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像往常一样,在上完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后,我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课后,偶然听到学生之间聊天:“小日本侵略中国,可恶!”“是啊,我也恨死他们了。”“看到日本人就想打。”听到“小日本”“恨”“打”等字眼,我一方面为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喝彩;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联想到之前有学生在言谈中对日本、美国等国咬牙切齿的痛恨,以及他们在日本、美国遭受灾难时幸灾乐祸的态度,我心里一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出现了偏离,应该及时纠正,否则就变成了狭隘的爱国主义了。
按照我之前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我正是想通过渲染中华民族在当时的危险气氛,突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突出他们的侵略性和残暴性,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听了学生的对话,我改变了主意,决定对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和修改。我想,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以史为鉴,借古喻今吗?如果学生过于拘泥于古,而忽略了今,那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了。看来教学必须得贴合学生实际,及时更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二、重新设计
学生无意间的谈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决定对这节课重新进行设计。要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感,除了给他们一些直观的印象外,还必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让爱国主义的口号变成现实,得以升华,从而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往的讲授为主的做法,变成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我设想,这节课必须按照以下要求来进行:
1.课前准备。(1)要以学生的见闻为素材,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历史。(2)设计的问题、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体验成功感。
2.教学过程。(1)体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3.课后反馈。(1)了解学生的收获和不足。(2)了解学生对这样的课的评价。(3)综合以上评价写好教学反思、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将教学进度进行了微调,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安排在下周进行。同时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让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形式来进行预习。
①了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
②调查所在地区,走访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查阅资料,整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
③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你是否喜欢它?
④查阅资料,了解中日两国发展的轨迹,特别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两国的背景对比,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日本?你是否赞成抵制日货?
三、作业情况
从学生上交的作业就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的身心带有成熟半成熟、幼稚半幼稚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作业可以说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这几个作业题,我看到学生对历史是充满了兴趣,除了少数两个学生没有全部完成作业,其他同学基本都能完成;有的学生能通过题目的引导,从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感中觉醒,能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指导现实,展望未来。而忧的是有的学生则完全没有受到题目的启发,头脑里依然固执地仇恨日本,甚至认为应同日本断交,攻打日本,为死难的中国人民报仇等。面对学生不同的预习情况,我决定在课堂上将学生按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成两大组,让他们通过对话、辩论的形式来学习这一课。
四、上课情况
1.正视历史。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后进生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
2.指导现实。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情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3.展望未来。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到实处,让学生体会自己如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后感想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舞台,让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真正做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有学生都对我说:“老师,我为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好多资料呢。”还有学生认为这样的课锻炼了他的胆量,给了他展示自己的机会,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发言,但是他们也通过其他同学的发言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都通过这样的课,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而我也通过这节课受益匪浅,得到了一些启示:在课改中,要持有怀疑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信任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深圳市沙井中学)
编辑/张俊英
像往常一样,在上完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后,我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下课后,偶然听到学生之间聊天:“小日本侵略中国,可恶!”“是啊,我也恨死他们了。”“看到日本人就想打。”听到“小日本”“恨”“打”等字眼,我一方面为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喝彩;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不对劲,联想到之前有学生在言谈中对日本、美国等国咬牙切齿的痛恨,以及他们在日本、美国遭受灾难时幸灾乐祸的态度,我心里一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出现了偏离,应该及时纠正,否则就变成了狭隘的爱国主义了。
按照我之前的教学设计,这节课我正是想通过渲染中华民族在当时的危险气氛,突出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突出他们的侵略性和残暴性,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听了学生的对话,我改变了主意,决定对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和修改。我想,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以史为鉴,借古喻今吗?如果学生过于拘泥于古,而忽略了今,那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了。看来教学必须得贴合学生实际,及时更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二、重新设计
学生无意间的谈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决定对这节课重新进行设计。要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感,除了给他们一些直观的印象外,还必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让爱国主义的口号变成现实,得以升华,从而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往的讲授为主的做法,变成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我设想,这节课必须按照以下要求来进行:
1.课前准备。(1)要以学生的见闻为素材,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历史。(2)设计的问题、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体验成功感。
2.教学过程。(1)体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3.课后反馈。(1)了解学生的收获和不足。(2)了解学生对这样的课的评价。(3)综合以上评价写好教学反思、大胆改进教学方法。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将教学进度进行了微调,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安排在下周进行。同时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让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形式来进行预习。
①了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
②调查所在地区,走访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查阅资料,整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
③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你是否喜欢它?
④查阅资料,了解中日两国发展的轨迹,特别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两国的背景对比,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日本?你是否赞成抵制日货?
三、作业情况
从学生上交的作业就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的身心带有成熟半成熟、幼稚半幼稚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作业可以说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这几个作业题,我看到学生对历史是充满了兴趣,除了少数两个学生没有全部完成作业,其他同学基本都能完成;有的学生能通过题目的引导,从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感中觉醒,能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指导现实,展望未来。而忧的是有的学生则完全没有受到题目的启发,头脑里依然固执地仇恨日本,甚至认为应同日本断交,攻打日本,为死难的中国人民报仇等。面对学生不同的预习情况,我决定在课堂上将学生按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成两大组,让他们通过对话、辩论的形式来学习这一课。
四、上课情况
1.正视历史。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后进生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
2.指导现实。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情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3.展望未来。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到实处,让学生体会自己如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后感想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舞台,让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真正做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有学生都对我说:“老师,我为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好多资料呢。”还有学生认为这样的课锻炼了他的胆量,给了他展示自己的机会,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发言,但是他们也通过其他同学的发言长了见识。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都通过这样的课,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而我也通过这节课受益匪浅,得到了一些启示:在课改中,要持有怀疑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要充分信任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深圳市沙井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