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7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论坛会议纪要
【出 处】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33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损伤足月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背景活动特点及其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6月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08例脑损伤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72 h内进行aEEG检测,对其背景活动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有无惊厥波进行判读及测量,并计算aEEG的综合评分。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
先天性巨结肠(HSCR)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消化系统结构异常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研究发现HSCR受到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调控,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多条信号通路调控异常有关,HSCR的表型多变可能是信号通路中某些基因突变干预神经节细胞迁移所致,现已发现多条信号通路与HSCR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现就目前主要参与HSCR调控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和预后。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恶性消化道实体肿瘤65例,收集患儿发病部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随访时间、随访截止日生存状态等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及预后,随访时间至2017年12月31日。结果65例患儿中,肝脏肿瘤最常见[36例(55.38%)]
临床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病例日益增多,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常见疾病。现从RMPP的概念、形成原因及机制、肺炎支原体耐药、多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一介绍。此外,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胸腔积液、血栓形成的报道增多,现就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是否可以优化癫痫患儿个体化丙戊酸(VPA)初始给药剂量。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新服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化随机分组,将入组患儿随机分为经验给药组和PPK模型给药组,经验给药组VPA首次给药剂量的确定采用20~25 mg/(kg·d),PPK模型给药组基于PPK模型确定VPA首次给药剂量。采用前瞻性随机
目的了解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6PUFA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新生大鼠脑损伤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6只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ω-3PUFAs组、ω-6PUFAs组和LPS组。对照组
目的总结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CL)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0年2月至2015年8月确诊为NCL患儿的临床表型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结果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9个月~7岁;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22例,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7例,视力下降1例。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智力运动倒退29例,癫痫发作28例(其中17例有多种发作类型,肌阵挛发作23例,局灶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造成呼吸系统以外多器官系统损伤,而神经系统损害是较为常见的肺外并发症。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肺炎支原体脑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治疗主要选用对儿童发育不良反应少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肺炎支原体脑炎的预后与临床表现、起病年龄、影像学改变及是否及时治疗等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