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教育教学形势下,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已退出了教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变为“好学”,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获得学习的乐趣。那么应该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师表,塑造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
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中,一位教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喜欢,跟这位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又与其仪表、气度、知识面、谈吐、办事风格等诸方面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便非常有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例如:精神矍铄有亲和力、语调激昂有磁力、知识面广阔、感情真挚等,以使学生从心里喜欢上自己,爱上自己的课。一位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其自身就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喜欢,爱屋及乌,其所授课程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喜爱。这样,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这一新世纪的“宠儿”走进了我们的教学天地,并迅速征得了大家的青睐。这均源自于他那独到的教学效果,如:其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更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和吸收。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计算机、录音、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象性、高效性、先进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必然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主动爱上学习
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与训练,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读、写、识、记。教师不应再从事以往那些繁重无用的知识点解析,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材就是应该让孩子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是教孩子们学习,而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新课程改革前,我感觉上课就是自己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限制了学生们能力的提高,课堂效果甚微;自从我学习了新课标、新理念之后,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先自主学习,以感悟整体,探寻未知,使他们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权利,感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真正地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着再从他们自己探寻的未知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利用同桌或前后桌分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可于一旁参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这样,在此过程中,既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合作能力,更使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可谓一举多得!
四、优化课堂设计,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中人们主观上情愿做的事情往往会做得更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到很有趣,很愿意做这件事,他便会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它;相反,假如他感觉这件事很枯燥无味但又不得不做,他便不会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只是一般的应付罢了。其它事情是这样,学习当然也不例外。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不仅不会取得很好效果,而且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这也是在看管下的学生“贪玩”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首先,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老师总是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你们要主动地学习。但他还是经常给学生留很多作业,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等等。其实,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反感,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其本身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很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在。那位老师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动去干活!”确实有些滑稽可笑了。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由”;其次,在学生们“自由”的基础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上课时多使用一些幽默的、鼓励性的语言,有条件时多安排一些实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把理论变得贴近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过,你可能会认为是因为他们学得好才不用别人管。但我想,正是因为很少有人管他们,他们才会学得更好。而那些学习上有些差的人如果总是被别人看管着,也许就永远也不能学好了。当然,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并不是说就再也不跟学生沟通了。当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或者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时,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这种沟通不应该是训斥,而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长期被动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不会有好处的。如果做事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便不会有很高的创造力和独立能力,而这些在现代社会里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考虑到一个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其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尽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努力,几年来,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再加上虚心地请教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较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注重师表,塑造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
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中,一位教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喜欢,跟这位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而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又与其仪表、气度、知识面、谈吐、办事风格等诸方面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便非常有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例如:精神矍铄有亲和力、语调激昂有磁力、知识面广阔、感情真挚等,以使学生从心里喜欢上自己,爱上自己的课。一位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其自身就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喜欢,爱屋及乌,其所授课程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喜爱。这样,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这一新世纪的“宠儿”走进了我们的教学天地,并迅速征得了大家的青睐。这均源自于他那独到的教学效果,如:其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更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和吸收。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计算机、录音、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象性、高效性、先进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必然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主动爱上学习
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与训练,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读、写、识、记。教师不应再从事以往那些繁重无用的知识点解析,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增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材就是应该让孩子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是教孩子们学习,而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新课程改革前,我感觉上课就是自己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限制了学生们能力的提高,课堂效果甚微;自从我学习了新课标、新理念之后,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先自主学习,以感悟整体,探寻未知,使他们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权利,感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真正地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着再从他们自己探寻的未知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利用同桌或前后桌分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可于一旁参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这样,在此过程中,既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合作能力,更使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可谓一举多得!
四、优化课堂设计,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大家都知道,现实生活中人们主观上情愿做的事情往往会做得更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到很有趣,很愿意做这件事,他便会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它;相反,假如他感觉这件事很枯燥无味但又不得不做,他便不会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只是一般的应付罢了。其它事情是这样,学习当然也不例外。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不仅不会取得很好效果,而且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这也是在看管下的学生“贪玩”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首先,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老师总是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你们要主动地学习。但他还是经常给学生留很多作业,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等等。其实,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反感,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其本身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很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在。那位老师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动去干活!”确实有些滑稽可笑了。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由”;其次,在学生们“自由”的基础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上课时多使用一些幽默的、鼓励性的语言,有条件时多安排一些实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把理论变得贴近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过,你可能会认为是因为他们学得好才不用别人管。但我想,正是因为很少有人管他们,他们才会学得更好。而那些学习上有些差的人如果总是被别人看管着,也许就永远也不能学好了。当然,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并不是说就再也不跟学生沟通了。当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或者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时,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这种沟通不应该是训斥,而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长期被动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不会有好处的。如果做事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便不会有很高的创造力和独立能力,而这些在现代社会里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考虑到一个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其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尽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努力,几年来,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再加上虚心地请教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较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