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重奏训练——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古筝演奏形式的多样化演变,重奏在多声部作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笔者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从作品解读、基本问题的解决、声部均衡和情感交流的角度,总结了古筝重奏演奏和练习的要求和方法,以此对古筝重奏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筝;重奏;训练;汉江韵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68-2
  引言
  随着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件乐器独奏或传统合奏的演奏形式,更是要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配合发挥到极致,使视听享受不断升级。而古筝作为汉民族的传统乐器,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观赏性强,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古筝的演奏形式也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古筝的重奏、合奏、协奏等,都在发掘古筝更深层次的艺术魅力。古筝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将古筝本身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也获得了广大作曲家及演奏家的喜爱,优秀重奏作品应运而生,演奏家也常将独奏作品改编为重奏的形式加入到音乐会中。下面笔者就以古筝三重奏《汉江韵》为例,谈谈古筝重奏的几点要求。
  一、作品解读,分析声部
  演奏任何独奏、重奏作品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了解它的作曲者、流派、结构、演奏技法、情感表达等,这样有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而重奏作品不同于独奏,它由多个声部组成,演奏前则需要对每个声部进行分析,找到每个声部的特点,并让演奏者对其负责的声部以及其他声部都有一定的理解。重奏是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的,不能只重视横向的旋律线,更需要注重纵向的和声效果,因此便要求演奏者对整首乐曲的每个声部都充分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声部。例如《汉江韵》作为一首河南筝曲的代表曲目,由王中山先生改编为古筝三重奏曲目,既保留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加入现代演奏技法,巧妙地把乐曲的细腻与刚劲结合在一起,所以演奏时尤其要注意对其韵味的把握。
  二、解决基础问题,分声部练习
  对作品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要进入练习环节了。练习重奏作品需要将各声部分开练习,找到各声部的难点,解决基础问题之后,再合谱练习。
  河南筝曲中“游摇”是一大特色,《汉江韵》的第一声部中也有所体现,即弹奏时右手采用托劈的技巧从靠近“岳山”的地方流动地弹奏到琴码附近,反之亦然。音色通过琴弦位置的改变,达到由强渐弱、由弱渐强、由明亮到暗淡,再由朦胧到清晰的渐变效果。在演奏过程中就需要保持音色的透明干净和较好的流动性,并配之以密颤,加强戏剧效果。
  按滑音在第一、二声部中同样属于练习重点,如谱例1中有多次滑音,演奏速度也较快,这就要求演奏者左手按弦既要快速又要到位,同时右手保持清晰有力的出弦,这就需要对此乐句进行多次而慢速的练习。
  王中山先生改编的古筝三重奏《汉江韵》增加了快板快速指序的部分,赋予了乐曲新的色彩。演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段落时,要求手指灵活,弹奏清晰有力,力度速度均匀保持不变。这样配合二、三声部时才能平稳契合,不至于使其他声部的演奏者摸不着头脑,跟不上节奏。
  三、声部均衡
  重奏是可以培养演奏者之间默契的一种演奏形式,在练习的过程中既能达到演奏者本身演奏水平的提高,又能增加重奏组成员的默契,培养良好的配合合作能力,因此在合谱练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注重声部的均衡和情感交流。
  以《汉江韵》为例,整齐划一的声部配合是最基础的要素。乐曲一开始的部分就是明快热情的快板,演奏者一定要注意起始拍对位,二、三声部的演奏者可以将第一声部的演奏者看作领奏者,领奏者确定好二、三声部的演奏者已经准备到位后,应做好充足的呼吸和动作提示,再进入乐曲演奏中。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演奏者都不能只埋头演奏自己的声部,而是应在演奏的同时聆听其他声部,在速度和力度上进行一些微调,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这样才能将各声部融合在一起,使乐曲和谐动听。在平时的练习训练中,也应保持同样速度的练习,培养身体记忆,增加默契感。
  在演奏过程中,同样需要以强弱的变化来为乐曲增加色彩。
  在需要推动效果的地方,所有声部的演奏者必须保持一致性,同时做到力度的渐强或渐弱,否则会显得单薄而杂乱。另外,有时候乐曲的主旋律会在各个声部游移,演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力度。如谱例2,旋律下移至第二声部,第二声部就需要及时渐强,突出旋律,而第一声部应该略微渐弱,把主旋律“让”给第二声部,以防止造成主次不分,音响混乱。
  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声部的练习,主旋律较多的声部确实很重要,它是听众最先会感知到的声部。但也不能忽视基本不包含主旋律的声部,它往往是低音声部或基础节奏声部。例如《汉江韵》中的第三声部,起到支撑上方声部的作用,可以说是乐曲的骨架。因此在练习时,第三声部需要更加注重节奏的准确性,突出左手重音,右手的和弦则要轻巧灵活,为旋律增添饱满的和声效果。
  四、情感交流
  演奏古筝重奏作品,还需做到情感的交流。这在古筝的摆放位置上也有讲究,一定要使每个演奏者能清楚的看见对方。三重奏可以将古筝面对观众,形成半弧形,第一声部在中间,二、三声部在两侧,既美观,又能使演奏者互相交流,配合默契,增加舞台表现力。同时在平时训练中,就需要把握好情感的交流,乐曲中有的气口需要对视,有的气口需要统一的肢体动作,有些乐句之间的衔接,需要演奏者互相交接,配合“承上启下”,这些细节不仅是为了舞台上的美观灵动,更重要的是达到乐曲完整连贯、富有情感的表达。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是音乐创作史中的里程碑,代表着20世纪的现代派作曲家们和现代音乐作品、现代作曲技法,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本文探究了现代作曲家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目的在于对民族风格和现代作曲技法与的结合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音乐;现代音乐;元素;技法;结合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
摘要:农民画是以农民绘画创作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保持着民族民间的艺术风格,又融入鲜明的地方性和时代性。在上世纪农民画取得了辉煌的历史,但是在本世纪的发展实在令人担忧。因此,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农民画,让农民画发挥其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等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农民画;保护;传承;初探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介绍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内涵及原则,提出了体系建设的实践途径,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好推动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文化保障。  关键词:公共文化;涵义;服务模式;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09-2  农
摘要:古代书院的对联以其凝练工整的文字,精巧灵妙的情思,新颖独到的意境,别具风姿的手迹等等,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书院;对联;人文意义;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98-1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地也。”(袁枚
摘要:群众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认清当前的形势,组织、开展、推广好群众文化生活,不断采取新的策略和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文化生活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媒体是体现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我国媒体做大做强意义重大且形势紧迫,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仍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本文从体制、宏观及微观三个层面论述了媒体做大
本文立足于陶艺专业的钧瓷造型课程,通过本人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思考,希望能够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寻求可行的方法来提高钧瓷造型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概述〈br〉 在服装设计领域,面料作为服装的三要素之首,对于服装设计的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为了表达作品的理念,提升作品的价值,往往在面料的创新设计上寻求突破
宝鸡凤翔是陕西西府地区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凤翔当地泥塑、草编、刺绣、布制品、面花、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精美绝伦,这些作品在陕西乃至全国都久负盛名。本文通过文
摘要:《a小调钢琴协奏曲》体现了格里格钢琴创作的典型风格,它拓宽了挪威民族艺术走向世界的道路,在钢琴协奏曲中的地位非常显赫。从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中可以看出,格里格采用古典协奏曲的特点,把挪威民间音乐素材与浪漫主义技法相结合,形成了他不朽的协奏曲的主要风格。  关键词:格里格;协奏曲;民族乐派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60-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