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加上双创的浪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被激发,正成为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创新创业群体,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整体偏低,创业成功率也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有的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创业率,只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长期培养。另一方面就是高校缺少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就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所以,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进行建设是学生创业的客观需要。
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行业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执行者,必须与新时代同步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更好发展的需求。作为指导教师,为应对双创教育改革战略,要教会学生如何创新,首先自己要具备创新理念、创新能力。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互联网、5G等新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保障教与学有序开展。教师的日常创新能力展现、教学过程中创新元素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实现自我提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缓解毕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激励学生自主创业,但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指导教师队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指导教师队伍缺乏高、精、专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指导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又要利用自身丰富的创业资源、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去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市场敏锐度,然后培养学生的商业敏感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创新创业指导工作。但目前,根据调查发现,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丰富创业实践经历的高、精、专师资数量不足,这也成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较短,指导教师数量上出现巨大缺口,只能从专业教师中临时抽调的进行创业指导,这些教师的指导能力、实践经验参差不齐。
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
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老师一般都是从别的專业临时抽调出来的,这些专业课教师大多缺乏相关的创新创业专业理论知识,也缺乏实践能力,对于创新创业指导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个“副业”,对创新创业指导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很多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是被动接受的,学校硬性安排,所以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和培养,再就是由于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指导老师那里也无法得到较好的回应,同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展现。
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构成不合理也是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当前高校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兼职师资力量缺乏,大多数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理论教学,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再就是很多师资团队的专业学历以及年龄配比是严重失衡的。具有高职称、丰富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年龄普遍较大,数量不足,年轻教师一般专业水平低、创新意识较差,无法为学生讲授新的社会实践及创新需求,不能达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
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指导教师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组织参加的各类培训会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的培训效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不一样,培训也应分层次进行,但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起一个高学历与高技能搭配,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社会兼职教师分层次的培训模式。同时还缺乏对培训成果的考核,大多数高职院校花了很高的培训费,聘请到了很好的培训团队,对教师来说,只是参加了一场培训,写一篇培训心得,教师的指导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制定严格的导师准入标准,构建专职与兼职结合师资队伍
1.专职指导教师聘任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专职指导教师选聘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规范导师聘任流程。在专职指导教师聘任时,不仅要求其具备创新创业专业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成果以及创业经历。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更加符合学生对导师素质的期望。细化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岗位资格条件,更加明确招聘标准,比如在创业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上可以重点关注应聘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创新成果及转化成绩或者相关创业经历等。
2.兼职指导教师引进
创新是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的驱动力,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通过聘请创业成功人士、较为知名的企业家、校友成功人士等优秀的人才,在校内兼职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参与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此打通与科技型企业共建师资队伍的渠道,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经之道。选聘兼职指导教师应规定创新创业导师聘用待遇、年限、考核指标,并以此来确定是否与该导师继续续聘。这种聘任方式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提高了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构建一套规范化的创新创业兼职导师聘任规章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提高兼职导师工作积极性的前提。因此,根据高校自身实际选拔和搭建优质创新创业兼职教师队伍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