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春献给了柴达木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8月1日,我参军转业后,始终牢记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一心为改变我国石油落后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一心扎根在石油事业上,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死,虚心向老师学习,只要能学到技术,叫我干什么都行,比如给老师傅洗衣服、洗被罩、打洗脸水、洗脚水、买饭等。工作抢着干,周身油泥,我认为这是光荣的,不混一身油和泥,哪能学到技术!常言说得好, 任何事情都是先苦后甜的。由于我虚心好学,每次考核都是优秀。因此,在1953年至1956年期间,在甘肃玉门贝乌四队,从助手当上了大班司机长,成了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在班里,我和同事边铁军同志配合得很好,至此,我们班是玉门有名的青年先进生产班。
  1956年9月,我和队长任学友以及宋金奎、王文豪、蒲永奎等同志,一道走上了开发柴达木盆地的征途。当时我年仅20岁,也正是青春年盛的时候。进盆地后,曾在冷湖、茫崖以及油砂山、油泉子、油墩子、东柴山、葫芦山以及冷湖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等构造钻井27口,进尺6万米以上。每当回忆起当年在柴达木盆地的许多往事,历历在目。
  1956年9月,我们从石油城玉门调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时,兵分两路出发:一路是部分戰友带着家属,经西宁将家属安排在远离盆地的湟源县。另一路是我们这一批人,从玉门直到冷湖。由于道路不好,行走了4天,还露宿在当金山下面的戈壁滩上。夜晚刚吃过晚饭,一阵狂风袭来,飞沙走石,人的眼睛都睁不开,石子打在脸上生疼,眼泪直流,我们和衣而睡。次日早晨起来,沙子、泥土快把人埋了。每个人的头、脸、耳朵里全是沙土。有的同志开玩笑:“柴达木盆地真是吃沙有沙”,意思是吃啥有啥。还有的说:“石油工人每人每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第4天,我们继续赶路,翻过当金山到达冷湖。大家不顾几天来的疲劳,又紧张地搭起活动帐篷,房子搭好晚上才有住的地方,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当时冷湖大队的领导是李长清和杜志福同志,他们让我们先休息两天,可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躺下,第二天又全部投入了紧张的钻机安装工作中。1956年,石油工作的运输条件和吊装设备很差,再加上绝大部分同志还不会操作Y2-4-5钻机,工作中困难很多。晚上我们看图学习,白天现场操作。装设备没有吊车,大家齐心协力,用人抬、肩扛和拆装的办法,在短短几天里,硬是安装好了全部设备,冷湖第二口深井开钻。
  在柴达木盆地,水是很紧缺的,当时,根本没有淡水,要想吃到淡水,就必须派罐车翻过当金山,到甘肃省敦煌去拉运。由于路途遥远,生产和生活又急需用水,所以我们只能在当地找水,以解燃眉之急。淡水井未打出之前,我们吃的是芦苇滩中的坑水,又苦又涩又脏,生产上暂用可以,人吃后就会肚子胀。加上恶劣的气候变化多端,风吹、日晒,空气异常干燥,部分同志流鼻血,嘴干唇裂。当时,有些同志想念原先的部队,想念玉门石油矿务局,也有些人想家。这些思想情绪的产生和出现,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后经大队领导的教育和互相谈心,跟大家一起忆红军长征时的艰苦情况,忆往日生活的苦,忆个人的成长,忆转业时毛主席对我们的希望。这样一来大家的思想疙瘩就解开了,情绪也高涨了起来。同志们用实际行动向大自然挑战,战胜了各种困难,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寻找石油,愿在柴达木工作一辈子的思想。当时,我是3279队的大班司机,我们相继被评为处、局的先进机房,多次被领导表扬,还被评为先进个人。后因工作需要,我又调到3272队工作。我队的5台柴油机均安全运转在10000小时以上,最高的运转达12000小时无大修,成了石油战线上的标杆。在技术方面,我改装了充电机、柴油机机油沉淀过滤器、自动加机油。改装发电机用B2-300柴油机传动装置带动,并且还维修了4台柴油机,给国家节约了近20万元。1958年、1959年,我队先后被评为模范机房。《柴达木报》上刊载了模范机房的事迹,我本人被评为局先进生产者,并被评为青海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发了奖章、证书,还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奖励,并发有奖状,在《中国青年报》上还被当作典型报道。
  1959年下半年,组织让我当了副队长,并且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组织决定让我和苏家琪任指导员, 组建3292(深井)修井队。当时正处于生活紧张时期,工人的粮食定量每人每月只有32斤,根本吃不上菜,每天喝酱油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队也没有一个逃兵。当时,大部分同志下肢浮肿,我还患了肝病、肾脏病,脸和腿浮肿。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照样组织职工,用人抬肩扛的办法,安装好一台3200米钻机,使冷湖徒一井尽快投入修井工作。后来,为了工作需要,我曾在1219队、3274队、1208队以及大队和处机动室等单位工作。我始终热爱柴达木盆地,安心本职工作。柴达木的这段经历,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总之,可以这样讲:“我把青春献给了可爱的柴达木!”
其他文献
格尔木将军楼主题公园,坐落于格尔木市西北郊区,依托“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后期办公、生活的“将军楼”遗址修建而成,公园全方位展示了青藏公路的建设和格尔木市人文历史的发展和变迁。2016年,格尔木将军楼主题公园被命名为“青海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海到西藏的运输往来十分困难。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响应彭德怀视察青海时的号召,抽调人员修复青藏公路
期刊
国防部长千里迢迢要去看望几个退伍兵  1958年10月19日中午,提前降临的第一场雪三天前悄悄地落到了昆仑山中。雪后的高原,太阳出奇的明媚。天高云淡,本来离格尔木很近的昆仑山,这时看起来却显得很远。公路上的雪已经被来往的汽车飞轮碾飞了,袒露着湿漉漉的路面。天空中仍有被微风从山洼里卷起的雪片雪粒在飞舞,久久不肯落在地上。此时,正在柴达木盆地视察的彭德怀元帅乘车离开了格尔木,行进在去昆仑山中纳赤台的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期刊
基层党的组织力强弱可以通过其履行职责的能力来体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规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要通过强化思想引领、严密组织体系、注重
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不仅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内陆盐湖钾盐矿床。它的发现和勘探,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海省地矿局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对国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这段艰苦的奋斗历程,对老一代地质工作者来说记忆犹新,而对那些未曾经历过的年轻一代来说,却鲜为人知,有些甚至闻而不信。  本文主要介紹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的发现和勘探工作的艰辛历程,并以此讴歌老一代地质工作者当年无私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黄河流域的源头省份、干流省份,青海省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当下,青海省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起点上。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应该找准青海省定位,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国家战略、富有青海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三江源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区,黄河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