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A组采用针刺穴位治疗,B组采用体表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C组采用神经刺激(PNS)治疗。各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100%,B组总有效率为90%,C组总有效率为30%,A组和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为(41.3±4.3)分,B组为(34.5±3.5)分,C组为(28.6±2.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4周后,A组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为(46.3±4.5)分,B组为(40.2±3.9)分,C组为(36.5±3.5)分,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四个穴位进行针刺利于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