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与手法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腰部手法牵引加侧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以腰部手法牵引震颤加侧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6%,对照组有效率为74.11%。两组疗效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腰部手法牵引震颤加侧扳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手法治疗 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又名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大多由于外伤所致,使两(上、下)椎体间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从而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等相应的临床症状。笔者于2000年2月—2006年2月采用推拿与手法牵引侧板171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1例中,男114例,女57例;年龄18—70岁,平均46,3岁。随机将171例分别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男78例,女42例;年龄在18—40岁46例,40—50岁57例,50岁以上17例;病程0.2—75个月,平均年龄46.3岁。对照组男36例,女15例;年龄在18—40岁27例,40—50岁16例,50岁以上8例;病程0.3—72个月,平均年龄46.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结果171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大多有外伤史,经x线、CT、MRI检查证实。其中L4-545例,L3-539例,L5-S120例,L2—S11例,单纯腰痛32例,单纯腿痛3例,腰痛伴左下肢痛52例,腰痛伴右下肢痛43例,腰痛伴双下肢痛16例,腰痛伴左下肢痛麻26例,腰痛伴右下肢痛麻20例,单纯下肢痛8例。x线显示均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变曲、后凸或脊柱侧弯。有棘突偏歪、棘旁压痛107例,放射痛15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0例,下肢皮肤感觉减退24例。
  


  1.3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x线、CT、MRI确诊并排除其它病患。
  
  2 治疗方法
  
  2.1循经舒松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患者右侧,用滚法、掌推腰骶部沿脊柱两侧推至两侧臀部,然后用手轻揉脊柱侧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以患者感到舒适、肌肉放松,10分钟为宜。
  2.2拇、肘端压法以拇指或肘尖点压腰椎两侧夹脊穴,以酸胀为度,而后用拇指拨揉腰部两侧及臀部肌肉,点揉腰部压痛点。
  2.3点揉弹拨通经法术者自上而下点揉患者的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用手掌及多指推拿弹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并拍打患肢使患肢感觉发热为度。
  2.4侧扳法患者侧卧,患肢在上,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髂嵴部,轻轻摇晃使患者身体放松,将身体推到一定程度,术者两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办,此时可闻及腰部“咔嚓”响声即告成功。同时翻身做对侧。注意不可强求弹响。
  2.5牵引震颤法患者俯卧,患者双手分别抓住床头,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踝部,一助手先牵拉患肢,术者同时按压脊椎旁压痛点,然后两下肢同时做对抗性牵拉,此时术者用力按压突出的腰椎处,震颤时间约2分钟,此时注意牵拉者与术者间的节奏配合,以达最佳效果。
  牵引后拍打腰部及患肢,手法结束,整套手法30—40分钟,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其中观察组应用2、4、5手法。
  
  3 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拟定。临床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肌肉紧张与痉挛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800以上。显效:疲劳后偶有轻微疼痛,腰部活动正常或基本正常,一般活动不受限制,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有效: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受限好转,可参加轻便工作,直腿抬高试验20°以上;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疗效评定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上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28.28,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4 典型病例
  
  国某,男,22岁。大货司机,市中医院CT结论:(1)腰脊柱生理前突减小,L4-L5左侧弯曲,呈“c”型。(2)L4-L5、L5-S1椎间盘突出。2005年6月6日就诊,观其体位,上身向右侧歪斜,脊背微弓,弯膝伸直不利,不能下蹲,左脚跛行。自述:左脚外侧从臀部开始沿大腿至下肢如刀割状疼痛,入夜难眠,翻身剧疼。经治疗,10天后疼痛消失,腰椎曲度明显减小,行走正常,随访至今未出现反复。
  
  5 讨论
  
  5.1本病好发于18—50岁左右青壮年,以体力劳动者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病之一。笔者运用推拿与手法牵引颤压侧扳治疗171例,取得较好疗效。其治疗首先是运用手法,使紧张的腰部两侧的神经和肌肉放松,达到缓解腰部疼痛和疏通经络的作用。运用点、揉、弹拨诸穴,可调整大脑神经中枢,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加快致病致炎物质的排除,从而达到镇痛消炎的作用。采用侧扳手法,医者一定要掌握本手法的操作要领,施术必须稳、准、急。使患者无痛不紧张,手法力点准确,集中于一点,手法熟练,动作干净利落,一扳即停,力量适中,不可过重造成新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使腰椎产生旋转和明显的位置转变,解除神经卡压和粘连,使局部压迫得以缓解。而手法牵引颤压使椎间隙增宽,产生负压,并利用纤维环外展和后纵韧带的张力,施以颤压手法,可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改变与神经根之间的相互位置,减轻、解除神经或硬膜囊受压的情况。手法的良性刺激,可使机体的内分泌自主产生调节。按摩不同区域的手法刺激可产生内分泌代谢,促进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各种代谢物质,以满足体内需求。治疗手法以“通”为手段,正则通,顺则通,动则通,松则通,调则通,温则通,以达到治疗之目的。
  5.2笔者认为,适宜的体育锻炼,是预防复发的最好方法。
  5.2.1飞燕式:俯卧双手放于体侧,双腿自然伸直,将四肢、头部和胸部同时向后背伸起来,指的越高越好,持续1分钟,休息片刻再做,连续3—5次。此动作可使椎间隙的前缘增大,后缘减小迫使突出物回纳,再现生理弯曲,松弛的肌肉得到锻炼。
  5.2.2拱桥式:仰卧,双髋双膝曲屈,双足踏床,将臀部向上抬起又放下,连续50—100次。此动作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得到一开一合的活动,有利于粘连的组织,松解压迫突出部位还纳。
  5.2.3倒走式:将双膝伸直,不能弯曲退着走,此动作可缓解腰腿部痉挛紧张的肌肉。
  在锻炼时要劳逸结合,急性期卧硬板床,不可着凉,必要时配带护腰。
其他文献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6-0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发展而来,ESD是一项新的微创治疗技术,如今已慢慢的普及到临床上,护理方面尚不
针对攀钢钒煤化工厂焦炉用煤特点和捣固配合煤水分要求,采用煤调湿工艺并安装微波在线测水和加水控制装置,保证捣固炼焦配合煤水分波动在1%以内,稳定装入煤水分,为生产顺行提
目的:总结腰椎椎管内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资料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共9例患者腰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其中男5例平均年龄75岁,女4例平均年龄65岁,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简要回顾了山西省焦化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焦炭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山西焦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土焦炉逐步改造为改良焦炉,直至被彻底取缔;改
研究了以劣质褐煤为原料制备磺化煤的方法,探讨了磺化温度、磺化时间、酸煤质量比等因素对磺化煤吸附重金属离子Cu2+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劣质褐煤为原料制备磺化煤的适宜条件
介绍了Shell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中CO2替代N2作为煤粉输送气的工艺流程及项目实施情况,并对掺入CO2后的合成气组成及尾气排放量,粗甲醇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对比。掺入CO2后,减少了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