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的人是主客角色统一体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实践这一范畴包含两种活动形式,一种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对象性生产实践活动,另一种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在这两种须臾不可分离的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的内涵及其关系是不同的。这是本文分析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在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在一定过程和条件下,人是主体角色和客体角色的统一体。本文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的人是平等的主客体角色的统一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并不是主客二分的。旨在为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提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一种从汉语语句中提取逻辑函子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汉语配价理论,用组合逻辑方法将动词结构表示成逻辑函子,解决了多NP竞争一个论元位置的问题。该方法体现了如何计算汉语
职业中专学生的专业实习过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良好机会。此时,巩固语文知识,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会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当前高校“去行政化”存在误区,具有“教授”头衔的人治理学校并不算是“教授治校”,而高校“去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