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相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相应的转变,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在生本教学模式下,应具备哪些新的教学能力。
一、教师应具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生本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高品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内,在学习积极性和意志努力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克服和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把情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其突出表现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做出安排、监控和调节,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总结的评价;在这种学习下,作为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用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满堂灌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已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由简单传授知识的能力转变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①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减法的简单运算方法。
“星期天,老师去逛商场,看中一套运动衣(单价:68元),一双童鞋(单价:32元)。老师的钱包里有232元,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付钱?”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大都能归结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2-68-32 232-32-68 232-(68+32)
=164-32 =200-68 =232-100
=132(元) =132(元) =132(元)
首先:让学生从三种方法中讨论看哪种方法简便。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其次:模拟情景让学生去买一买,试一试。以上的应用问题,是来自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木之本,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学以致用。
二、教师应具备参与、协调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在生本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种学习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缓和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隔离和疏远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而且也以平等的身份的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作为学生的伙伴共同进行意义的构建,共同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①参与学生学习,观察、理解、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并改正的能力。②了解学生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长,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能力。③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感情和想法的能力。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分组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①共同的个体活动,即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那部分任务;②共同的顺序活动,即共同任务由小组成员依次完成,呈流水线作业状;③共同的协作活动,即每个成员须与其它成员同时配合行动,协作完成任务。
(2)分组竞赛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基础上的学习竞赛,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教学比赛——小组成绩评定。
(3)角色转换。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学习角色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任务和过程特点不断转换。
如在上《认识人民币》时,师生可以一起合作去做以下问题:①教师为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②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③(学生活动)探索1元=10角④创设情境,师生活动买东西理解等值交换。
三、教师应具备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生本教学要求学生经历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过程,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收集处理信息及表达交流等活动,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教学能力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主动认知和探究问题;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能利用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学习、研究和创造,同时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学生是教师研究的伙伴,师生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能激励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提供现成结论)及时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例如《100以内口算》学生总是把位数弄错,于是我就编了一个儿歌“小朋友们要认真,加减算式要小心,个位找个位,十位找十位,小朋友们一定要算对!”孩子们很兴奋,同时学会了计算。看来学生的探究能力很重要,老师教学的探究能力更重要。
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教师应具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生本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高品质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内,在学习积极性和意志努力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克服和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把情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其突出表现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做出安排、监控和调节,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总结的评价;在这种学习下,作为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用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满堂灌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已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由简单传授知识的能力转变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①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减法的简单运算方法。
“星期天,老师去逛商场,看中一套运动衣(单价:68元),一双童鞋(单价:32元)。老师的钱包里有232元,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付钱?”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大都能归结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2-68-32 232-32-68 232-(68+32)
=164-32 =200-68 =232-100
=132(元) =132(元) =132(元)
首先:让学生从三种方法中讨论看哪种方法简便。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其次:模拟情景让学生去买一买,试一试。以上的应用问题,是来自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木之本,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学以致用。
二、教师应具备参与、协调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在生本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这种学习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缓和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隔离和疏远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而且也以平等的身份的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作为学生的伙伴共同进行意义的构建,共同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①参与学生学习,观察、理解、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并改正的能力。②了解学生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长,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的能力。③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感情和想法的能力。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分组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①共同的个体活动,即每个学生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那部分任务;②共同的顺序活动,即共同任务由小组成员依次完成,呈流水线作业状;③共同的协作活动,即每个成员须与其它成员同时配合行动,协作完成任务。
(2)分组竞赛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基础上的学习竞赛,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教学比赛——小组成绩评定。
(3)角色转换。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学习角色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任务和过程特点不断转换。
如在上《认识人民币》时,师生可以一起合作去做以下问题:①教师为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②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③(学生活动)探索1元=10角④创设情境,师生活动买东西理解等值交换。
三、教师应具备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生本教学要求学生经历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过程,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收集处理信息及表达交流等活动,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教学能力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主动认知和探究问题;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能利用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学习、研究和创造,同时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学生是教师研究的伙伴,师生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教师能激励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提供现成结论)及时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例如《100以内口算》学生总是把位数弄错,于是我就编了一个儿歌“小朋友们要认真,加减算式要小心,个位找个位,十位找十位,小朋友们一定要算对!”孩子们很兴奋,同时学会了计算。看来学生的探究能力很重要,老师教学的探究能力更重要。
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