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道和他收藏的陕作家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2008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朋友讲,坊上有个刘继道,收集和研究明清家具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他家里收藏的老家具达数百件(套),其中有百余件是精品。耳听为虚,眼见是实。起初我们还不相信,心想不就是些老家具么。但到他的家里一看,不但完全印证了朋友的话,而且让我们大开眼界。这哪里是一个居民家庭,堪称家具博物馆了。不但有箱柜、桌椅、几案,还有许多摆件,为了给这些家具存照,光拍摄就用了一个下午,到天黑时还有几件家具,由于光线的原因没有拍摄成,只好留待下次了。
  
  刘继道的家在广济街,是现今西安城内主要的回民聚居区。这条街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可以追溯到唐朝。据说,原来国外的使节和来长安做生意的商家们聚居在这里,不断地繁衍生息,现在的坊上人大都是这些古老移民的后裔。他们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汉人占主流的社会中,顽强地坚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们的血液中还保留着精明商人和贵族的遗传因子。刘继道的祖上就是做绸缎生意的,也许是受家庭和居住环境的影响,刘继道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做生意。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新疆伊犁做贸易生意时,由于接触的大都是木雕和仿古家具,因而对明清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转而扎进明清古家具的研究与收集之中。
  “现在业内一提起明清家具,不是苏作、广作,就是京作、晋作,好像没有我们陕西什么事。我就是要用我的藏品来证明,陕作家具不论是用料、制作和工艺,都呈现出厚重沉稳、古拙质朴、简练大方、比例适度的特点。”与刘继道交谈,他开口就说。去年央视《鉴宝》走进陕西国庆特别节目摄制期间,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鉴宝专家张德祥曾到他家造访,看了他收藏的明清古家具后说:“古代家具讲究的就是气韵,好的家具自己会说话,没想到陕西有这么好的家具,你要是承让的话说一声。”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无论如何也要为我们陕西留下这些好东西,让外界知道陕作家具的价值和地位都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
  在为这些家具拍照的过程中,说起每一件家具的来历,每一款的用途和特点,刘继道都如数家珍,充满喜悦和自豪感。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搬来,轻轻地擦拭,生怕一不小心留下遗憾,抱恨终身。其中有一件清中期的楠木翘头案,双面上下、内外满工,长350厘米,宽42厘米,高90厘米,堪称陕西第一案。有一个柜子上面的《西厢记图案》,是用5种材料镶嵌而成,木质实现了与水彩颜料一样的作“画”功能。还有一个柜子上的花瓣造型,竟然是由象牙和黄杨木镶嵌而成的,可谓富丽堂皇,让人叹为观止。就是一只不起眼的小木箱子,也都价值不菲。据说有位朋友出2万多元要买,他也没有出手。原因是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得来不易,他要留下来进行研究。刘继道说,人和人之间讲究缘分,人和家具之间也讲缘分,有的家具就像是给你留的,只有有缘人才会知它、识它、懂它。有时为了一件家具,他前后追踪达十年之久,每年他都要去看看,只要东西还在,心里就踏实了。他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去收一对制作精巧的明代椅子。在一个小村子里,主人说有一对,但最初只找到一把。另一把还是在灶房里扒拉出来的,只剩下椅子靠背,其他部分都当柴烧了。他当时就后悔得不行,要是早一点来,不就能得以保全吗。访谈中他动情地说:“这些都是我们关中古家具的经典,再不抓紧时间研究和保护就可惜了。”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受其文化的影响,陕作家具总的来说古拙质朴,有青铜、石雕之神韵。但也不乏精敛之作,如香几、花卉四条屏、插屏,及一些摆件,更是精心琢磨、巧夺天工,具有极高的收藏与艺术价值。
  刘继道收藏的明清家具,以当地所产核桃木为主,其艺术和收藏价值究竟如何,还是由他本人来介绍和点评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