰人建立的王国阿瑜陀耶兴起,取代了素可泰,并继续威胁着吴哥王国。1351年,阿瑜陀耶统治者拉玛底菩提国王派出远征军向吴哥进军,并包围了吴哥城。拉玛底菩提亲自督战,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围攻,攻陷了吴哥。整个吴哥基基本上被置于泰人的统治之下。最惨的时候,柬埔寨领土缩小到洞里萨湖南部和湄公河以西的一块狭小地区。经过多年的斗争,柬埔寨人虽然光复了吴哥,但经过多次劫掠,柬埔寨人赖以为生的水池及农业灌溉工程已被破坏,吴哥不再适宜居住。领导光复吴哥的蓬黑阿·亚特国王决定放弃旧都。几经周折,最后柬埔寨人把首都迁到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百囊奔”(即今日金边)一带。17世纪起,中南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越南强大起来,柬埔寨夹在泰国和越南之间过着朝秦暮楚的日子,直到法国殖民者到来。
  
  一张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地图
  1864年,法国殖民者先占领金边,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柬埔寨全境。到1887年,法国已控制了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宣布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占领柬埔寨后不久,法国向柬埔寨王室和人民许诺,要将在泰田人手中的柬埔寨领土吴哥、埕粒、马德望等省收归柬埔寨。泰柬两国的领土纠纷更加复杂。
  1893年,法国击败运岁(泰国)。1904年2月,泰王拉玛五世被迫同意和法国进行勘界谈判,以放弃对柬埔寨的宗主权,来换取泰国的独立。
  双方同意沿扁担山脉的分水岭划定边界,由暹罗当局与法国人各派一个勘测组,共同测绘两国边界线。由于柏威夏寺位于崖顶,如按山脊划边界,柏威夏寺全寺应在暹罗界内。并且,在1882年英国和1886年法国绘制的地图上,柏威夏寺划在暹罗境内。但由于神庙处于战略制高点,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作弊,故意涂改分界线,让柏威夏神庙被划在柬埔寨一方,而这个小动作在当时却瞒过了急于签约、地图知识匮乏的泰人。1907年,泰国内政部长对地图签字认可,1925年和1937年两次修约谈判,泰方均未表示异议。尽管他们在1935年发现地图有问题,却慑于法国的强大而只表示了不满,继续沿用旧地图,但冲突的种子已经埋下。这张地图,后来成了国际法庭判决的主要依据。
  “二战”期间,趁法国本土被纳粹占领,泰国一度占领柏威夏寺,但在战后被迫文还,不过寺中被掳走的珍贵文物却没有归还。1953年11月,柬埔寨脱离法国独立,法军撤出柏威夏省。次年,泰国军队又占领柏威夏寺。从1954年到1958年,泰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谈判,但双方各执一词,争端一直得不到解决。泰柬外文关系随之恶化,双方陈兵边界,互相威胁动武。1959年10月6日,柬埔寨一纸诉状将这场官司打到海牙国际法庭。
  
  艾奇逊帮助柬埔寨人拿下柏威夏寺
  为打赢这场官司,柬埔寨请到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艾奇逊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普经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兰迪斯当过两年秘书。泰国聘请了英国前总检察长索斯凯斯和法国律师罗琳等。1962年3月21日,艾奇逊在海牙法庭上提出,决定柏威夏神庙的归属权应当基于泰国前身的暹罗王国与殖民柬埔寨的法国政府在1907年时共同认可的一张边界划分图。艾奇逊说:“在1908年,当时代表暹罗政府接受这张地图的内政部长丹龙亲王并没有致信给法国当局,对柏威夏神庙边境问题表示质疑……他代表的政府当时的态度显然是默认了这个划分。”艾奇逊甚至带着嘲笑的口吻说:“1908年,暹罗王国的外交部……共收到法国寄来的44张新绘制好的两国边界地图,但是这些外文部的官员们显然没有及时仔细看看有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要去看芭蕾舞,要去参加社交场合的活动。”而代表泰国的英国律师索斯凯斯则辩称,在殖民主义时代,东南亚小国委曲求全,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强大的法国人面前,暹罗政府不是不想要回神庙的归属权,而是因为国力式微。
  在激辩3个多月后,1962年6月15日,海牙国际法庭以9票赞成、3票反对(反对者之一为来自中国台湾的顾维钧,他1956年从“驻美大使”职务退休,转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院长),裁定柏威夏寺归柬埔寨,同时以7票赞成、5票反对判决泰国向柬埔寨归还所有从柏威夏神庙中夺走的文物。
  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中写道:“在勘测地图交给暹罗当局50多年间,泰国从未对柏威夏寺的归属权提出任何异议,泰国政府甚至于1930年在柏威夏寺向一名法国殖民官员颁授政府荣誉称号,说明泰国事实性接受这一边界划分。因此,柬埔寨应当是这座寺庙的主人。”
  判决一出,泰国拒不接受。为表示抗议,6月19日,泰国撤回了它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以及派往日内瓦参加老挝问题会议的代表团,泰国驻巴黎大使和在波兰的贸易代表团也被命令回国。在政府批准下,曼谷学生展开大规模抗议游行。
  
  “申遗”惹出新纠纷
  2007年,柬埔寨拒绝了泰国提出的由两国共同“申遗”的建议,独自“申遗”。2008年7月,联台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此举引发泰国的不满,泰方认为,尽管海牙国际法庭判决柏威夏寺归柬埔寨所有,但是没有就庙宇附近土地的归属权作文代,还属于有争议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柏威夏寺世界遗产的地位为时过早。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柏威夏寺面向柬埔寨的一侧是峭壁,要想进入該寺,必须从面向泰国这一侧的山坡登上。虽然在2003年,柬埔寨修了一条漫长的盘山路,可以由柬埔寨一侧坐车数小时“盘”入寺内,但泰国坚称,登上柏威夏寺必经之地的这个山坡是泰国领土,因此柬埔寨不能单方面“申遗”。
  与此同时,泰国人针锋相对地于2008年设立‘柏威夏寺国家公园”,将大半个摩艾丹崖纳入公园版图,只留了个山顶在版图外,将柏威夏寺彻底孤立。泰国的公园将柬埔寨人的公路也划入其内,柬埔寨人自然不干。所以,如今双方的争议集中在46平方公里的寺庙“前院”的归属权,而不再是寺庙本身。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泰柬两国在此冲突不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近来两国国内局势动荡,当权者更是不敢松口示弱,让国内的反对派抓住把柄,常常是骑虎难下。看来解决纠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类文化瑰宝蒙受劫难,当地居民频遭战乱,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其他文献
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救治,将危及生命。因此正确有效的救治和完善的观察与护理对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年来,本院
以验方胡桃饮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84例,并与降糖灵治疗28例作对照,结果表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78.6%,胡桃饮组略高于降糖灵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亦优于后者,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