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是我们都要认真学习的内容,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揭示了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政治新领域经济的政治性。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理论;阶级斗争学说;路径;政治新领域
一、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面临的重大挑战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对于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政治解释的基本许是框架,阶级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这个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的一致性,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处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工人阶级是人类解放过程的政治主体,也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第二,目前,所有的阶级社会当中,都存在着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阶级对抗,这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内容。
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目前并没有灭亡,他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已经渡过了危机,而且工人阶级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由于战后产业结构的调整,绝对人数已经大幅度缩减,并且分化为无技术无生存保障的若是部分和高科技高工资的特权部分。西方的工人阶级在战后不仅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反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被资本注意的逻辑所同化。
这些事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面临了极大地困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来自西方的实证社会学,主要是从事实经验当中直接寻找一些证据来反驳马克思的观点,比如说,在上世纪60年代《阶级斗争》这一本著名的文本当中,就曾经提出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在理论上并没有界定清楚,只是马克思的一种政治想象,在现实当中并不存在。
其次就是来自后现代理论对于马克思工人阶级概念的解构的挑战,高兹的《告别工人阶级》就是代表性的文本,高兹提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其实上是一种黑格尔式目的论深化,而资本主义随后的演变使得这一神话已经破灭,因为工人阶级在本质上实际上就是资本统一性的逻辑的产物,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来说并没有价值,在政治上也必然会走向衰落。
最后就是来自当代西方激进理论的挑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自然就是《领导权和社会主义的策略》,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政治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性的批判与反思,核心的额论点就是重新构想社会主义的政治方案,拒绝马克思作为激进整合子理论的阶级还原论基础,主体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多元主体。
二、经济的政治性:现代政治理论和新论域
一般来说,政治是起源于压迫性和对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概念是对压迫性和对抗性的一种特定的解释模式。统治和压迫都是有多种形式的,不仅政治领域方面存在压迫问题,经济领域也存在着压迫问题,而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世界,经济的压迫更是根本性的压迫,这实际上就是资本对于劳动者的统治和压迫。
自由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只关注个人的自由权,反对专制国家或者专制者对于个人自由的压制与威胁,但是却从来不关注资产阶级财产权对于个人的统治和压迫,它把压迫性和对抗性的问题严格的限制在政治领域内,而对经济领域的统治和压迫的问题并不考虑。19实际30年代的英国的宪章运动是最大的工人运动,当时宪章派把工人阶级的苦难归因于政治根源,在宪章运动走向衰落的年代里,马克思逐渐将注意力从国家政治特征转向了资本问题,并且全力聚焦在经济上的统治和不平等上面。
马克思在1843年的时候,经历了一次“从思辨退回到现实”的思想转变,马克思在离开了德国之后,在法国发现了有组织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曾经直走,政治解放虽然说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却不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因为虽然资产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等级,实现了“政治解放”,但是在政治自由的国家当中,人仍然是不自由的,因为还受着资产阶级产产权的统治,同样会给人类一种新的压迫。马克思认为英国和法国的工人起义,知识很单纯的追求政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政治理智之所以为政治理智,是因为在整治范围内思索的,没有能力理解社会缺陷,例如说,把大贫和大富仅仅看作是纯粹民主制的障碍。”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根本目标规定为反对私有制的革命,称之为“社会问题”,这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性问题。
而这个超越了政治问题的“社会问题”,就是经济领域的对抗性和压迫性,核心术语就是“阶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压迫是比政治压迫更为根本性的压迫,主要的表现就是为资本对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压迫,也就是所谓的薄晓。而从政治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就必须使用阶级的观点,因为这不仅是资本时代财产权对于人的压迫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本质和存在,资本主义剥削的直接产物就是工人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剥削在马克思受众始终是作为政治问题来处理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了当代的政治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论题。
在发现了经济已经成为了政治的新领域之后,在“资本对于劳动的统治”已经成为了政治理论的新课题和压迫的新形势之后,马克思又提出了,以反抗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政治学说的第二个要点,需要实现阶级斗争,即无产阶级的集体反抗。
参考文献:
[1] 钱柳松.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轮径.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3)
[2] 方艾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3)
[3] 钱将.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3)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理论;阶级斗争学说;路径;政治新领域
一、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面临的重大挑战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对于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政治解释的基本许是框架,阶级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这个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的一致性,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处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工人阶级是人类解放过程的政治主体,也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第二,目前,所有的阶级社会当中,都存在着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阶级对抗,这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内容。
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目前并没有灭亡,他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已经渡过了危机,而且工人阶级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由于战后产业结构的调整,绝对人数已经大幅度缩减,并且分化为无技术无生存保障的若是部分和高科技高工资的特权部分。西方的工人阶级在战后不仅没有组织任何有效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反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被资本注意的逻辑所同化。
这些事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面临了极大地困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来自西方的实证社会学,主要是从事实经验当中直接寻找一些证据来反驳马克思的观点,比如说,在上世纪60年代《阶级斗争》这一本著名的文本当中,就曾经提出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在理论上并没有界定清楚,只是马克思的一种政治想象,在现实当中并不存在。
其次就是来自后现代理论对于马克思工人阶级概念的解构的挑战,高兹的《告别工人阶级》就是代表性的文本,高兹提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其实上是一种黑格尔式目的论深化,而资本主义随后的演变使得这一神话已经破灭,因为工人阶级在本质上实际上就是资本统一性的逻辑的产物,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来说并没有价值,在政治上也必然会走向衰落。
最后就是来自当代西方激进理论的挑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自然就是《领导权和社会主义的策略》,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政治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性的批判与反思,核心的额论点就是重新构想社会主义的政治方案,拒绝马克思作为激进整合子理论的阶级还原论基础,主体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而是多元主体。
二、经济的政治性:现代政治理论和新论域
一般来说,政治是起源于压迫性和对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概念是对压迫性和对抗性的一种特定的解释模式。统治和压迫都是有多种形式的,不仅政治领域方面存在压迫问题,经济领域也存在着压迫问题,而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世界,经济的压迫更是根本性的压迫,这实际上就是资本对于劳动者的统治和压迫。
自由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只关注个人的自由权,反对专制国家或者专制者对于个人自由的压制与威胁,但是却从来不关注资产阶级财产权对于个人的统治和压迫,它把压迫性和对抗性的问题严格的限制在政治领域内,而对经济领域的统治和压迫的问题并不考虑。19实际30年代的英国的宪章运动是最大的工人运动,当时宪章派把工人阶级的苦难归因于政治根源,在宪章运动走向衰落的年代里,马克思逐渐将注意力从国家政治特征转向了资本问题,并且全力聚焦在经济上的统治和不平等上面。
马克思在1843年的时候,经历了一次“从思辨退回到现实”的思想转变,马克思在离开了德国之后,在法国发现了有组织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曾经直走,政治解放虽然说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却不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因为虽然资产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等级,实现了“政治解放”,但是在政治自由的国家当中,人仍然是不自由的,因为还受着资产阶级产产权的统治,同样会给人类一种新的压迫。马克思认为英国和法国的工人起义,知识很单纯的追求政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政治理智之所以为政治理智,是因为在整治范围内思索的,没有能力理解社会缺陷,例如说,把大贫和大富仅仅看作是纯粹民主制的障碍。”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根本目标规定为反对私有制的革命,称之为“社会问题”,这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性问题。
而这个超越了政治问题的“社会问题”,就是经济领域的对抗性和压迫性,核心术语就是“阶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的压迫是比政治压迫更为根本性的压迫,主要的表现就是为资本对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压迫,也就是所谓的薄晓。而从政治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就必须使用阶级的观点,因为这不仅是资本时代财产权对于人的压迫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本质和存在,资本主义剥削的直接产物就是工人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剥削在马克思受众始终是作为政治问题来处理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了当代的政治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论题。
在发现了经济已经成为了政治的新领域之后,在“资本对于劳动的统治”已经成为了政治理论的新课题和压迫的新形势之后,马克思又提出了,以反抗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政治学说的第二个要点,需要实现阶级斗争,即无产阶级的集体反抗。
参考文献:
[1] 钱柳松.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轮径.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3)
[2] 方艾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3)
[3] 钱将.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