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串起知识的“珍珠”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应让活动串起知识的“珍珠”,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完成角的认识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在观察、体验与操作中发展空間观念,让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图形,所以从导入环节开始就可以从此处着手,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即在活动中由三角形引入要学习的新图形,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
   【例】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平面图形,请看大屏幕。(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学生辨认。)师:真聪明,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请你摆一个三角形。(学生很快在桌面上摆了一个三角形。)师:从摆好的图形中任意拿出一根小棒,看看桌面上的图形,有谁认识它?生:角。师:对吗?学生(齐声):对。师: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我们可以用活动串起知识点,让学生在可操作的实际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并逐步掌握知识。
   1.在找一找、指一指的活动中初步感知角
   教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并同桌互相指一指。这是最原始的感知,学生说的会很多,但这些还只是依托具体的物体。接着老师说也找到一个角,并且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为以后认识角的概念“角是从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埋下伏笔。通过找角、教师指角、学生指角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后面教学数学中的角做铺垫。
   【例】师:说起角呀,角就在我们的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说给同桌听一听。师:老师看到许多同学找到许多角,要明确你们找到的角是物体的哪个部分,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怎样指角呢?老师也找到一个角。(拿出三角板)老师找到的是这一个,这一部分是一个角。(用手比划角的顶点和边的位置。)再看老师指一遍。(先指顶点,再顺着顶点指出两条边。)看清了吗?师:会指吗?每个人选一个刚才找到的角像老师这样指给同桌看。学生互相指角给同桌看,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操作,然后请一个学生到台前指给其他同学看。
   2.通过描角和画角进一步学习角的特征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教师从描角引出画角,让学生上黑板教自己画角。这样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画角要画些什么,为他们自己画角做准备。接下去学生自己画角也就能很自然地完成了。在找、指的基础上,把最初印象中的尖尖的、直直的角画出来,这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辨析,也是对头脑中的表象的一次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这样的活动要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并形成正确的数学中的表象。
   【例】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找角,而且会指角了,但是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刚才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老师现在把三角板上的这个角描下来。大家仔细看。师:孩子们,如果老师把三角板移下来,留在黑板上的图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学生闭上眼睛)睁开眼睛看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这样的图形就是数学中的角。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角,除了知道它的样子,还要能把它画出来。画角,要画什么?生:有什么画什么。师:每个人都来思考画角时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三、在活动中突破学习难点
   教师先带学生参观模拟工厂:造角工厂。在动画的演示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进行理解,甚至摆出交叉的角来进一步理解。让活动串起知识的“珍珠”,能有效化解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角是有大小的。通过这些活动,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可见,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师:经过努力,大家不仅知道了数学中的角,还学会了画角,接下来进行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我们一起来参观工厂——造角工厂。师:工厂只有一个机器(投影出示一个钟面)、一个工人(卡通人像小明),工厂里小明是怎样造角的呢?大家仔细看。动画演示从12:00走成12:05,造出了一个角。小明是怎样造角的?继续看,小明造出了第二个、第三个角。师: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商量。谁来说说有什么不同?生:角越来越大。
   师:想不想像小明那样造一个角?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自己造角。每一个人的抽屉中都有一个造角工具。拿出造角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变大变小,是一个活动角,我们工厂是抽屉,请同学们在工厂里悄悄地造一个角。我说1、2、3,同学们再出示举起来……师:我们继续造角,老师造出这么一个角,请同学们造比老师的大的角,准备,1、2、3,出示。(学生出示造的角。)师:还是这个角,你们造一个比老师的小的角,准备,1、2、3,出示。(学生出示自己造的角。)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活动——巧摆小棒。请同学们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并指出顶点和边。开始。教师巡视,有的学生摆的是单纯的一个角,有的学生摆的是交叉的四个角。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数学活动串起知识的“珍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学会小组合作、主动交流、大胆展示。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活动经验的积累。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初中生开展素质教育,为其后期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素养;途径   作为一门综合性、跨领域的学科,初中地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出现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的现象,比如,社会理念、自然现象、地球地图等知识,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
在青浦的中华印刷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这个当年参展震惊业界的“克孜尔17窟”——如果不是因为先推开的是现代办公楼的大门,你会以为自己就站在新疆克孜尔的石窟群里。  提起中国的石窟,你可能会第一时间反应到“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但你也许不知道,在新疆还有—个巨大的“龟兹石窟群”——阿艾石窟、苏巴什石窟、森木赛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台台儿石窟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困生都得到发展。还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困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困生”就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是相对于“优等生”而言的,在学习过程中算是弱势群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全体学生,即是全部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
话题一:对教学计划编制技能形成的理解  【若水轩主】: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关键。判断衡量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像医生、律师、驾驶员一样,看你的工作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体育教学换个其他学科的老师他就上不成,恭喜你,你已经具有了专业化水平。曾有人说体育教师会不会做示范动作无所谓,运动技能差点无所谓,只要能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就是个好老师。笑话!连示范动作都不能做的体育老师,用什么本
《诗经小雅》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开采山石料在古代叫攻玉,也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但这要冒极大的风险。自古至今,有无数人为此倾家荡产,损身殒命。在各种恶劣的气候和险要的地形条件下,采玉人经受的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  和田玉·百年孤独,美玉如烟  昆仑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吴兴区东林镇中心幼儿园)  摘 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动手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但现在大部分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弱,以致很难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小班;自理能力;教学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应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作为全家的小宝贝,
高中是初中的延续,不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从课程内容上来讲都是如此。然而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也更加抽象,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地学好。  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通常愿意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也愿意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
徐贵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经历非常重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悲壮、英勇以及微妙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茅盾为什么强调要写“自己身边的事”就是这个道理。鲁迅也说过,一个非洲人,从来没有见过冰块,让他去表述“冰”的感觉,那是不可想象的。我个人认为,没有战争经历的人表现战争确实有很多障碍。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可能脱离既有的经验,除非写神剧。当然,想象力也很重要,还有观察力。一个
主持人语  冰心老人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本单元中,初初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和”的世界,感受“和”文化的无限魅力。  “礼之用,和为贵。”一个“和”字,诠释了中国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修身齐家和济世安邦的重要理念。本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或是集录古代圣贤有关“和”的论说,探寻“和”文化的源头;或是表现音乐艺术的和谐之美,揭示音乐的内在规律;或是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呼吁人与自
摘 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新教材采用了绘本的教学方式。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不仅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资源,更是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绘本丰富他们的儿童世界。大量的绘本编入书本,力求借助绘本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一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亦是一个全新的教材,着重于孩子在小学初级阶段一些简单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意识的建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