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有效性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n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生物教学 有效性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就高中生物课来说,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生物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生物问题,主动地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吸引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另外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
  二、转变课堂教学观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时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感受和发展。在这种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下,教学效果是用知识考核的分数来衡量,“重分数而轻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中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从原来只研究教材知识走向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认知规律;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研究课堂中师生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获得有效统一的发展。
  三、创新改进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目标,具有其他生物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教学。本节新课程把它单独列为一节,从内容上看似乎很少,但是却很有探究价值。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那它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是否真的存在?由于细胞很小,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胞之间有一个界限,这个边界是什么无法直接观察。能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细胞膜呢?曾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选择鸡蛋作为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蛋清和蛋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在去掉蛋清的情况下,用筷子轻轻接触蛋黄,学生可以看到蛋黄向内凹陷,有弹性,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最后引导学生用力捅破蛋黄膜,学生发现蛋黄流出来,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能真正的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对于细胞膜的功能,也尝试让学生分组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出假设,如何选择材料、用具,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对结果进行预测。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细胞膜的功能。学生通过以上一步步的探究,体验了探究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注重学生参与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过去我们的教师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生物书本上大部分知识通过自学提纲的指引学生是能够解决的,老师过多的讲解反而耽误了时间,降低了效率。
  总之,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课堂教学观,创新改进实验,注重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2.
其他文献
准确求取井轴上的电位值对获得地层电阻率非常重要。研究了套管井电阻率测井过程中套管井中电场数值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介绍了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井原理。给出了计算套管井
目的:建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辅助生殖用培养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磺基水杨酸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以外标法测定辅助生殖培养液中的氨
【关键词】问题导学 高效 课堂  一、问题导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只是注重“教”的过程,而忽略学生“学”的过程。尽管课堂上有教师提问,但面授仍占满了有效课时。导学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占据了全部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法是使学生学习知识,而导学则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知识,具备
在射孔作业时,为了避免射孔管柱中封隔器解封或损坏,保障作业安全,需要确定封隔器与射孔枪串的安全距离。分析了井液中压力波的形成、衰减和反射过程,根据封隔器的承压技术指
应用测井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预测一直是测井评价难题,尝试利用反射波能量进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一、制作意图和教育价值  (1)发展幼儿认知、语言、表演、计算、科学、美术、手工操作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创造思维。(2)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及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让幼儿“一物多玩”,鼓励幼儿想象、探索各种玩法,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创新能力。(3)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参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目的:探究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的经平片初诊为肺结节待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