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马宪刚,助教职称,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国内音乐节数量三年增159%。近年来,国内音乐节市场呈井喷式发展,各种主题的音乐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跑马圈地的新浪潮。与此同时,摇滚乐在高校学生中的参与程度与日俱增。本文将针对摇滚乐对于当代高校学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教育引导策略。
  关键词:摇滚乐;高校学生;教育;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61-01
  一、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伴随互联网的兴起,独立音乐在全新的土壤又重新焕发生机。在与世界独立音乐浪潮的交融下,音乐类型也更加成熟多元。
  二、摇滚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1、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
  众所周知,摇滚乐在诞生之初就代表着自由独立的精神。在中国的摇滚乐里面,创作者以及听众大多数也都是因为信仰自由独立的精神。虽然大多数的摇滚作品里面包含的深层次的独立精神有限,但是潜移默化中都在培养着听众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摇滚乐对于现在高校学生的一个积极影响就是,培养他们相对独立思考的习惯,追求多元价值,也就避免被当今娱乐圈的低俗娱乐风潮所侵袭。通过与喜欢摇滚乐的学生交流就可以感受到,他们这个群体所呈现的多元的价值追求。而大家所共持的价值理念认同的根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参考标准;不是社群的属性,而是社群的成立过程;不是一元论,而是多元化。强调这种多元性,而绝非一元。
  如果进行总结归纳如下:①拒绝矫情和低俗,努力改变;真实、简单,呼唤灵魂回归;视野更开阔。②不随波逐流。③与世界保持距离;保持自我和清醒。④音乐美(旋律、词、作者心灵);内涵丰富,有思想,有感情,提高审美。
  2、能让学生适当释放和宣泄情绪。在摇滚乐群体中,大多数人处在生命阶段的黄金期,即青年时代。少年青涩的褪去和即将迎来的成熟社会人这个过渡期往往迷茫无措,加之商业社会的冲击对人的心理造成的种种畸变,导致年轻一代普遍焦虑不堪。个体面对这些挑战时,往往多有无力感,通过拓展人际关系和交际范围,进入到一个个新的群体中,在群体中抱团取暖并寻求解决方案。对大多数个体来说,群体消解焦虑的能力更强,稀释后的不良情绪更快蒸发。
  3、高校学生群体认同。正因为高校学生面临的是从学生到社会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容易产生焦虑孤独的感觉。一定程度上摇滚乐作为一个脐带把一部分喜爱摇滚乐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沟通,通过线下的livehoues以及各类音乐节进行深度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他们构成了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而在这个群体里面他们有更多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自身的群体认同。对于他们的自信心的培养非常有益处。
  三、摇滚乐对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1、接受不良思想。摇滚乐本身并不会传播任何不良思想。但是中国的摇滚乐出于相对发展缓慢的初期,而且摇滚乐的从业人员水平素养参差不齐。这也就导致了存在一些价值观低俗的摇滚乐队以及摇滚作品。而高校学生对于摇滚乐如果是盲目跟从盲目追求的阶段就很可能沾染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充满了低级趣味,这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如果高校学生不能够去分辨摇滚乐里面作品的好坏的话,很容易引起消极影响。
  2、过分沉迷享乐,盲目跟从。随着摇滚乐在当代中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各类音乐节、licehouse巡演等。因此摇滚乐听众里面不乏一些因为潮流盲目跟从的伪摇滚乐迷,他们追求摇滚乐紧紧是因为宣泄情绪沉迷放纵自己。高校学生如果不能加以辨别盲目跟从的话容易过分沉迷。
  四、对于摇滚乐的教育引导策略
  1、加强艺术素养教育 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从严素的文化审美视野去欣赏和感受音乐。如何掌握音乐的节奏、节拍、和弦、调式音阶,以及识谱能力。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乐理知识,那么必然缺乏一定的赏析能力,较难感受音乐真正的美感。正所谓“授予鱼不如授予渔”,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不是一味的让其进行理性的技术技巧分析,而是通过这些知识,使他们学习从严素的文化审美视野去欣赏,更好的感受实际价值,辨别如何区分优劣作品,抵制不正当的摇滚作品侵蚀。这样学生也可以了解摇滚音乐作品的背景,感悟其中的内涵了解音乐创作的大背景,更加有助于高校学生去感悟生活,体味摇滚乐包含的道理。
  2、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摇滚乐的监管。成人社会应尊重青少年对摇滚音乐的选择并加以引导。摇滚音乐是一种时代性的音乐,是青少年的音乐,是他们展示青春的表现形式。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都是从青少年走向成年。青少年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摇滚音乐,家长和老师不应过多干涉,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这是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信任和尊重,消极回避或命令禁止只能适得其反,是不可取的。当然尊重青少年对摇滚音乐的选择,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加强引导。
  因此,社会文化部门的监督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社会文化部门还应该对那些侵蚀青少年价值观,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摇滚音乐加强监督管理,不让那些不健康的摇滚音乐踏入社会,进入青少年生活中。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受其消极影响的东西。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出版部门要坚持正确引导和加强监督相结合,治理文化环境。弘扬优秀文化,使青少年欣赏到真正优秀的摇滚音乐作品。
  总之,摇滚乐作为亚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认同中的构成组件,是社会关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其群体同样是鱼龙混杂,需要高校学生是慧眼识珠的群体。高校学生在对摇滚音乐现场的支持和传播中,获取生产者式的快感。这也是建构新文化的一种雏形,一种包容、开放、多元、深具创造性社会文化的雏形。所以一方面高校学生应当认识到摇滚乐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老师以及高校的领导和社会职能部门也要做好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只有通过积极合理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去欣赏优秀的摇滚乐作品,摇滚乐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加得以彰显。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海明.论广告修辞的青年亚文化现象[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1).
  [2]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杨强.摇滚照耀灵魂:中国音乐亚文化之声[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
  [4]胡疆锋.中国青年当代亚文化:表征与透视[J].文化研究(第14辑),2013
  [5]潘妍娜.从“民族”到“群体”——音乐的“族群性”与“认同”问题[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
  [6]聂文娟.群体情感与集体身份认同的建构[J].外交评论,2011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周围事物间简单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知识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把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
浅阅读的时尚,既是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文化传承中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如何决择以迎接挑战,学界虽多方探讨,也曾百般努力,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好转。浅阅读自有其存在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在铁路货运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本文就中美两国在铁路货运发展产品战略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我们在
摘要:教学主体的转换,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传授英语知识的模式存在弊端,极大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上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的思想提出,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英语教学应向自主学习过渡,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意义非凡,其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对自主学习方案的研究探讨,从弊端和建议与策略两大方面展开
海南福山油田地层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涠洲组造浆严重、易缩径,流二段泥岩为硬脆性泥岩,最厚近达700米,这种情况在国内外也非常少见。本文从分析涠洲组缩径原因和流二段泥岩特
中专生因为种种原因,在心理上存在着波动,很容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本文前要的分析了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颖而简单的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排序方法,由此得到了n阶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第一到第十三大值,并给出了相应的极图。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普及,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时的总体设计,以期实现中专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专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41-01  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
根据惠州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对惠州跨国三资企业的融资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地商业银行的实际,提出了满足跨国三资企业融资需求的方案和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以期提高商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