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学 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的重要保证。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分别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领军者。文章通过对以上各所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在课程结构比例和课程科目设置,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一、研究缘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定位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将人才培养质量置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优先目标,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务实之策[1]。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障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建设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和突破点,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学科和专业的核心要素,其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从完善课程建设的角度来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虽然比西方国家出现得晚,但在学科建设和研究范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以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新学科[2]。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对培养结果的一种预测,主要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培养目标在方向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起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就是高校结合教育目标、社会需求、学生身心发展为研究生设立和安排的各类课程或计划活动,不仅包括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还包括先后顺序和课时学分分配情况。
  笔者以“课程设置”和“高等教育学专业”为主题词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2007-2017年发表的硕博士论文和期刊文献,初步查找到19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11篇、期刊文献8篇。同理,以“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学专业”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初步查找到17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7篇,期刊文献10篇。在对文献进行阅读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研究方法分为一国情况介绍或两国情况对比:介绍中国或美国高校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或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中美两国情况的对比,后者的相关研究较少,仅有3篇。可以看出目前对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国别对比还比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依照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选取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学这一学科排名前4位的大学(分别是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作为个案,采取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以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试以促进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丰富和深化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和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的探讨;在实践上期望帮助高校进一步了解和明确高等教育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质量的目的。
  二、培养目标的比较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它对人才培养进行质的规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标受高等教育规律、社会需求、学生基础条件、全面发展要求的共同影响。
  表1展示了中美两国8所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各高校培养目标的详细研读可发现,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均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事業的发展,为高等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人才、管理人才、研究人才。[3]
  在具体的表述或规定上,中美高校存在差异。第一,在培养的方向性及规格方面,我国高校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中有直接体现。美国高校对思想道德的要求多采用隐性方式,在表述上未作具体要求。第二,美国高校更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在培养目标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与美国的社会传统注重“自由和创新”有紧密联系。第三,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我国高校的特色不明显,指标不明确。有的高校只对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要求进行规定,有的只对人才的职业走向进行规定,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而美国高校结合各自特色,对该学科硕士生培养目标的规定虽各有千秋,但都综合考虑职业走向,对应具备的能力作出要求。第四,美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虽然注重实践性,如对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强调得较多,但对专业发展的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描述得比较模糊,而中国高校在专业发展的理论建设方面强调得比较多且逻辑性较强。
  三、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美高校在高等教育学硕士的课程设置上大体相同。根据课程类型,两国高校的课程均可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三大类。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选课自由度,可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如何合理地分配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的课时和学分,如何合理的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美8所高校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一)通识教育课程比较
  中国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课、校选课三部分。其中,政治理论课和英语课为公共必修课,基本上都是至少4个学分,所占比例平均为11.8%。总体来说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如厦门大学校选课的比例为5.9%,北京师范大学为5.7%,北京大学为13.2%,华中科技大学为8.3%。而美国高校在通识教育模块中没有专门强调政治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灵活、更有弹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道德伦理、语言、写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将这些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如哈佛大学为25%,哥伦比亚大学为12.5%,密西根大学为20%。
其他文献
据法国政府网报道,2015年5月7日,法国举办了数字化教育研讨会,并确立了“数字化校园”教育战略规划,计划在三年内投资10亿欧元用于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与设备。自2013年起,法国教育相关部门逐步开展了“数字化校园”战略相关部署与研究工作。  2013年,相关教育机构获得了比全法平均水平更高的优质基础设施、软件设备等。  2013年9月,发起“互动课堂计划”,推动针对社区教育、学生和家长的数字化服务
摘 要:西交利物浦大学(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XJTLU)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于2006年合作创立,是一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以理科、工科、管理学科起步,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是目前唯一一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阮周林,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与文化传播系创始主任、英
据俄罗斯塔斯社2015年12月30日报道,为落实《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规划(2016- 2020)》和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俄罗斯将创办新型中职院校,即跨区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开展重点中职教育机构的评选活动。  俄罗斯联邦政府将通过向地方政府拨付专项津贴的形式推动跨区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并力图将其打造成“技术精英培养领航者”。培训中心亦将在国家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成为具有自主办学权的中等职
据英国教育部2018年1月19日消息,英国新任教育大臣海因茨(Damian Hinds)宣布实施弱势群体教育提升计划,计划采取措施支持一些发展状况不理想的学校,以提高全国的平均教育水平。  该计划主要为学校信托发展及改善基金会(MDIF)提供4500万英镑的资助,用于被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定义为“优秀”或“良好”的学校信托基金(MATs),从而帮助他们推动发展欠佳的弱势学校的改造计划;并且政府为75
据澳大利亚国家教育与培训部官网2018年3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培训奖直接入围类奖项现已开放。申请人有机会在2018年11月进入国家认证阶段,并获得澳大利亚对他们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杰出实践的认可。  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国家成就奖(National Achievement Award)、卓越语言、阅读和数学实践奖(Exce- llence
英国正在推行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卓越教学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可能成为选择留学英国的国际学生参考的重要因素。  根据英国霍布森教育咨询公司2017年1月、2月对近2.8万名拟赴英留学的国际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水平教学质量是这些潜在留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国、学校和专业时最为看重的要素。  参与此项调查的学生认为,“学生满意率”(36%)和“教
摘 要:教育外交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从分析教育外交的内涵、特征入手,指出教育外交的关键要素是虚心倾听他者,实现价值沟通,传播中华文化,重视思想交流,提升策略水平。教育外交的实施路径是建立品牌教育交流项目,提供教育援助,为当地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加强教育机构与政府、企业、媒体、民间组织等的合作,形成外交合力。  关键词:教育外交;“一带一路”;中国教育  近年来,随着“一带
摘 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通过设立专业部门、提供丰富资源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其本科生提供具体、全面的就业指导。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如下启示:设立专业部门,由专业人员开展就业服务;提供系统指导,涉及内容具体、全面;开拓就业途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放眼国际,为学生创造海外实习、就业的机会。  关键词:本科;就业指导;麻省理工学
据法国教育部网站2015年11月30日报道,法国教育部部长瓦洛-贝勒卡西姆(Najat Vallaud-Belkacem)和微软公司法国总裁阿兰·克洛兹(Alain Crozier)就数字校园计划签署一项合作协议,微软公司承诺在数字化教育方面加强对法国的支持。  发展数字化教育是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一项重要承诺。此项合作协议有效期为18个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双方承诺一致认可《信任条
据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网站2016年12月12日报道,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部长理查德·布鲁顿(Richard Bruton)宣布在中学领导中推行研究生课程,为学校领导提供培训。第一批“学生”将于2017年9月入学。  招标完成后,布鲁顿部长和大学联合会(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签订协议。学校领导中心(Centre for School Leadership)将与大学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