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为国家选拔性考试,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必须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以让考生对国家内政外交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所以,在高三的后阶段,必须加强热点专题的复习。但由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加强专题复习的有效性成了老师们所共同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广泛接触,突出典型。
热点专题多而繁,如果每个热点专题都要讲,而且面面俱到,时间肯定不允许,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在老师自己广泛接触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几个典型的热点专题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如今年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
(二)典型剖析,重在方法。
在选取了典型的专题后,要注重方法。有的老师先会给学生大量的背景材料,弄得学生头昏目眩,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效果不明显。所以应告诉学生如何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应做到:
首先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学生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搜集相关热点材料,为拓广学生的知识面,这时获取的信息越多越好。其次获取有效信息。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有的是有效的、有的是无效的,这就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取比较重要、真实的材料。
再次解读信息。解读信息应把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在解读过程中能调迁书本知识越多,就越有效。
最后把信息题目化。看这些材料思考可以涉及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题目化,设计成一道道的题目。然后对这些题目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1)这道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答,角度越多越好。(2)哪个角度最重要,最符合题意。(3)每个角度可以用哪些话来表述,哪句话最重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也加强了思维训练。
(三)加强专题训练。
为了提高答题能力,准确、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去说明时政材料,建立起时政知识点的有效联系,还必须加强专题训练。一方面,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热点专题让学生练习,并认真讲解。另一方面,学生要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训练。对重要的时政热点都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原理,善于对同一个热点问题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不同角度去设问。在练习讲评课上,老师重点讲解学生失误严重的问题,并加强审题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对材料较长的题目先要分层次,然后概括每个层次的中心大意。题目中的一词一句都要看清读懂,弄清楚有几个逗号,几个句号。尤其要注意命题的方向、命题要求的层次、注意隐性的要求,根据命题的方向和层次,正确选用书本的相关知识并注意回答,还要注意从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选择教材不同的知识点予以简要分析说明。具体要求注意问什么答什么,答案要点齐全;表述简明扼要,讲清即可;不要举例的不必举例,不必过多阐述和发挥;而且要尽量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要点和本学科语言。最后,让学生再次审题吃透题意,具体理清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谈错误思路,解决困难。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找差距,完善答案,规范答题。只有不断地进行专题训练,才能熟能生巧,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
(四)既要重视热点,又要重视常热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指出:一年的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建设、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只是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如“三农”问题,2004—2007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却每年不同。2004年主要关注农民的收入问题,2005年是关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主要是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锁定“三农”,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仔细、全面和完整。
(一)广泛接触,突出典型。
热点专题多而繁,如果每个热点专题都要讲,而且面面俱到,时间肯定不允许,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在老师自己广泛接触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几个典型的热点专题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如今年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
(二)典型剖析,重在方法。
在选取了典型的专题后,要注重方法。有的老师先会给学生大量的背景材料,弄得学生头昏目眩,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效果不明显。所以应告诉学生如何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应做到:
首先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学生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搜集相关热点材料,为拓广学生的知识面,这时获取的信息越多越好。其次获取有效信息。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有的是有效的、有的是无效的,这就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取比较重要、真实的材料。
再次解读信息。解读信息应把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在解读过程中能调迁书本知识越多,就越有效。
最后把信息题目化。看这些材料思考可以涉及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题目化,设计成一道道的题目。然后对这些题目进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1)这道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答,角度越多越好。(2)哪个角度最重要,最符合题意。(3)每个角度可以用哪些话来表述,哪句话最重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也加强了思维训练。
(三)加强专题训练。
为了提高答题能力,准确、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去说明时政材料,建立起时政知识点的有效联系,还必须加强专题训练。一方面,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点、热点专题让学生练习,并认真讲解。另一方面,学生要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训练。对重要的时政热点都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原理,善于对同一个热点问题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不同角度去设问。在练习讲评课上,老师重点讲解学生失误严重的问题,并加强审题的指导。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对材料较长的题目先要分层次,然后概括每个层次的中心大意。题目中的一词一句都要看清读懂,弄清楚有几个逗号,几个句号。尤其要注意命题的方向、命题要求的层次、注意隐性的要求,根据命题的方向和层次,正确选用书本的相关知识并注意回答,还要注意从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选择教材不同的知识点予以简要分析说明。具体要求注意问什么答什么,答案要点齐全;表述简明扼要,讲清即可;不要举例的不必举例,不必过多阐述和发挥;而且要尽量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要点和本学科语言。最后,让学生再次审题吃透题意,具体理清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谈错误思路,解决困难。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对照参考答案找差距,完善答案,规范答题。只有不断地进行专题训练,才能熟能生巧,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
(四)既要重视热点,又要重视常热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指出:一年的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建设、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只是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如“三农”问题,2004—2007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却每年不同。2004年主要关注农民的收入问题,2005年是关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主要是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锁定“三农”,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仔细、全面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