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医疗设备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就特别重要。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是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和保障医疗设备发挥性能的前提。
[关键词]影像设备;维修方法;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231-01
1 医疗影像设备维修格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由于影像设备提供的图像比较直观,可以准确地获取病灶的信息,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X光机、B超机、CT、DSA、核磁等影像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各家医院的常规性设备。由于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原装进口的,维修技术要求比较高,国内缺乏高端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由设备销售商或生产商来承担。这样就不能保证及时对器械故障进行维修,而且维修费用非常昂贵,增加了医院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医院医疗程序的运行。
2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高端技术人才,为了有效延长影像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我们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的要求对设备定期保养,才能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对医疗影像仪器进行常规化保养一般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和设备科共同完成的。对设备的保养,要落实在医院每天的工作中,对仪器的具体使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都要制定规范及制度。最好指派有责任心且具备一定的仪器操作及维修知识的员工负责维护工作,必要时可多人负责一台设备。
一般可以将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划分为四级:
1)一级
设备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是由设备操作人员完成并做记录,日常维护包括:
(1)保持医疗仪器与医疗器械存放地点的卫生:特别注意存放环境的湿度与温度。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精细化检查。
(3)定期检测设备的参数设置、结果数据是否符合标准。
(4)定期运行设备的自检程序对设备进行测试,随时观察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异味等现象。
(5)按照设备特点制定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加强监督管理。
2)二级
多以月或季度为单位,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主要包括设备清洁,各部件进行润滑,检查设备零件是否存在松动、缺失、损坏的迹象,还要检查设备电源线、高压电接触的状态。
3)三级
在时间上以年为单位,主要侧重于医疗设备内部系统的检测。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仪表及操控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等进行系统检测、试验。
4)四级
四级的时间跨度更大,要两到三年才进行一次。必要时需要把机器拆卸开进行维护,并对仪器设备中的过期元件进行更换、修补等,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最好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3 影像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
即使日常维护做的再好,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故障。因此就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故障维修。
3.1 影像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
1)检修步骤
首先要咨询设备使用人员了解出现故障时的情况,包括异常声响、有无异味等。根据故障现象逐步排查设备故障的原因,了解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而根据自己维修经验结合设备的电路图找出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依次进行检验排查,从而发现产生故障的正确位置,最后进行维修,完成设备局部或整机的调试后交付使用。
2)检修策略
维修大型影像设备时不能按照一般设备的维修方法进行,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要在掌握了大量的故障信息后,对机器进行整体检查,整体检查完毕后再对机器局部进行细致化检查。尤其有异响的故障时不能随意加电检测,一定要在排查后,手动转动各个转动轴,使之顺畅运转后再通电检测;要遵循从外向内的检查顺序,要先对故障进行评估,之后再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最终对事故进行精准化判断。要对故障的常发部位进行重点排查,一般来说线路及插头集中处、高温处、转动处、电容电阻处、模拟电路处、插座插头部位都是设备故障的易发点。检查方法要结合故障情况具体分析,可以应用直观法、测量法、敲击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跟踪法、信号输入法、前后合追法、负载分离法等等。
3.2 常用的维修方法
根据我院维修技术人员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接触不良的故障排除
当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时,如果使用人员没有察觉到明显的爆裂,冒烟、异味等现象,尤其是设备时好时坏,就首先考虑可能是接触不良造成的,先查看电源插座插头是否损坏,然后再对设备采取轻震、敲击、插拔,轻扭,按压等方法使故障重现并查出产生故障的位置。
2)利用说明书寻找设备的故障
由于保管不善丢失导致设备资料不全或厂家根本不提供详细的电路图,这就给设备的维修工作增加了难度。没有设备电路图时,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信息以及设备某些检测点的信号等都可以为我们检测设备故障提供一定的帮助。再经过细致的分析,可能实现板级维修的程度。
3)充分利用设备的自检系统来找出故障
現代的医疗设备一般都预装了自检系统,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找出故障的原因及出现故障的位置,也可以达到板级维修的程度。
4)根据电子元件的输入输出特点判断其是否损坏
根据故障现象,在电路板上找到相应的控制部位,把关键电子元件或模块取下来,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性能检测,找到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
4 提高医院医学工程人员的维修技术
4.1 医院要重视对医学工程人员培训
医院领导要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其整体技能素质。其次,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年轻化也非常重要。老一辈的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领年轻一代建成一支以老带新,共同发展的技术骨干队伍。让他们熟悉各种新设备以及设备的发展走向,彼此交流和学习,以此提高医院设备维护力量的整体水平。真正的做到“无论什么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可以立刻进行维护并使其正常运转。”的目标。
4.2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技术平台及技术资料
作为医院设备科的工作人员,除了订阅一些医疗器械的维修刊物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阅读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技术文章,学习一些判断设备故障的技巧和维修方法,还可以参加几个医疗器械维修的论坛,把遇到的问题拿到论坛里和网友探讨,对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帮助。
5 结论
为了保证医疗影像设备性能的高效发挥,保障现代医院常规化经营的顺利进行。必须建设一支保障有力的维修队伍。还要在全院范围开展爱护医疗设备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动员全院的职工积极参与本科室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卉,陆建雄.医疗设备使用现状、维修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3):78-79.
[关键词]影像设备;维修方法;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231-01
1 医疗影像设备维修格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由于影像设备提供的图像比较直观,可以准确地获取病灶的信息,已经成为医生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X光机、B超机、CT、DSA、核磁等影像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各家医院的常规性设备。由于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原装进口的,维修技术要求比较高,国内缺乏高端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由设备销售商或生产商来承担。这样就不能保证及时对器械故障进行维修,而且维修费用非常昂贵,增加了医院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医院医疗程序的运行。
2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高端技术人才,为了有效延长影像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我们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的要求对设备定期保养,才能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
对医疗影像仪器进行常规化保养一般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和设备科共同完成的。对设备的保养,要落实在医院每天的工作中,对仪器的具体使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都要制定规范及制度。最好指派有责任心且具备一定的仪器操作及维修知识的员工负责维护工作,必要时可多人负责一台设备。
一般可以将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划分为四级:
1)一级
设备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是由设备操作人员完成并做记录,日常维护包括:
(1)保持医疗仪器与医疗器械存放地点的卫生:特别注意存放环境的湿度与温度。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精细化检查。
(3)定期检测设备的参数设置、结果数据是否符合标准。
(4)定期运行设备的自检程序对设备进行测试,随时观察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异味等现象。
(5)按照设备特点制定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并加强监督管理。
2)二级
多以月或季度为单位,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主要包括设备清洁,各部件进行润滑,检查设备零件是否存在松动、缺失、损坏的迹象,还要检查设备电源线、高压电接触的状态。
3)三级
在时间上以年为单位,主要侧重于医疗设备内部系统的检测。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仪表及操控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损耗品,对电路中各测试点的电压等进行系统检测、试验。
4)四级
四级的时间跨度更大,要两到三年才进行一次。必要时需要把机器拆卸开进行维护,并对仪器设备中的过期元件进行更换、修补等,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最好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3 影像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
即使日常维护做的再好,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故障。因此就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故障维修。
3.1 影像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
1)检修步骤
首先要咨询设备使用人员了解出现故障时的情况,包括异常声响、有无异味等。根据故障现象逐步排查设备故障的原因,了解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而根据自己维修经验结合设备的电路图找出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依次进行检验排查,从而发现产生故障的正确位置,最后进行维修,完成设备局部或整机的调试后交付使用。
2)检修策略
维修大型影像设备时不能按照一般设备的维修方法进行,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要在掌握了大量的故障信息后,对机器进行整体检查,整体检查完毕后再对机器局部进行细致化检查。尤其有异响的故障时不能随意加电检测,一定要在排查后,手动转动各个转动轴,使之顺畅运转后再通电检测;要遵循从外向内的检查顺序,要先对故障进行评估,之后再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最终对事故进行精准化判断。要对故障的常发部位进行重点排查,一般来说线路及插头集中处、高温处、转动处、电容电阻处、模拟电路处、插座插头部位都是设备故障的易发点。检查方法要结合故障情况具体分析,可以应用直观法、测量法、敲击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跟踪法、信号输入法、前后合追法、负载分离法等等。
3.2 常用的维修方法
根据我院维修技术人员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接触不良的故障排除
当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时,如果使用人员没有察觉到明显的爆裂,冒烟、异味等现象,尤其是设备时好时坏,就首先考虑可能是接触不良造成的,先查看电源插座插头是否损坏,然后再对设备采取轻震、敲击、插拔,轻扭,按压等方法使故障重现并查出产生故障的位置。
2)利用说明书寻找设备的故障
由于保管不善丢失导致设备资料不全或厂家根本不提供详细的电路图,这就给设备的维修工作增加了难度。没有设备电路图时,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信息以及设备某些检测点的信号等都可以为我们检测设备故障提供一定的帮助。再经过细致的分析,可能实现板级维修的程度。
3)充分利用设备的自检系统来找出故障
現代的医疗设备一般都预装了自检系统,利用这一功能可以找出故障的原因及出现故障的位置,也可以达到板级维修的程度。
4)根据电子元件的输入输出特点判断其是否损坏
根据故障现象,在电路板上找到相应的控制部位,把关键电子元件或模块取下来,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性能检测,找到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
4 提高医院医学工程人员的维修技术
4.1 医院要重视对医学工程人员培训
医院领导要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其整体技能素质。其次,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年轻化也非常重要。老一辈的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领年轻一代建成一支以老带新,共同发展的技术骨干队伍。让他们熟悉各种新设备以及设备的发展走向,彼此交流和学习,以此提高医院设备维护力量的整体水平。真正的做到“无论什么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可以立刻进行维护并使其正常运转。”的目标。
4.2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技术平台及技术资料
作为医院设备科的工作人员,除了订阅一些医疗器械的维修刊物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阅读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技术文章,学习一些判断设备故障的技巧和维修方法,还可以参加几个医疗器械维修的论坛,把遇到的问题拿到论坛里和网友探讨,对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帮助。
5 结论
为了保证医疗影像设备性能的高效发挥,保障现代医院常规化经营的顺利进行。必须建设一支保障有力的维修队伍。还要在全院范围开展爱护医疗设备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动员全院的职工积极参与本科室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卉,陆建雄.医疗设备使用现状、维修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