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不同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的缝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缝线的选择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和权衡的问题。目的:对比观察抗菌可吸收线和聚对二氧环己酮可吸收线在腹部切口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5-01/2007-0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对象:选择剖腹手术患者450例,男230例,女22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0±9)岁。方法:4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抗菌可吸收缝线组:采用预涂有抗菌剂三氯生的可吸收缝线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可吸收缝线组:采用可吸收缝线聚对二氧环己酮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每组患者150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切口愈合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排异反应、瘢痕形成、切口裂开、切口疝)。结果:450例剖腹手术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有6例切口乙级愈合,明显高其他两组(P<0.05);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1)。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腹壁切口安全可靠,无排异反应;能减轻切口疼痛,减少异物残留和瘢痕形成,减少切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率;抗菌可吸收缝线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叔丁基锂引发缩水甘油苄基醚聚合,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缩水甘油苄基醚预聚体(PBzGELi),再以氯磺酸磺化,三乙醇胺中和得到了不同磺化度的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三乙醇胺盐(SPB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对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MM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IFE、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Ig)定量检测。其中的5例患者进行
来由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传说古代一仙人骑着木鹅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看见惠城山清水秀,西湖风光旖旎,降落湖中不愿离去,
三株与秦池终究因为缺乏危机管理而导致失败,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企业需要危机管理。
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一种伴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常见健康问题,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每年有1500万人新发脑卒中,70%伴有残疾甚至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癫痫患者康复治疗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我院50例脑梗死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依据不同的而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