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推理、证明。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就来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营造课堂氛围,让课堂与生活同行。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生活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为立足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数学教学的重心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转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生活化的课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在愉悦的课堂学习中提升思维层次。
  一、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渲染生活化课堂
  数学不是科学家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数学家从实际生活中归纳总结,从现实生活中转化而来。“创设情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情境的设计,物质的刺激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个问题。以往学生们的做法只是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固有的模式,通过解答数学方程式解决这个问题。而某位教师将鸡兔同笼寓于生活,将鸡兔训练一段时间,然后用吹口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命令让鸡兔做出不同的行为,直接用数数字的方法就可以得出结论。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鸡兔的训练当中。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体悟。尽管有可能失误,但创设情境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不仅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是对思维的一种提升。
  二、 教师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说来,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待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则会浅尝辄止。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所谓的有效引导,即要求教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例如小学数学中必不可少的乘法教学,如何高效的开展呢?不妨利用竞赛的形式展开。首先我们给出题目,例如3 3 3 3(10个3),4 4 4 ……(20个4),5 5 ……5(100个5),这时老师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比谁算的又快又准确。小朋友们立马投入紧张的计算当中,可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计算时,老师却一口说出了答案。小朋友们肯定好奇老师是如何快速得出答案的,这时再将乘法的定义、公式、技巧等等告诉学生,肯定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后,留下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一天要吃三顿饭,一顿饭吃一两,那么一周会有多少粮食进入小朋友们的肚子呢?既巩固了乘法知识,又可以提倡小朋友们节约粮食。如此一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联系生活的能力,最终提高学习热情。
  三、 数学教学生活化
  1.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随处可见的生活实例与数学紧密相连。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例如刚认识三角形的时候,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类似三角形的东西,例如千斤顶、三脚架等等。通过讲解发现,这些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些类似的特点:稳定。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到三角形的特点,通过对生活物品的讲解与对比,加强对图形的认知。
  2.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例如,当学习到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出问题:假设现在要做出一个长2米、宽1.5米的窗帘,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布呢?当学生一筹莫展,想跃跃欲试却无从下手时,教师主动给予提示:“窗帘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其周长和面积的关系为何?”,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教师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下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活问题轻松解决。
  四、 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生活化作业。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要通过生活实践了解、分析、比较。这种生活化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物体的重量时,“克与千克”的概念。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在附近超市做记录的作业,选择几样物品,记录它们的重量,比如一袋盐500克,一包方便面70克,面饼65克调料5克,等等。在比如教分数的时候,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切一个苹果,1/3给爸爸,1/3给妈妈,自己留剩余的1/3。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教育了学生要孝顺父母,一举两得。
  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让学习变得通俗易懂、有趣生动,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茹艳.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J].教育:文摘版,2016(2):00099.
  [2]苏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教育:文摘版,2016(7):00130.
  [3]马爱明.多样生活多元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多样化结合例谈[J].陕西教育:教育,2014(12):45.
  作者简介:
  李早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第九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涵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深入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希望以此能够加快对高中数学教学语言的把握,提高课堂上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实践  一、 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涵义  高中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在课堂中,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导,书本教育。此种教学方式教导下的学生,只能了解到数学基础的皮毛,并不能领会其真谛,更谈不上灵活的运用,现代的学生学习要求更高规格,知识的认知要更深邃,所以要重视学生教学活动经验的累积,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到本质,亲身从体验中获得最真实的认知。同时也需要培养知识再利用的习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运用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领悟它的真理。本文浅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数学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断的扩大影响,那么中学数学的教学和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这一任务就变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出现,也向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在众多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数学建模教学脱颖而出,并不断影响着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所以,本文着重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出发,探究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建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