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径路和后径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径路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鼻泪管前径路和鼻泪管后径路的多种方式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139例,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3例、上颌窦囊肿28例、出血坏死性息肉3例、骨瘤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可疑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同步行MRI检查.鼻泪管前方径路采取3种方式:梨状孔入路、泪前隐窝入路(包括解剖鼻泪管和不解剖鼻泪管2种方式)、梨状孔鼻泪管人路,共治疗97例;鼻泪管后方径路也采取3种方式:下鼻甲翻转、双蒂下鼻甲、单蒂下鼻甲,共治疗42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在鼻内镜下经鼻彻底清除病变,保护了鼻泪管,保留了下鼻甲,无一例发生鼻泪管损伤和下鼻甲坏死.术后鼻塞、头痛、闷胀不适、异味、牙疼和麻木感等症状逐步消失.9例感觉鼻腔干燥,经鼻腔冲洗等处理后1个月左右逐渐消失.随访6 ~79个月,骨瘤和出血坏死性息肉未见复发.所有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中均可见窦腔黏膜明显水肿、增厚,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消失,无一例复发.2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10个月和1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有3例复发,1例术后17个月上颌窦口上方局限性肿物突出,病理示乳头状瘤复发,门诊予以清理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于术后15个月前筛处复发,行筛窦广泛切除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1例术后26个月上颌窦后外侧壁局部复发,二次行蒂在前方单蒂下鼻甲方式手术,术后1年再次复发,行鼻内镜下Denker手术,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征象.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上颌窦创面上皮、瘢痕覆盖,下鼻甲形态良好,下鼻道开窗者较术中明显瘢痕变小,且引流通畅无闭锁.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前、后径路上颌窦手术可以减小创伤,充分暴露窦腔视野,并为术后内镜复查和复发后的处理提供了视窗;保留下鼻甲避免了鼻腔外侧壁去除过多而导致的术后干燥、结痂、头痛等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赤雹果不同提取物体内、外抗菌活性,筛选抗菌活性提取物.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用营养肉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4个菌株进行试管连续稀释法和营养琼脂扩散法测定赤雹果
高等级公路工程检测工作,是高等级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标准,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也要
目的:对15种不同产地、等级的黄芪药材进行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阶导数、以及相似性对比软件等对图谱进行处理.结果:找出了各
近年来,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地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新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对新疆煤炭企业安全现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卡配因在大鼠足底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6周龄,体重160~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8)、PBS组(n=16)和酵
目的 观察椎体复位融合器治疗创伤性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用带有辅助撑开拉杆的镍钛温度记忆合金椎体复位融合器,在X线透视下经椎弓根入路植入实验
红寺堡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开发建设的新灌区,是我区四个大型扬水灌区之一.为了合理开发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通过开展该灌区地下水动态与水盐均衡研究,密切关注
目的 根据循证医学理论和原则,为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制定循证治疗方案并实施相应的循证治疗,以期在目前现有证据的支持下,达到最佳化治疗的目的.方法 选择1例PQ中毒患者,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影响药物实际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抽取2009年1~10月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2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抽取药液,然后抽取抽吸完
采用铁炭内电解-UASB反应器-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实际调试与运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效率高,出水能够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