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响应国际地球化学旗图计划(ICCP259)中的全球地球化学采样子计划的实施,研制超低密度地球化学采样的最佳方法,1989~1990年在江西省开展了一项试点研究。在约15.7万平方公里的可采面积内采集了121件河漫滩沉积物样品。平均采样密度约为五个点/1300km ̄2。采样覆盖度为24%。采样点主要布置在100—500km ̄2的汇水盆地口上,其中有33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在400~2000km ̄2之间。河漫滩沉积物样品来自深度在0.5m以下到1.2m的柱状剖面。样品定量分析了38种元素。文章从多方面讨论了超低密度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术样的代表性,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400—2000km ̄2的汇水盆地口上采集河漫滩沉积物样品能较好地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的主要矿化。2.超低密度采样和以2个点/km ̄2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所获得的W、Sn、Cu、Pb和Zn五个元素的地球化学趋势相似。3.超低密度样品中W、Ph、Be、Rb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省内花岗岩的分布相吻合。4.超低密来样品中“3Ni+Cr+V”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精皱系在省内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