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DNA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以了解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实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6只, 体
【机 构】
:
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DNA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以了解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实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6只, 体重(250±30)g, 随机分为4组: (1) 单纯造模组; (2) 预刺激组; (3) 毁损小脑顶核组; (4) 假手术组.毁损小脑顶核组大鼠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脑顶核, 预刺激组、毁损小脑顶核组大鼠均以电刺激器刺激左侧小脑顶核, 前3组大鼠用线栓法成功制作可复流的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6、24、48 h将大鼠断头取脑, 取第3片提取DNA或RNA.DNA样品经酶解后上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8-ohdG.RNA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探测rOOG1 mRNA的表达.结果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8-ohdG堆积.预刺激组再灌注各时点的8-ohdG含量均较单纯造模组及毁损小脑顶核组减少(P<0.01); (2) 单纯造模组及毁损小脑顶核组脑缺血/再灌注后rOGG1的转录水平相似, 再灌注后6 h其rOGG1 mRNA几乎检测不到, 随时间的延长其转录水平有所增加, 但仍较假手术组及预刺激组低(P<0.01).预刺激组再灌注后6 h其rOGG1 mRNA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再灌注后24及48 h其rOGG1 mRNA的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1).结论 (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区存在DNA氧化性损伤; (2) 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减少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可能与DNA修复酶活性上调有关.
其他文献
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进行了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不化,痰浊瘀血互结淤脉络(血管)壁,而致脉络(血管)闭阻。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目的 研究房颤患者脑动脉微栓子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抽取 178例患者分成房颤组 30例、心脏病无房颤组 32例及非心脏病无房颤组 2 8例 ,先用Embo dop型TCD进行双侧大脑中动
随着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企业为成功应对各项挑战,都在不断寻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的方式,PLM正是企业寻求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并且几乎全球所有主要行业都普遍如此.但是,
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滤波器对交流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幅值和相位误差进行自动调整的新方法.给出了实现幅值和相位误差自动调整的数字滤波器数学模型,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数字滤
目的 动态观察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局灶血管表面P 选择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ABC法显示使用巴曲酶后局灶血管表面P 选择素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使用巴曲酶可
目的 探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条件培养基及 10ml·L-1、2 0ml·L-1、30ml·L-1、4 0ml·L-1、5 0ml·L-1、10 0ml·L-1胎牛血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原因是人类的思维特征与好奇心影响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及系统的信任度,进而影响电
目的 评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 6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 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 6~ 12个月 ,其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A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对 12 7例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临床筛选 ,排除失语患者 4 1例 ,将 86例患者按美国DSM Ⅲ R抑郁诊断标准进行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