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堂”到“学堂”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巷”这个名字,如一缕春风,温润着汉川教育园地。吕巷小学,这一偏僻的村级学校,曾经演绎着汉川教育的“吕巷现象”,现在正用“吕巷特色”演绎着汉川教育的“吕巷奇迹”。
  一变观念
  吕巷小学,教学质量的红旗一直飘扬在汉川教育的制高点上。从2010年起,连续九年荣获“汉川市二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评价先进单位”奖牌。然而,这红旗的旗杆是插在他们时间加汗水的苦涩基座上的。
  “分数,不等于教育质量;自闭,加大了城乡差距;怯懦,难以成为未来生活的主人。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咸鱼翻身’。”——这是吕巷小学教师共同的心声。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2015年春,汉川市教育局课改的强劲东风吹进了学校。教学改革,变师本讲堂为生本学堂。他们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学习借鉴、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实际且操作性强的引导式“32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3”——自学(含课前预习)、对学、群学;“2”——小组展示、班级展示;“2”——课外思维导图、课堂评价送星。整体流程:课外(预习与思维导图完成,教师打磨PPT)→课内(导入,目标,问题提出,小组自学、对学、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送星、质疑、全班辩论,小结)。
  这一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小组核心作用,从课外到课内,全程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正确引导下的自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也培养了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土法一:五个汉字促全局
  推进生本课堂,因地制宜,土法上马,砥砺前行。这也是吕巷小学乡土气息与时代风韵交织成的不可复制的“土特产”。
  犁宜耕耙宜耘,挖须锹割须镰;“实严勤细恒”,是他们精耕细作的专属“农具”。
  “实”见真动作。课改一开始,他们就明确了“不搞花架子、不只口头改、不丢进取精神”的“三不”指导思想,出台了“习惯养成 生本课堂”的“两条腿走路”实施方案,制定了“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一个学字”的行动措施,确定了“三年变‘吕巷现象’为‘吕巷特色’,六年奠定学生终生发展基础”的两期目标。小组建设,全面考量,分层培训,不怕麻烦;导学案编修,学校无电脑,教师自带自借,不讲条件;上课无白板,添置小黑板、自制卡片代替,不等不靠,不搞“跳越法”。
  “严”保全落实。四年来,严格制定和完善小组培训、导学案编修奖励、评价机制构建及常规管理等各项制度,坚持严肃认真做好“日巡堂、周调阅、月检查”的每一环节督导工作。尤其是坚持每节课随时巡堂,真正实行推门听课,既可以查学生如何自学、互学、展示、评价与纪律,又查老师是否使用导学案、白板教学及教态等系列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学校明确规定:凡不认真按生本课堂模式教学的一票否决,并进行批评处罚,且必须整改直至过关。
  “勤”督稳推进。勤能补拙,勤能积跬步至千里。学校领导勤:早起晚归,带动师生,每日早晚分列校门两侧,迎送师生不间断;坚持推门听课,节节巡堂不留空档;课改之经,时时念诵不离口。学生干部勤:值日生早、中、晚三次检查,丝毫不松懈,每次检查结果及时在展牌上公示点滴不遗漏。
  “细”显好成效。全面督促,注重细节。如为便于推门听课,统一规定各班上课时后门一律不准上闩;担心影响课堂教学,校长坚持定期给教室门的活页上润滑油,不让它产生细微的声响。
  学生课外作业检查与批改,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处理。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课前由小组长和课代表检查,全组集体交流讨论后,再交小组长和科代表批改,然后将错题在自己的错题集上重做一遍。如有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习委员或班级课代表最后交给老师点拨。
  “恒”促长发展。开弓没有回头箭,坚持长征不歇脚。力推生本课堂,每项工作,真抓实干,严促细管勤理,点滴成效日日晒,细微偏差时时纠。汇细流成江河,垒寸土得高山,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长期持续发展。
  土法二:五十九岁领全体
  吕巷小学推进生本课堂的一道最独特的风景,就是年届59岁的吕望安老师从教40余年。正当学校为老教师有经验不会电脑,年轻教师会电脑无经验这一难题举棋不定时,吕望安老师虽疾病缠身,长期吃药不断,年近退休的他态度坚定,主动请缨在他所带的五年级试点先行。
  当时和他搭班的班主任程庆玲老师,是刚分来的大学生,不仅缺乏教学经验,班级管理更是要从零开始。吕望安组织同班其他任科教师跟班主任一道对全班学生逐一摸情况,找特点,分层次。小组建立后,培训组长组员、编修导学案、研究评价方法,他手把手教,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连学生的课堂用语都不放过,点滴校正。老师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吕老师和程老师的交流探讨中,一个坐在电脑前操作,一个站在旁边讲解。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五年级的试点显效了:学生会自学互学展示交流了、讲话声音变大了、普通话流利了、表达能力变强了、自信心也增强了、行为习惯更好了。
  土法三:几块展牌督全程
  校园中,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系列展示板块映射养成教育、生本课堂、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全景,是吕巷小学激励、促动各项工作与活动全程推进的又一剂“土方子”。
  墙壁上、橱窗里,校内外小事德育等活动定格在画面中,彰显着老师们的真爱,释放着孩子、家长们的温暖与感动——
  “清明感恩思亲人,低碳祭扫树新风。”清明时节,抗日英雄侯排长三烈士陵园里,队列排排、队旗飘飘、白花束束、誓言声声……爱国热情在激发,自强精神在振奋。
  “关爱留守儿童,暖春家校联谊。”倚靠在老师的肩头,手托老师们的手机,一个个孩子,面对微信视频中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们,阵阵“您们早点回来!早点回来!”的童心呼唤,令所有在场的人泪水浸透衣襟。
  校道旁、楼道口、公示栏,一张张图表、一项项栏目、一份份简报,伴着一声声校园广播无不见证着学校以生为本的系列管理动真格。星级照片、书画作品、作业展览、心得交流、作文赏析、歌咏抒情、朗读比赛、运动竞技、课间三操、六一汇演等,处处焕彩,处处生春。
  土法四:三十分钟奠终生
  课后30分钟夕会评价活动,是学校实行教育教学目标转变的风向标。
  夕会评价活动的自主化,加上10项评价内容的实效化,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与行为习惯的自觉养成。
  二年级有个男同学爱睡懒觉,时有迟到,给小组里造成扣分。在同学们的批评中,他保证:从今天起让奶奶给我买闹钟,定时提前起床。从此,不仅没有迟到一次,而且成为每天班里到校最早的“启明星”了。
  夕会开展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活动集体化,小组成员的自主合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经过四年的磨砺和锻炼,原本胆小害羞的学生敢于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演讲了、会被别人管的学会管事管人了、班组内大小活动没有老师的参与也能自主组织开展了。30分钟的夕会评价课,融多种素质与技能的培养训练于一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健康成长真正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年来,吕巷小學融合养成教育深入推进生本课堂,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大目标,小步伐、快节奏、稳持续”,一路走来,收获了甘甜,也品尝了苦涩,有成功,也有困惑。然而,他们坚信:最美的风景永远属于赶路人,因为,他们在路上……
  (作者单位:谢水耀,汉川市新堰镇中心初中)
其他文献
数是用来计数、标记或度量、比较同质事物的抽象概念,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可以说,数概念的学习伴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在不断形成和发展着的。学生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各个学段各有侧重,总体应注重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让数概念和核心素养自然生长。  本期,我们探讨学生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为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数概念的核心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直观模型的使用,其中数线是
早在2007年参加北京“全国剑桥英语观摩课堂”及2011年西安的“全国英语名师课堂观摩”中就见识过专家评审组观课的细致入微。直到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才对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系统的理解。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让课堂观察者
周明波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9月,成员由襄阳市各县市区语文教研员、襄阳市各学校优质课教师及骨干教师40余人组成。工作室成立后,分别到谷城、南漳、宜城、襄阳东津新区、老河口等地送教6次,先后组织市级大型培训活动3次,为湖北文理学院国培班和襄阳市隆中名师培训班讲课4次,到各县市区学校交流中考备考经验10余次。  工作室主持人周明波是湖北省特级教师、襄阳市隆中名师。从教以来,周明波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研究教学目标的制订很有必要。科学制订教学目标,需要紧扣四个特点。  凸显课程特点,追求言意兼得  “言意兼得”的“言”指语言学习,“意”包括意思的理解、意义的获取、意境的感知等。语文教学做到了言意兼得,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这个句子,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一样,以波澜起伏、一波三折为胜。我们可以用来表示这种状况。如果把这条曲线想象成太极图中连接两极的那条曲线,就会发现写文章的道理与《易经》所讲的道理十分吻合。  以写某件事的记叙文为例。写一件事,一般要写清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其中高潮部分往往要写清遇到瓶颈、经历挣扎、获得转机的过程,结局往往要写受到的启示或得到的教
《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规律的全过程,寻找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逐渐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  一、问题驱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掌握某一知识要点,突破某一教学难点的常用方法。  教学中,笔者设置了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思考摆成两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有学生说可以这样摆
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情景、画面等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给阅读理解或写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拉近时空距离,把陌生的情景、画面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多媒体营造氛围,体会情感。不少课文涉及对宏大场面的描写,而这些场面中总是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类似场面,往往难以准确地体会出这种情感。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我们成功了》(同版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一、创设情境,寻找联系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关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提供能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
随着“心行教育”的实施并见诸媒体,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二高”)日益引人注目,人们猜测:二高会否又迎来一个发展转型的契机?抑或,二高将成为光谷教育的特色范本?  要找寻此类问题的答案,需要清晰地了解以校长董超纲为首的二高人探索的“心行教育”之路,以及沿着此路,可以欣赏到的,是怎样的教育风景。  在守望中构筑心梦  2012年12月,光谷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将董超纲从武穴调入二高任书记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概念的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需要经过两次甚至多次循环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对数的全面认识。作为小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起始章节,如何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小数概念自然生长?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生活引入,认识小数的外形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你能举例说说吗?  2.(利用课件呈现书本的四幅图)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数吗?  3.第一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