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在外语教材的编写中如何贯彻交际法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我国现有教材不足出发,谈论了交际法及其作用进而讨论了如何在外语教材编写中贯彻交际法,以期对外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际法;外语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一、序言
21世纪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因此21世纪的教学也就有了不同以往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的理念对英语教学以及相应的教材也有了不同的要求。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对外语教材极富挑战性。本文从现存教材方面不足入手,试图以交际法为原则来谈谈英语教材的编撰,以期能对英语教材的编撰和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二、现存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简单地说,教材是教授和学习的材料,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使教学活动得以成功。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或者说“是课程借以表现的一种形式。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D.A.(1972)认为“外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种因素。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教材在英语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语言工具来满足交流的需要。我国1999年9月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是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写、译的能力,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换言之,就是要求英语学习者学习目标是最终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proficiency)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指的是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技巧(skill),还要有使用语言的能力(ability)。用一句话说就是说学习者要把英语看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communicative approach),而这要求学习者具有的英语知识不仅能通过考试,还要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涉外交往的需要。而我国现存的教材在这一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病。现存教材忽视了把语言知识同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而在这种教材影响下的后果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等实用语言基本功能的培养缺少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剥夺了学生主动性。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课本英语,输出能力极差。由于语言上的障碍而造成交流困难的事情屡屡发生,本该获得的信息难以获得,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无法表达。学得快,忘得也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过的语言知识没有经过交际活动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世纪之交的中国英语教学日益聚焦到如何克服“哑巴英语”和“口语恐惧症”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上。交际法教学正是解决这一弊病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外语教材也应随着这一需求而做相应的改变。
三、交际法
(一)概念及其产生、发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意念法,功能-意念法。交际法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交际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运用语言表达意念。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成员国。70年代初、中期,范艾克的单元学分体系《入门阶段》和学校现代语教学的《初阶》,威尔金斯的《意念大纲》和威多逊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等交际法代表的著作相继问世。这标志着以功能-意念大纲设计思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体系在理论上逐渐成熟。目前交际法已成为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几乎成为各国外语教学的普遍宗旨。
交际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海姆斯认为一个语言学习者不是但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选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要能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使用语言。根据这一理论,交际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
(二)交际法的优点
1、重视学生需要,以意念-功能为纲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使教学目标和目的更加明确。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还要教他们如何将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但是,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加以容忍,也就是一些不影响语言交际的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尽量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外语教学除了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外,更重视语言的内容、意义和功能,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本着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准则,鼓励学生把语言运用于连贯的语篇当中,而不是孤立的的词语当中。一方面,教师要教育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能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把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在对学生英语成绩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考查其交际能力。
3、倡导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接触和运用外语,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交际法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获取营养,受到诸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变体研究直到中介语理论的影响。同时,交际法也是目前为止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充分的交际活动,就不是真正的交际法。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如果想让教师来安排课堂交互活动(interactions)是不客观的。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贯彻交际法
威尔金斯在《意念大纲》中指出:由于意念大纲“强调语言的交际目的和所学语言的直接效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实际的英语交际中,说和写是可以由讲话人所控制的,相比之下,听却是个人所难控制的。那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即使他听的懂课堂上的英语并不代表着他能听懂实际交际中的英语。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教材就必须要符合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就是说教材要选用真实的英语材料,这就要求教材要尽可能真实,而不是太多人工制造的语言。
由于信息的高度发达,现代社会中真实性材料是不难找到的,如国外的报纸,杂志,标牌,图形,可视资料,一些知名的广播电台(比如BBC,CNN,VOA),等等,这些材料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此外,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得真实性的语言材料。
(一)教材中任务的合适性
其次,教材不只提供学习者被动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教本,还有教学任务。任务部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励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语言应用的广度。材料部分和任务部分的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领会掌握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发展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首先,在用交际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让参与交际的双方在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存在信息沟,也就是说为了便于交际活动的真实性,交际双方都不知道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教材中任务的合适性是人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
单一的文体风格会导致教材缺乏活力,在教学中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一部成功的交际法英语教材还要注意风格的多样性。同样以《New Practical English》第一册为例,在unit one中主要内容是关于名片以及和名片相关的在交际场合中如何向别人做自我介绍,而在unit two中却是如何道谢及表达遗憾歉意。接下来的单元中这部教材以不同的风格由浅入深,从文化、习俗和生活各方面对不同国家做了一定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方面,说明文应该占主导地位,但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也要有所体现。教材教法是通过教材来贯彻执行,教学法理论是教材的基础,从而在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编写,为教学法服务的。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风格的作用是一目了然的。教材的编写应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教材还应该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而学生能否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吸收和转化,是判断可操作性的标准。
五、结论
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中有其难以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外语教材要有一定程度的教案化,按照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构思和编写出具有针对性,能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教学效益的教材。虽然如此,交际法仍然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交际法侧重发展交际能力,对于语法或语言能力则有所下降;强调流利性而不是准确性;注重通过语言所达到的交际任务而不是语言练习本身。因此在编写外语教材时,不应该为了偏重交际法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应用,而要把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编写出真正对学习者有用的教材。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交际法;外语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一、序言
21世纪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因此21世纪的教学也就有了不同以往的概念,不同于以往的理念对英语教学以及相应的教材也有了不同的要求。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对外语教材极富挑战性。本文从现存教材方面不足入手,试图以交际法为原则来谈谈英语教材的编撰,以期能对英语教材的编撰和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二、现存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简单地说,教材是教授和学习的材料,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使教学活动得以成功。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或者说“是课程借以表现的一种形式。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D.A.(1972)认为“外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种因素。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教材在英语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使用语言工具来满足交流的需要。我国1999年9月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是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写、译的能力,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换言之,就是要求英语学习者学习目标是最终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proficiency)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指的是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技巧(skill),还要有使用语言的能力(ability)。用一句话说就是说学习者要把英语看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communicative approach),而这要求学习者具有的英语知识不仅能通过考试,还要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涉外交往的需要。而我国现存的教材在这一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病。现存教材忽视了把语言知识同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而在这种教材影响下的后果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等实用语言基本功能的培养缺少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剥夺了学生主动性。结果是我们的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课本英语,输出能力极差。由于语言上的障碍而造成交流困难的事情屡屡发生,本该获得的信息难以获得,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无法表达。学得快,忘得也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过的语言知识没有经过交际活动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世纪之交的中国英语教学日益聚焦到如何克服“哑巴英语”和“口语恐惧症”探索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上。交际法教学正是解决这一弊病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外语教材也应随着这一需求而做相应的改变。
三、交际法
(一)概念及其产生、发展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意念法,功能-意念法。交际法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交际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运用语言表达意念。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成员国。70年代初、中期,范艾克的单元学分体系《入门阶段》和学校现代语教学的《初阶》,威尔金斯的《意念大纲》和威多逊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等交际法代表的著作相继问世。这标志着以功能-意念大纲设计思想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体系在理论上逐渐成熟。目前交际法已成为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几乎成为各国外语教学的普遍宗旨。
交际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海姆斯认为一个语言学习者不是但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选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要能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使用语言。根据这一理论,交际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
(二)交际法的优点
1、重视学生需要,以意念-功能为纲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使教学目标和目的更加明确。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还要教他们如何将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但是,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加以容忍,也就是一些不影响语言交际的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尽量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外语教学除了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外,更重视语言的内容、意义和功能,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本着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准则,鼓励学生把语言运用于连贯的语篇当中,而不是孤立的的词语当中。一方面,教师要教育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能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把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在对学生英语成绩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考查其交际能力。
3、倡导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接触和运用外语,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交际法从当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中获取营养,受到诸如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变体研究直到中介语理论的影响。同时,交际法也是目前为止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充分的交际活动,就不是真正的交际法。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如果想让教师来安排课堂交互活动(interactions)是不客观的。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贯彻交际法
威尔金斯在《意念大纲》中指出:由于意念大纲“强调语言的交际目的和所学语言的直接效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实际的英语交际中,说和写是可以由讲话人所控制的,相比之下,听却是个人所难控制的。那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即使他听的懂课堂上的英语并不代表着他能听懂实际交际中的英语。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教材就必须要符合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就是说教材要选用真实的英语材料,这就要求教材要尽可能真实,而不是太多人工制造的语言。
由于信息的高度发达,现代社会中真实性材料是不难找到的,如国外的报纸,杂志,标牌,图形,可视资料,一些知名的广播电台(比如BBC,CNN,VOA),等等,这些材料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此外,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得真实性的语言材料。
(一)教材中任务的合适性
其次,教材不只提供学习者被动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教本,还有教学任务。任务部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励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语言应用的广度。材料部分和任务部分的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领会掌握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发展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首先,在用交际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让参与交际的双方在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存在信息沟,也就是说为了便于交际活动的真实性,交际双方都不知道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教材中任务的合适性是人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
单一的文体风格会导致教材缺乏活力,在教学中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一部成功的交际法英语教材还要注意风格的多样性。同样以《New Practical English》第一册为例,在unit one中主要内容是关于名片以及和名片相关的在交际场合中如何向别人做自我介绍,而在unit two中却是如何道谢及表达遗憾歉意。接下来的单元中这部教材以不同的风格由浅入深,从文化、习俗和生活各方面对不同国家做了一定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方面,说明文应该占主导地位,但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也要有所体现。教材教法是通过教材来贯彻执行,教学法理论是教材的基础,从而在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编写,为教学法服务的。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风格的作用是一目了然的。教材的编写应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教材还应该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而学生能否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吸收和转化,是判断可操作性的标准。
五、结论
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中有其难以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外语教材要有一定程度的教案化,按照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构思和编写出具有针对性,能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教学效益的教材。虽然如此,交际法仍然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交际法侧重发展交际能力,对于语法或语言能力则有所下降;强调流利性而不是准确性;注重通过语言所达到的交际任务而不是语言练习本身。因此在编写外语教材时,不应该为了偏重交际法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应用,而要把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编写出真正对学习者有用的教材。
参考文献:
[1]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