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被评人组成小组,就给定的问题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讨论,讨论中的核心是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人在讨论中的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对被评人进行评价的一种人事测评方法。在国外,该方法被应用到企事业人才的选拔实践中。在国内,该方法多应用于公务员、企业人才招聘的面试中,在教学实践环节应用得极少,国内尚没有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报道。
近年来,常规讨论法被引入到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由老师指导,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另一种是以小组为单位,选出组长来主持讨论。常规讨论法虽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得一些效果,但还是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有一些学生把常规讨论课作为变相休息, 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也不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对被讨论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零散,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甚至出现争吵,最终导致讨论偏题、跑题,得不出结果。
无领导小组讨论改变了常规讨论法的程序,突出了被评人之间的正面竞争,所以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性,可以说为学生制造了一个“赛跑机制”。整个讨论过程中, 学生处于压力情境下,因而会在无意之中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诱发被评人真实的行为模式,大大减少了行为的伪饰性。学生作为被评人,经过讨论后也能发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如何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是学生们通过讨论后经常会考虑的问题。同时,讨论是群体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别人的观点和言论做出快速反应或回答。因而,比起常规讨论法来说,无领导小组讨论更能让学生听取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也更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流程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了解讨论题目,独立思考,列出发言提纲,一般为5 分钟左右:第二阶段,学生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阶段,学生交叉辩论,或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并最终得出小组的一致意见。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例如,初三英语教材上册MODULE 1 UNIT 2的Activity 7,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书的作文。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用15分钟写完“My favorite book”,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其次,小组内对组内5个同学的作文进行讨论、批改和总结,找出组内最好的一篇作文和别的小组进行交换,然后进行讨论,把写得好的地方和写得不足的地方标出来。再次,由老师用多媒体投影把小组挑选的作文展示出来,各小组对投影的作文再次进行讨论,把作文中写得好的地方总结和归纳起来,并且就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尝试进行多种表达。最后,老师就该写作课上重点要学生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性的概括发言:这篇文章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文章采用的时态和人称是否正确;文章的要点是否写全;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文章的句法结构是否规范正确。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大大改善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的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过去老师一个评分就代表着学生的成绩,现在学生能够就自己的表达进行讨论后分享心得,让他们更加有成就感,增强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更好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去如果一个学生的表达有错误,在老师批改后学生作了更正,学生的表达还是比较单一。如今,学生在小组里对同样一个要点的表达都可能各有不同,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能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的影响还在于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自身的特点表现无遗;作为老师能够通过自由交叉辩论观察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考察出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人际方面的维度,也可以考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创造性等能力方面的因素,还可以考察自信心、情绪的稳定性、学习风格等因素,能获得有关学生的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 魏文琦
近年来,常规讨论法被引入到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由老师指导,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另一种是以小组为单位,选出组长来主持讨论。常规讨论法虽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得一些效果,但还是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有一些学生把常规讨论课作为变相休息, 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也不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对被讨论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零散,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甚至出现争吵,最终导致讨论偏题、跑题,得不出结果。
无领导小组讨论改变了常规讨论法的程序,突出了被评人之间的正面竞争,所以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性,可以说为学生制造了一个“赛跑机制”。整个讨论过程中, 学生处于压力情境下,因而会在无意之中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诱发被评人真实的行为模式,大大减少了行为的伪饰性。学生作为被评人,经过讨论后也能发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如何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是学生们通过讨论后经常会考虑的问题。同时,讨论是群体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别人的观点和言论做出快速反应或回答。因而,比起常规讨论法来说,无领导小组讨论更能让学生听取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也更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流程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了解讨论题目,独立思考,列出发言提纲,一般为5 分钟左右:第二阶段,学生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阶段,学生交叉辩论,或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并最终得出小组的一致意见。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例如,初三英语教材上册MODULE 1 UNIT 2的Activity 7,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书的作文。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用15分钟写完“My favorite book”,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其次,小组内对组内5个同学的作文进行讨论、批改和总结,找出组内最好的一篇作文和别的小组进行交换,然后进行讨论,把写得好的地方和写得不足的地方标出来。再次,由老师用多媒体投影把小组挑选的作文展示出来,各小组对投影的作文再次进行讨论,把作文中写得好的地方总结和归纳起来,并且就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尝试进行多种表达。最后,老师就该写作课上重点要学生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性的概括发言:这篇文章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文章采用的时态和人称是否正确;文章的要点是否写全;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文章的句法结构是否规范正确。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大大改善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的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过去老师一个评分就代表着学生的成绩,现在学生能够就自己的表达进行讨论后分享心得,让他们更加有成就感,增强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更好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过去如果一个学生的表达有错误,在老师批改后学生作了更正,学生的表达还是比较单一。如今,学生在小组里对同样一个要点的表达都可能各有不同,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能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的影响还在于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自身的特点表现无遗;作为老师能够通过自由交叉辩论观察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考察出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人际方面的维度,也可以考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创造性等能力方面的因素,还可以考察自信心、情绪的稳定性、学习风格等因素,能获得有关学生的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