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2006年禽流感H5N1病毒基因特性与进化重组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近年来浙江省禽流感病毒H5N1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进化重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2002-2006年浙江省禽与人的H5N1病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采用Mega 3.0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株基因特性并与相关基因型标准病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2-2006年浙江省HSNl病毒株HA序列裂解位点序列含多个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与Gs/Guangdong/1/96相比,除Dk/Zhejiang/2/02和Ck/Zhejiang/8/03株外其他病毒株均在NA蛋白茎区缺失20个氨基酸.全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002-2003年的分离株遗传基因基本属于当年流行的B、W、X、Y、z等基因型,但部分病毒株不同基因片段属于不同基因型.结论 浙江省禽类中也广泛存在H5N1的基因片段重组现象,2005年后的Ck/Zhejiang/24/05株及人H5N1 Zhejiang/16/06株各遗传基因基本上稳定于近年大陆流行的FJ-like基因型。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湖南省狂犬病病毒的分布及来源,从病原学角度分析该省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原因.方法 采集湖南省人间狂犬病高、中、低疫区市售家犬脑组织及疑似病例、病犬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RT-PCR阳性标本进行狂犬病病毒N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 外观正常犬脑组织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2.78%,23株狂犬病病毒N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范围为88.8%~100.0%
2007年6月8日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外科某病室白5月18日起有3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6月10-18日新增5例手术部位感染者,考虑为该病房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暴发,遂对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为了摸索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经验,在上海市"徐汇区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性病干预项目"(干预项目)试点的基础上[1],在徐汇区分成组织实施和基线调查、现场干预及督导、评估总结三个阶段实施,本文主要报道干预项目推广第一阶段组织实施和基线调查结果。
随机按比例抽取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2005年7-12月肺结核病患者的菌株,为评估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IRU)方法对北京家族株的分辨能力进行分型分析。
目的 探讨喀什地区内脏利什曼病分布的时间-空间聚集性.方法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运用时空统计软件的Poisson模型对喀什地区既往11年内脏利什曼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理方位及遥感图片确定聚集区.结果 喀什地区存在3个内脏利什曼病分布的高危聚集区及其对应的高发时间框.A聚集区(中心经纬度:E 76.08°,N 39.52°)半径为6.58 km,在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的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烟草广告、促销现状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上海、沈阳、长沙、广州和银川6个城市,采用累计概率比例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4815名18岁以上的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烟草广告覆盖吸烟人群最广的2种途径分别为广告牌(35.6%)、电视(34.4%).商家最爱使用的促销手段是赠送礼品(23.1%),其次为赠送香烟(13.9%).长沙市的吸烟者通过广告牌(X2=562.474,
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经改选已于2008年10月正式组成,本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光教授及常委、委员大多为参加过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经卫生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委讨论,并报中华医学会批准,定于2009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卫生学学术会议”。
期刊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典型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及体育设施利用等情况;2006年采用同一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2006年典型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高于基线调查,如不吸烟、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受治者保持治疗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于2006年6-10月在贵州省8家MMT门诊选择1003名自愿参加调查、新进入MMT项目的 海洛因成瘾者,以面对面访谈方式对影响MMT受治者保持治疗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随访其保持治疗的情况至2007年6月.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保持治疗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受治者保持治疗的因素.结果 对
目的 探讨中学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1月1 日至12月31日期问发生交通事故的116名学牛为病例,以性别、年龄匹配且同期末发生事故的同班级学生为对照.收集两组学生基本信息、行为习惯、家庭条件以及道路安全知信行信息,比较两组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