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
【机 构】
: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中国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中国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浙江宁波315010;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 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其他文献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需求侧:为什么学、怎么学和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环节薄弱、经济学思维能力培养滞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突出、课程考核激励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能力培养难以跟上市场需求、价值观引领亟待加强等是目前需求侧比较突出的问题.导入应用场景,能强化理论的应用环节,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塑教学目标体系、再造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助推多元化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是需求导向型改革的应有之义.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支持绿色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系统梳理国外绿色金融科技发展的实践与经验,结合国内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地的实践情况,分析提炼绿色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功能、作用及其传导机制,深入分析我国绿色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明晰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基于1979-2020年中国粮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分析,对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短期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对粮食价格的影响远大于粮食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看,两者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粮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监测、稳定粮食价格水平、加大市场调控等对策建
以Wish平台注册商户位置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DBSCAN聚类等地理可视化方法和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2014-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跨境电商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该时段内跨境电商注册数量先增后降,形成了以北京、郑州、上海、义乌、长沙、成都、泉州、深圳为聚集中心的8个聚集区,而且“核心—边缘”分布特征明显.国内经济规模积累、知识经济与技术扩散、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跨境电商数量增长.片面追求外向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增长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已进入经济高质量
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区2005-2019年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高等教育招生和人口出生率的时空演进特征,以及劳动力质量对数量的抑制效应.研究发现:①高校招生的峰值省份和人口出生率的谷值省份高度重叠,两者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收敛性发展趋势明显.②高等教育扩招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即劳动力质量对数量存在抑制效应,且在高等教育资源富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作用最大.③家庭财富对生育率的影响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在我国整体层面和中西部地区以收入效应为主,在东部地区以替代效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