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棋类游戏支持策略的实践初探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棋类游戏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正确看待输赢的良好心态,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棋类游戏中,我班幼儿常常出现不遵守游戏规则或规则意识不清、好胜心过强而“输不起”等行为表现。由于个体差异大,教师需要过多投入在一对一指导上,常感力不从心。因而,我们不禁思考:除了教师的直接介入与指导外,还有哪些棋类游戏支持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笔者尝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游戏发展水平、棋类游戏的不同玩法,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墙饰的互动性、竞争性、持续性等方面出发,在促进大班幼儿提高棋类游戏水平的同时,实现其全面发展。
  通过互动墙饰,渗透玩法及规则
  本学期,我班主要选择五子棋、跳棋、扣扣棋、象棋共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棋类游戏作为指导重点,并将这四类棋的规则及玩法展示在互动墙上。
  比如,“欢乐五子棋”互动墙,除了常见的棋盘和游戏口诀,还增添了“一招制胜”版块,用布织布做两个五子棋盘和两套可移动的黑白棋子,吸引幼儿利用等待或过渡环节在互动墙上进行有趣的博弈,促进幼儿相互学习。
  再如,因为跳棋的游戏规则比较复杂,故将“一起玩跳棋”互动墙饰分为四个部分,引导幼儿通过与墙饰的互动来熟悉跳棋的游戏规则。第一部分,提示幼儿玩跳棋时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第二部分,用布织布做一个六角型跳棋棋盘,并且对角颜色一致,用箭头的方式提示幼儿跳棋应该走对角棋,要将所有棋子移动到对面的“家”才算胜利;第三部分,提示跳着走棋,用布织布剪两颗跳棋棋子和一条短线、一个箭头,提示幼儿可以横着、竖着或斜着跳一次;第四部分,则是连跳方法的提示,利用布织布做一个跳棋棋盘和一套可移动的跳棋棋子,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箭头,提示幼儿可以连着跳两次或三次以上,这样除了自己给自己铺路,也需要同伴搭桥,获得更多连跳的机会。
  又如,“趣味扣扣棋”属于计算类游戏,因而对大班幼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先制订了很简单的计算规则,如出几张牌得几分,凑够六张颜色一样但图案不一样的牌则额外奖励十分,并将幼儿的得分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四部分墙饰进行展示。前期,由于幼儿缺乏运算经验,教师提供了计算器以帮助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后期,教师增加了难度,即让幼儿尝试自主进行连加。
  还如,象棋是棋类游戏中最考验幼儿逻辑思维的。首先,为了让幼儿熟悉棋子的正确摆放位置,我们用布织布制作了一套真正的象棋,引导幼儿熟悉棋子的摆放位置;其次,我们还制作了一些田字格,帮助幼儿了解象棋中的一些术语,如“马走日”“象(相)飞田”“蹩马腿”“塞象眼”和“象不能过河”等基本规则。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象棋的走法,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辨别并确定走棋的位置是否正确,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此外,走棋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吃掉对方的棋子,还要设法防备对方的进攻,有利于孩子们在对弈中逐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学习态度。
  针对个体差异,有层次地投放
  由于接受能力、资质及兴趣的不同,幼儿在棋类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而且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下棋,能力弱的幼儿往往会缺乏自信,逐渐会厌倦下棋。因而,我们对班内的孩子进行评估,客观地对每个孩子进行阶段定位,并进行分层教育,即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规则(针对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层次地投放棋类游戏材料,让能力相当的幼儿一起对弈,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激发了幼儿普遍的游戏兴趣。比如,跳棋游戏中,我们采用以下策略投放材料。
  棋子数量逐渐递增,让幼儿分层接近五子棋
  我们先投放简单的三子连胜的“一条龙棋”,幼儿可以在过渡环节或桌面游戏时进行;然后投放有一定难度的四子连胜“小鱼棋”,幼儿不仅要很专注地观察自己走的每一步,还要观察对方所走的每一步棋,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最后,在幼儿熟悉了前两种材料的基础上,投放五子连胜的“五子棋”。这样层层递进,让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从简单玩法入手,能力强的幼儿会因规则的变化在棋技上有逐步的提高。这样两全其美,还激发了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根据人和棋子的数量,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跳
  棋玩法
  一段时间后,我们还投放了六子和十子、两人玩或三人玩、单子跳和连子跳的不同跳棋。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六子、两人玩、只能单子跳,规则不变,但利于幼儿操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十子、三人玩、允许连子跳等,这样可以提升强者的游戏经验。当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还停留在单子跳的规则中,我们就请会连子跳的幼儿帮助单子跳的幼儿,让他们相互切磋经验。孩子们自己发现:两个幼儿下棋基本只需要各顾各的;但是,玩三个幼儿及以上参与的棋局,就要学会权衡多方利益。
   通过展示性墙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和坚持性
  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棋类游戏,我们在棋区创设了“棒棒哒大奖杯”墙饰,告诉幼儿“今天你与同伴下棋赢了,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在奖杯上”“没有赢也不要气馁,可以选择其他的棋类游戏,只要进步了都可以将照片贴在奖杯上”。这样,孩子们玩棋的兴趣越来越浓。
  而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到个别幼儿在收区时还没有下完棋,常常情绪不高、很不情愿地收棋,嘴里还嘟囔着“还没下完呢”“这局棋我肯定能赢”等。通过师生共同协商,教师及时拍照记录棋盘内容。第二天,想继续下棋的幼儿还可以按照前一天的棋局继续下棋。这样,不仅幼儿下棋的堅持性有了大幅提高,平时做事也能坚持较长时间,甚至遇到困难也更不容易放弃。
  经过一个学期的棋类游戏指导策略的探究,我们尝试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发现幼儿在掌握棋类规则、提高学习品质、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且对棋类游戏乐此不疲。棋类游戏的研究还在持续,相信这些尝试不仅能让孩子们收获喜悦、体验成长,也同样能让每位教师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感知;共感联觉  感觉是大脑在刺激作用下对身体各感官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类感觉的感受器位于我们身体的表面;另一类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等,这类感觉的感受器位于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肌肉、呼吸道等。同一类感觉中的某一感官受到刺激或兴奋并扩散到另一感官的体验,我们称之为共感;而第一类感觉通道受到外界的刺激并引起第
许多时候,中文和英文都喜欢用“吃”来打比方。如汉语中用“小菜一碟”来形容办某事很容易,英语中也有一个和“小菜一碟”意思相近的短语,那就是a piece ofcake。  pmce是指一片或一块;cake就是蛋糕;a piece ofcake的意思当然可以指一块蛋糕。可是,作为俗语,它的意思就成了:这件事太容易了。  首先使用a piece of cake这个俚语的是第二次大战期间联军的飞行员。那时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揭晓  2013年年底,首届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在北京揭晓。数学奖的金奖归属美国圣格雷戈里预备中学的张媛琦,物理奖的金奖则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陈锴杰、赖文昕获得。  科学奖的前身是“丘成桐中学数学奖”,2013年首次将物理奖纳入其中。本届数学奖共有来自海内外近200所中学的400多支队伍参赛,物理奖也有28所中学的近60支队伍报名,其中不乏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高手。参赛选手提交的论文
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变为已经学过的老问题来处理的数学思想叫做转化与化归思想,它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有五条基本原则:①熟悉化原则;②简单化原则;③和谐统一性原则;④形象化原则;⑤逆向思维原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
摘 要:本文阐述了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背景,并以武汉大学视频公开课录制为例,从教师方面和后期的视频编辑等方面阐述视频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武汉大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44-03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学习的方式和途径都发生了改变,同时教师教学的方式和
近期,班上新来了一名小朋友,他性格内向,来班上3个月了,我从没听见他和别人说过话,也从没看见过他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让他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我决定多方尝试。  孩子们总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刚入园的幼儿与班里小朋友们不熟悉,通常也更愿意和老师亲近。我尝试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慈慈。每天早上来园,我都微笑着和慈慈打招呼,可慈慈却视而不见,从不给我回应。他进班时从来不看着老师,头总是低着,直到老师叫住了
染完的头发如何保持鲜亮和持久?固色护色方案了解一下。   模特:蒋瑞琪   拼色褶皱连衣裙   Givenchy   发色潮流每年都在变,去年流行“奶奶灰”,今年又来“雾霾蓝”。唯一不变的是,再好看的发色都不出一个月就掉得七七八八。头发褪色是肯定会发生的,但是我们如何尽可能地延缓这个过程?人头发的颜色由发丝中的真黑素(黑棕)和褐黑素(黄红)的比例和数量决定。简单来说,染发是利用染发剂中的碱性成分,
编 者 按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脑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协作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期刊登的文章《幼儿教师脑科学素养状况与提升对策》及《计划单支持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培养计划与反思的能力——基于脑科学的初步探索与尝试》,呈现了幼儿园教师脑科学素养现状以及脑科学视角下对提升幼儿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有益探索。  当前,为落实学前教育普及、普
当前,幼儿园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形成共识,而家园合作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园沟通。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更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对家园沟通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虽然理念上重视家园沟通,但仍然存在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身上更为普遍;还有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乐于扮演权威角色,对家长发号施令或者无视家长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引起家
计算能力是最基础的数学能力之一。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同一类型的习题总会屡屡出错,如果将小学生计算中产生错误的原因统统归咎于“粗心”,这是很不合理的。本文作者认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作者联系教学实践,将“粗心”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剖析,同时探究纠正计算错误产生的对策。  一、注意力不集中  这是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差等自身因素造成的,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