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110例该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55例一组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全部接受广谱抗生素常规疗法,而观察组患者不仅接受常规疗法,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疗法,比较它们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规范治疗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自病情均出现明显好转,就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4.55%)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P<0.05。结论:在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单纯的抗生素疗法而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法更具优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224【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3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具有较高发病率之外,同时还具有较高死亡率。该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缓慢进行性特点,将会给患者身心带来直接且严重的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应针对该病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为理想地控制患者病情,缓解该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选取110例该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法所具有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54例,年龄39~87岁,平均62.8岁,借助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55例一组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以年龄为代表的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先适当氧疗,然后施以光谱抗生素治疗,主要包括第3代头孢类以及B内酰/酶抑制剂等[2],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改善患者身心状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向患者体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量为40mg/次,用药频率为2次/d,连续用药3~5d,与此同时,口服泼尼松15~30mg/d,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相应调整[3]。
  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治疗效果进行认真观察和严格记录[4],一旦发现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大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程度改善;有效:患者症状部分消失或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患者生活质量同样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规范治疗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自病情均出现明显好转。
  對照组55例患者中:①显效18例(32.73%);②有效22例(40.00%);③无效15例(27.27%);④总有效率为72.73%。
  观察组55例患者中:①显效24例(49.09%);②有效28例(50.91%);③无效3例(5.45%);④总有效率为94.55%。
  就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4.55%)优于对照组(72.73%),差异相当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多由于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阻造成的,而气流受阻和肺部炎性反应之间存在直接且密切的关系,这些炎性反应有可能是有害颗粒引发的,也有可能是有害气体引发的。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吸烟是诱发该疾病的一大主因素,吸烟患者表现出更高的发病率,甚至为不吸烟患者的2~8倍[5],另外,随着烟龄以及吸烟量的增长,吸烟人群更有可能患上这一疾病。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烟草中含有数量众多的有害化学物质,有可能给患者气道细胞带来一定的伤害,诱导支气管部位黏液腺增肥变大,杯状细胞快速生长、大量繁殖,支气管粘膜发生不同程度的血肿,刺激交感神经使其进入亢进状态,使得支气管部位平滑肌表现出更为有力的收缩功能,最终导致气道受阻。假若没有接受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引起医患双方共同重视。
  3.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会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基于患者具体病情,予以对症治疗,从而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和改善。通常而言,先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氧疗以及抗生素治疗,积极调整患者身体,改善一系列指标,让患者诸多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状态。接下来,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之上,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诸多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另一方面还能发挥理想的抗炎、抗毒以及抗休克功能[6],因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由本研究结果可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法比单纯的抗生素疗法更具优势,总有效率为94.55%VS72.73%。
  总而言之,以吸氧和抗生素为代表的常规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使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法则更见优势,其临床治疗效果已经为大量实践所证实。
  参考文献
  [1]高远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0:9-10
  [2]李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24:99-100
  [3]周五铁,陈宫玉,林伟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59-60
  [4]郑广阳,陈叶海,曾志勇,林燕.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5例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17:27+29
  [5]梁文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33:5-6
  [6]常增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33:117-11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