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避免触电事故等意外的发生,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各级领导以及相关的部门应该对于机电工程的安全施工给与足够的重视,从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行为上都要有足够的实践,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因为机电工程的施工安全事關重大。另外,机电工作的操作者应加强自身培训,严于律己,认真地学习相关的施工标准与施工规范,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遵守这些规定的重要性,及时的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务必做到持证上岗。广大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务必要齐心协力杜绝违章操作,最大限度减少触电伤亡、电气事故,保障机电施工的质量和效益,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持续性与科学性,尽最大可能的减小损失,提高效益。员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本文分析了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问题,探讨了加强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工程一体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生产迈入了以“机电安全技术”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安全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并且其涵盖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机电安全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原理等基本理论,实现系统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目标。
一、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问题
1.国家机电设备标准有待于完善。机电设备领域涉及到农林机械、建材和建筑机械、食品机械、起重机机械、印刷机械、皮革机械、橡胶和塑料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纺织机械、装配机械、木工机械、起重机机械、空调和制冷机械等26个门类,产品品种和类型数目繁多。如今的生产活动日益复杂化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制定的技术要求以及标准数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此外,上所述及的标准属于安全标准中的B类,其内容丰富、可操作性不强,无疑增加了企业执行这些标准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国家针对机电行业中的具体产品制定C类标准来提高机电设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机电安全设计技术需要改进。机电安全设计技术是保护工人安全、防范安全事故的“先头兵”。近年来,在国家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下,我国机电设备安全技术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必须提到的是,企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目前复杂机电设备的安全设计技术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机电安全技术只存在理论分析,实际设计起来缺乏可行性,这就会导致机电设备性能不足,不能完成复杂环境下的生产作业;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这导致我国机电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例如,基础数据不全面,设计能力偏低,技术设计停留在低层面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一些复杂高端的安全技术领域只能购买国外先进的设计。这样就会导致我国的机电安全技术储备不足,新的工艺和高端的设计技术迟迟不能出现。
3.机电安全检测技术急需加强。安全检测技术是预防性措施,它可以提前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旧老机电设备仍在使用。由于长时间的运营,一些机电设备总是超负荷地运转。由于管理者贪图眼前利益,机电设备维修投入始终不足。这些都容易滋生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及时排除,随时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些企业中,安全检测技术流于形式,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制度。还有企业以为购置了新机器就万事大吉,不用进行安全检测。这些做法不能有效发现安全隐患,更谈不上安全事故的预防。所以说,安全检测技术工作亟需加强。
二、加强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措施
1.严格参照国家标准。由于国家制定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也不能将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因此,需要企业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的机电安全操作规范。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必须要遵循可行性及有效性的原则。比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参照相关的规范和别的企业的做法,制定支架车间起吊及装卸车的安全技术规范。起吊设备部件时必须使用完好的索具,每次只准起吊一件;挂钩人员离开后,指挥人员才可以发出起吊信号;在进行起吊卸车作业时,起吊物下禁止人员通过或逗留;起吊物需要转向时,只能用长棕绳在距离较远处进行操作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机电设备目前也向着更加智能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同时机电安全技术也变得更为多变和复杂。
2.建立机电安全技术设计体系。机电设备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机电安全技术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这要求工程师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机电安全技术设计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机电安全技术委员会统筹安全技术设计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支持。第二,要进行机电设备的基础性问题研究,这方面企业可以尝试和高校联合,以获得他们的智力支持。第三,要建立机电安全行业的数据库,通过数据模拟、数据测试、数据分析等提高安全技术设计能力。
3.加强安全培训。加强机电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是确保机电安全的必要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培养员工的安全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需要企业高层管理亲自主持。只有企业领导的安全观念转变了,整个企业的安全工作才能得到重视,安全培训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机电安全技术才能提高,才能防患于未然。第二,培训工作要以提高基层员工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要提高员工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这样基层员工在自己的生产岗位上才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的培训时要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测、检修工作
(1)检测内容。第一,一般为行程限位、制动、连锁、防护等装置。检测内容还有润滑系统、接地(零)保护、操作空间等。第二,精度检测。机电安全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测定设备的安全精度。在以后的设备验收、修理等工作中要参考精度的检测结果。第三,性能检测。机电安全技术专业人员要对旧设备和新设备进行全面地检测,保持设备规定的性能。保证设备的各项性能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对于特种设备需要对相关部门颁发的人员培训证书和监督检查证明等进行认真检查。 (2)检查时间。在进行检查时要将日查、周查与月查相结合,各个检查需要指定具体的负责人。定期检修由机电安全人员与操作人员合作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重点设备及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检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修理内容和修理时间。
5.规范施工现场的用电。施工现场的用电也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临时用电,更要做到保证其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从一个电源引入,不得出现线路的杂乱无章等现象,這些不良的现象可能会使保护措施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电源线从变压器到总配电箱不得出现三相四线,这是现行的规范中明确禁止的,一般应该选择为三相五线。如果是在特殊情况下,则应该经过特殊处理和慎重的考虑,工作零线分为二路,一路进入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另一路重复接地后作为保护零线进入用电系统。另外,还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三条相线电缆颜色应该具有鲜明的区分,防止施工人员的疏忽大意和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应遵循一条基本原则是任何情况下负荷线都不得使用黄绿花线,如果发生这种现象很容易引起重大的用电安全事故。
机电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给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煤炭行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机电方面的发展,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成,机械化工作面的诞生,装备配套选型现代化、巷道掘进联合机组化、矿井监控系统数字化、井上下系统自动化,都给机电工程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施工中触电导致的伤亡事故已经成为施工事故的一大主要原因。我们在平时安全监督以及突击检查中也发现了很多的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并且要在技术上得到尽快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质量,也会威胁到施工作业人
参考文献:
[1]马云锋.浅析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J].企业导报,2012(3
[2]陈穗丰.对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探讨[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2(4).
[3]陈云芬.浅谈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2(1).
[4]卓建议,唐军.GB5226.1—2008新增技术内容概述[J].工艺与检测,2011(10).
[5]陈默,杨良.浅谈建筑企业机电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2(3).
【关键词】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工程一体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生产迈入了以“机电安全技术”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安全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并且其涵盖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机电安全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原理等基本理论,实现系统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的目标。
一、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问题
1.国家机电设备标准有待于完善。机电设备领域涉及到农林机械、建材和建筑机械、食品机械、起重机机械、印刷机械、皮革机械、橡胶和塑料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纺织机械、装配机械、木工机械、起重机机械、空调和制冷机械等26个门类,产品品种和类型数目繁多。如今的生产活动日益复杂化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制定的技术要求以及标准数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此外,上所述及的标准属于安全标准中的B类,其内容丰富、可操作性不强,无疑增加了企业执行这些标准的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国家针对机电行业中的具体产品制定C类标准来提高机电设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机电安全设计技术需要改进。机电安全设计技术是保护工人安全、防范安全事故的“先头兵”。近年来,在国家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下,我国机电设备安全技术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必须提到的是,企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目前复杂机电设备的安全设计技术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机电安全技术只存在理论分析,实际设计起来缺乏可行性,这就会导致机电设备性能不足,不能完成复杂环境下的生产作业;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这导致我国机电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例如,基础数据不全面,设计能力偏低,技术设计停留在低层面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一些复杂高端的安全技术领域只能购买国外先进的设计。这样就会导致我国的机电安全技术储备不足,新的工艺和高端的设计技术迟迟不能出现。
3.机电安全检测技术急需加强。安全检测技术是预防性措施,它可以提前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旧老机电设备仍在使用。由于长时间的运营,一些机电设备总是超负荷地运转。由于管理者贪图眼前利益,机电设备维修投入始终不足。这些都容易滋生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及时排除,随时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些企业中,安全检测技术流于形式,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制度。还有企业以为购置了新机器就万事大吉,不用进行安全检测。这些做法不能有效发现安全隐患,更谈不上安全事故的预防。所以说,安全检测技术工作亟需加强。
二、加强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的措施
1.严格参照国家标准。由于国家制定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也不能将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因此,需要企业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的机电安全操作规范。企业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必须要遵循可行性及有效性的原则。比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参照相关的规范和别的企业的做法,制定支架车间起吊及装卸车的安全技术规范。起吊设备部件时必须使用完好的索具,每次只准起吊一件;挂钩人员离开后,指挥人员才可以发出起吊信号;在进行起吊卸车作业时,起吊物下禁止人员通过或逗留;起吊物需要转向时,只能用长棕绳在距离较远处进行操作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机电设备目前也向着更加智能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同时机电安全技术也变得更为多变和复杂。
2.建立机电安全技术设计体系。机电设备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机电安全技术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这要求工程师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机电安全技术设计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机电安全技术委员会统筹安全技术设计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支持。第二,要进行机电设备的基础性问题研究,这方面企业可以尝试和高校联合,以获得他们的智力支持。第三,要建立机电安全行业的数据库,通过数据模拟、数据测试、数据分析等提高安全技术设计能力。
3.加强安全培训。加强机电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是确保机电安全的必要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培养员工的安全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需要企业高层管理亲自主持。只有企业领导的安全观念转变了,整个企业的安全工作才能得到重视,安全培训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机电安全技术才能提高,才能防患于未然。第二,培训工作要以提高基层员工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要提高员工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这样基层员工在自己的生产岗位上才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的培训时要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测、检修工作
(1)检测内容。第一,一般为行程限位、制动、连锁、防护等装置。检测内容还有润滑系统、接地(零)保护、操作空间等。第二,精度检测。机电安全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测定设备的安全精度。在以后的设备验收、修理等工作中要参考精度的检测结果。第三,性能检测。机电安全技术专业人员要对旧设备和新设备进行全面地检测,保持设备规定的性能。保证设备的各项性能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扼杀在萌芽中,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对于特种设备需要对相关部门颁发的人员培训证书和监督检查证明等进行认真检查。 (2)检查时间。在进行检查时要将日查、周查与月查相结合,各个检查需要指定具体的负责人。定期检修由机电安全人员与操作人员合作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重点设备及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检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修理内容和修理时间。
5.规范施工现场的用电。施工现场的用电也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临时用电,更要做到保证其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从一个电源引入,不得出现线路的杂乱无章等现象,這些不良的现象可能会使保护措施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电源线从变压器到总配电箱不得出现三相四线,这是现行的规范中明确禁止的,一般应该选择为三相五线。如果是在特殊情况下,则应该经过特殊处理和慎重的考虑,工作零线分为二路,一路进入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另一路重复接地后作为保护零线进入用电系统。另外,还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三条相线电缆颜色应该具有鲜明的区分,防止施工人员的疏忽大意和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应遵循一条基本原则是任何情况下负荷线都不得使用黄绿花线,如果发生这种现象很容易引起重大的用电安全事故。
机电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给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煤炭行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机电方面的发展,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成,机械化工作面的诞生,装备配套选型现代化、巷道掘进联合机组化、矿井监控系统数字化、井上下系统自动化,都给机电工程的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施工中触电导致的伤亡事故已经成为施工事故的一大主要原因。我们在平时安全监督以及突击检查中也发现了很多的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并且要在技术上得到尽快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质量,也会威胁到施工作业人
参考文献:
[1]马云锋.浅析矿山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J].企业导报,2012(3
[2]陈穗丰.对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探讨[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2(4).
[3]陈云芬.浅谈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2(1).
[4]卓建议,唐军.GB5226.1—2008新增技术内容概述[J].工艺与检测,2011(10).
[5]陈默,杨良.浅谈建筑企业机电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