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移动设备的“中国芯”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移动设备”转眼间成为PC业炙手可热的词汇。在产业的上游,威盛以小型化、低功耗x86平台成为超移动平台的先锋。5月29日,威盛在北京全球首发了基于Isaiah架构的新一代“Nano凌珑”处理器,为超移动、低功耗平台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超移动设备的前景几何?产业上游的处理器平台如何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用户需求?近日,本报总编辑孙定和威盛电子总经理陈文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超移动”异军突起
  
  在未来,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间的超移动设备将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应用价值、方便性和成本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超移动设备在未来将成为一个主流。
  孙定: 超移动设备是近年PC业非常火的概念,并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各大PC厂商推出了很多风格各异的产品。比如,惠普推出了8.9英寸、采用威盛C7-M处理器的Mini 2133笔记本电脑。超移动设备为何会异军突起?您认为超移动设备的优势在哪里?
  陈文琦: 现在的PC产业,笔记本电脑替代台式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笔记本电脑中的超移动设备是最受重视的一个市场。目前的主流笔记本电脑的尺寸基本在15英寸、17英寸左右,这种尺寸和重量都不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外出携带需求。而手机受限于屏幕尺寸,也无法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应用体验。
  所以,这就需要挖掘新的应用设备。未来,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间的超移动设备将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轻薄短小的设备是未来的一个主流,在各种应用价值、方便性和成本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超移动设备的前景非常明朗。
  孙定: 很多IT从业者把中国市场定位于“新兴市场”。他们认为,欧洲、美国的消费者首先接触的计算产品是台式PC或者笔记本电脑,但新兴市场的消费者首先接触到的可能是手机,其次是比手机大一点的超移动设备。超移动设备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是否会有特别的机会?
  陈文琦: 超移动设备在中国的市场发展和手机在中国的推广有相似之处。其实手机进入中国是比较晚的,但那时它的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加上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中国很快成为巨大的手机市场。若干年前,IT产业最为看重的是产品的硬件和软件,而现在能否提供更好的移动和服务最重要。在超移动设备市场,移动和服务是紧密结合的。“服务”主要指的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移动互联网是超移动设备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石。中国的3G虽然上马较晚,但已悄悄走进百姓生活中了,在未来也必将迅速发展,相应的服务应用将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状况下,超移动设备的市场将迎来井喷。
  孙定: 您刚才提到超移动设备在移动互联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近年来,我们也看见了诸多不同类型的超移动设备,它们从外观、硬件到具体的应用都有所差别。究竟什么样的超移动设备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呢?
  陈文琦: 确实,应用会越来越多,威盛也一直在摸索,我们和合作伙伴们进行了很多努力。比如最先推出超便携设备时,似乎7英寸的尺寸已经很合适,因为7英寸的屏幕刚好能把整个网页放进去。但是随着超移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应用已经不单单局限在浏览网页,7英寸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8~9英寸的设备才是主流。
  整体而言,超移动设备的技术还是不够成熟的。这其中除了成本问题,还有技术问题。而且,在刚开始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看好这个市场,这给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适应新的需要和应用,并相应提高产品的能效,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低功耗 CPU潜力大
  
  CPU是PC产业的核心,最终还要落到应用上。超移动设备最为重要的是低功耗和提高能效,威盛最早看到了超移动设备这一趋势。未来,低功耗x86 CPU的潜力仍旧非常大。
  
  孙定: 您刚才提到了能效。在处理器厂商中,威盛一直以倡导小型化、低功耗而著名。威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两个领域的?在超移动设备领域主要贡献是什么?
  陈文琦: 整个计算机产业发展不应该再追求纯粹的性能。可以说,威盛最早看到了超移动设备这一趋势。而对于超移动设备的使用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低功耗和提高能效。这一观点威盛在2001年已经提出。当时,威盛还是一个芯片组厂商,但我们看到了市场的这个需求,并且向Intel、AMD传递了这一想法,尝试与它们进行合作,但它们都没有兴趣。为此,威盛决心向CPU进军,专注低功耗和小型化。
  威盛一直强调能效。这次我们在北京全球首发的基于Isaiah架构的新一代“Nano凌珑”处理器,是威盛电子第一款64位处理器。“凌珑”基于65纳米工艺,融合了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和全新的虚拟平台技术,重点定位于超便携移动设备和迷你笔记本电脑市场。它实现了能耗控制和处理器性能提升之间的最佳平衡。
  此外,不单在CPU产品,我们在芯片组方面也重视高度整合。2001年威盛推出了迷你ITX架构的主板产品,这在当时是全球最小的主板,可建立超微型的PC系统,这比Intel早了5年多。
  孙定: 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技术的更新已经超越实际的需要。那么实际上,CPU设计和技术上的发展空间还大不大?随着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小型化CPU的提升潜力究竟能有多少?
  陈文琦: CPU领域的一些基本规律是可以总结出来的。首先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应用。就目前的技术而言,PC运行多少程序,就要耗多少能,这基本上没法改进。但能否在现有的能耗上做更多的事呢?我认为是可以的,“Nano凌珑”处理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未来,从迷你笔记本电脑到台式机,以至服务器,它们所增加的功能都需要CPU能效的增强来支持,低功耗CPU的潜力仍旧非常大。
  CPU是PC产业的核心,但最终要落到应用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应用,比如基于位置的服务会越来越广泛。基于这些新的应用,CPU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产业的发展。
  虚拟化也是提高CPU能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威盛今天已经开始支持虚拟机,我们将来的CPU全都会统统朝虚拟机方向发展。虚拟机在超移动设备的应用上会越来越重要,比如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就离不开虚拟机。
  孙定: 超轻量级、低功耗x86 CPU一直并不被业界所看好,似乎除了行业用户的嵌入式领域,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但是威盛最终找到了突破口。威盛如此坚持的目的是什么?
  陈文琦: x86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兼容。目前在x86 CPU领域,就Intel和AMD和威盛3家竞争。作为x86的一员,威盛负有责任。我们认为,既然我们掌握了这个技术,而且也积累了能够为市场做贡献的能力,我们就有义务推动这个市场。比如在低功耗CPU上,威盛是一个先行者。事实上,如果没有威盛一直专注于推动这个市场,英特尔今天可能还不会加入到超轻量级、低功耗x86 CPU领域中来。
  此外,x86也在努力进军手机领域。目前,大多数手机都使用基于ARM 架构的芯片。ARM 芯片的能耗尽管很低,却无法提供与x86 芯片相当的性能。威盛和Intel都在努力,目前我们已经设计出了能嵌入手机的处理器芯片。
  
  “超移动”挑战不小
  
  在未来,超移动的应用将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切都尚未定局,类似Google和Facebook那样的神话,也有可能在超移动领域上演。
  孙定: 超移动设备这个市场虽然已经吸引了产业的关注,但在对消费者的普及等方面仍有很大的问题。在您看来,超移动设备推广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哪里?
  陈文琦: 说到推广困难,是PC界的老问题。在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大品牌厂商并不愿意过早参与进来,因为它们看不到短期的明显价值。而新兴产业如果没有各个环节的参与和创新,把更多的应用增加到产业中来,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其中的好处,就无法体现出它的价值。从这方面说,走超移动设备这条路,威盛现在以至未来将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当然面临的机会也很多。目前,超移动领域仍旧处于标准缺失的摸索阶段,积极参与这个产业,将有利于威盛稳固在产业中的地位。
  孙定:事实上,以前的PC产业,企业自己有一个研发中心,做出创新后直接把产品推向市场。但近年来,PC产业越来越强调生态环境,上下游厂商的合作日益紧密。那么在超移动领域,为什么这种生态环境的建设会遇到这么多挑战?
  陈文琦: 威盛非常强调“软件+服务”,我们的服务心态绝对比其他的芯片厂商要好很多。我们一直强调的观点是,超移动设备产业要注重平衡。尤其在芯片领域,如果完全依赖于一家厂商,尽管它的技术足够完善,但这样的状态对整个产业是不健康的,因为这样的话,只有一家厂商在定游戏规则,其他所有的厂商都要以其规则来行事。如果规矩是别人定的,那么无论你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都是输。
  孙定: 看来,移动互联这个领域的机会很大,变数也大。超移动这个理念,需要大家团结起来,在产品、服务和软件上共同进行创新。威盛将如何打造这样一个协作的联盟?
  陈文琦: 威盛一直以来都在提倡PC产业尝试威盛的产品。惠普就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企业,在PC产业里,类似的事情在几年前大部分厂商都不敢去做。可以说,现在封闭的大门已经被慢慢打开了。
  在此次“Nano凌珑”处理器的发布会上,微软、清华同方、太极计算机、nVIDIA、方正科技和冠捷,以及联合科技、精英电脑、富士康等威盛电子的合作伙伴到场见证了这一新产品的问世。围绕威盛的新一代处理器,我们将和合作伙伴打造更多的超移动设备。从芯片设计创新和平台特性整合到促进业内各领域的合作伙伴的系统创新,从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到掌上电脑,威盛帮助合作伙伴受益并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现在,诸多的操作系统、各种各样的软件和应用已经运行在超移动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超移动的应用将超出我们的想像。超移动领域很像互联网,一切都尚未定局,类似Google和Facebook在短期内崛起的神话,也有可能在超移动领域上演。
  
  总裁
  感悟
  强强联合才有甜头
  
  陈文琦强调的“平衡”,既是威盛作为挑战者的期望,也是超移动产业中大部分玩家的期望。
  必须承认的是,支持威盛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现在威盛的实力已经令很多竞争对手备感压力了。近日,威盛与nVIDIA组建了战略联盟,将要全力推出一款“全球最廉价的Vista Premium PC”,剑指业界巨头Intel。可以想见,威盛在处理器领域仅次于Intel和AMD两家厂商,nVIDIA则是GPU领域的领跑者,两者的联合似乎可以创造一个IT业的奇迹。
  面向未来,陈文琦充满了信心。陈文琦认为,在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的整体均衡发展方面,威盛的优势是世界领先的。威盛“Nano凌珑”处理器的问世,不仅证明了威盛电子多年坚持的技术方向是正确的,也为威盛电子率先进入计算科技的新发展时代开启了大门。面向未来,威盛电子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性能-功耗”平衡、超移动和安全计算等领域的综合优势,使人们未来的数字生活更加便捷、自由连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文/黄智军)
  
  采访
  手记
  “差异化”之美
  
  陈文琦是技术出身,但他在采访中讲得更多的是应用,是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确实,威盛走的是一条差异化的路。10余年前,威盛在Intel和AMD齐头并进的芯片组市场已经风光无限。但不甘心担任“打工者”角色的陈文琦带领威盛挑战业界领导者,大力推动芯片组新架构,并在CPU领域着力开发小型化、低功耗和高集成平台,最终使得自己的理念为市场所认可。
  这是一种差异化的美,但璀璨背后也饱含艰辛。从之前的C3、C7开始,威盛就开始向x86市场进军。不过由于产品在基准性能上与Intel、AMD两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多消费者的关注。但经过不断努力,使其产品在性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功耗却不断下降、甚至保持与前代产品一致,这对于整个研发团队仅有100余人的威盛来说实属不易。
  2006年,陈文琦确定了以领先的低功耗、高整合技术为基础,继续推进PC平台小型化的战略转型目标。两年以后,“小型化”、“低功耗”这些概念已经为产业所认同。毫无疑问,在推动小型化的道路上,威盛起到的推力不容忽视。而更加值得尊敬的是,推崇“低功耗”的威盛,在2007年宣布为其生产的威盛处理器产品购买碳排量,从而成为第一家公开购买碳排量的华人企业,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然挑战也是日益加剧。Intel等巨头的加入,使得小型化市场硝烟初显。近日,Intel宣布,英特尔接到的面向移动便携终端的Atom处理器芯片订单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从而导致供货吃紧。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标准不一、格局混乱的市场里,以陈文琦的大胆犀利,差异化的道路将越走越宽。(文/ 黄智军)
其他文献
自10月20日起,微软针对中国市场启动Windows 正版增值计划(WGA)及Office正版增值计划(OGA): 凡是安装了盗版Windows XP专业版的电脑将被强行每小时“黑屏”(桌面背景变为纯黑色)一次,Office的菜单栏将被添加“不是正版”的标记。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业内的强烈关注。10月16日一大早,本报总编室就收到读者李斯琨等人的询问邮件: 此事究竟会对中国计算机用户产生怎样
在9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总结60年,总书记强调了感受最深的四点。在第一点中,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地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很快会超过日本。日本已经发展到了天花板,再向上发展的空间不大。但中国很大,虽然中国人均GDP排在全球100名以外,但
企业运行速度快了,周转效率高了,员工稳定性好了,引进的人才也到位了,企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运作状态—这是方正科技总裁蓝烨就任一周年的述职报告。    蓝烨这一年,主要做了4件事:一是3年规划,二是人力资源调整,三是强化销售管理,四是理顺供应链。“这一年下来,基本上既定的目标是实现了的。”蓝烨谦虚地说,“整体表现也就算是中上等吧。”    1年4件事    蓝烨坦言,一年前,方正的战略不是特别清晰。方
10月27日,英特尔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第5次访华。  10月28日,欧德宁在北京宣布了对中国一系列新的投资项目,包括英特尔对中国环保科技领域的第一笔投资——为深圳创益科技注资2000万美元。  在许多跨国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小心翼翼的非常时期,欧德宁的这次访华显得格外“高调”。      首次投资环保科技    在第三季度,英特尔的营收达到102亿美元,交出了历史上最好成绩。欧德宁认为
与10年前相比,中国的创业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靠关系求生存”到风险投资进入市场运作,再到国家鼓励创新型企业等,创业的手段越来越多。  从名噪一时的新天地公司,到中国最大的商业网站新浪网,再到现在的北京点击科技公司,王志东经历了一次次不同环境下的创业,也尝试了不同的创业模式,并成为成功引进“硅谷模式”的第一人。      今天,如果提起王志东,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不是他的辉煌业绩:开发出中文
戴尔推出全新服务支持模式ProSupport    本报讯近日,戴尔公司宣布推出一套全球统一的、以客户为主导的全新服务支持模式—戴尔ProSupportt专业技术支持,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将原有10多项服务内容精选为两个拥有若干灵活选项的定制组合,提供支持服务与预先管理。由面向专业IT人员的ProSupport IT专业支持和面向最终用户的ProSupport终端用户专业支持两部分组成。(凡)  
近期,OKI对其中国公司高层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年富力强,并与中国很有缘分的东润一郎出任日冲商业(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目标是在3年左右时间内使LED业务成为OKI中国公司的业务主流,并重塑OKI在行业的品牌。  “我是自己举手要到中国来的,结果他们就派我来了。”东润一郎笑着对记者说,出于对中国的感情和了解,他在OKI总部召开的会议上主动请缨,担起加强OKI中国业务的重担,于是董事会便在仔细斟酌后
深圳研祥集团效仿英特尔的做法,正式推出了“研祥inside”的计划,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大众知名度。    10月底,国内最大的特种计算机供应商研祥集团正式启动了“研祥inside”计划,将在应用了研祥内核的各类终端产品上打上“研祥inside”的标签。研祥集团董事副总裁樊小宁表示,公司将有一项专门的推广计划,但具体的市场推广费用不便透露。  刚刚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考察回国的樊小宁,看到同样的产品在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戴尔、惠普和索尼等OEM厂商纷纷做出表示,它们将通过行使“降级使用权”来继续延长XP的寿命。这可以说是厂商们对微软将于6月30日停止向计算机厂商提供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授权,并终止这一产品的零售渠道销售的决定的最激烈反映。  由于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配置要求高而且存在兼容性差等问题,用户升级到Vista的热情并不高,为此业内一直要求微软延长XP销
雪后的北京一片寒意,“2009互联网大会”火爆开场。 金融风暴中,中国互联网产业有几件过冬的棉衣?互联网领域现有的商业模式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大会,老肖花了2000元报名费。他觉得很值得,因为这一次使他确信“自己在大方向上没走错”。  两年前,老肖在朋友的建议下,把自己的恒源司法鉴定所搬到了网上,很快他就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响应,当月营收额增加了20多万元。今年6月,他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