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3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分析及总结。结果:本次研究的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33例患儿中有32例为显效,1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结论: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心理、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 护理
过敏性紫癜属于因免疫复合物介导而产生的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1],其病变主要影响到皮肤、关节、黏膜以及胃肠、肾脏等身体器官的毛细血管壁,增加其渗透性与脆性,从而造成出血现象。过敏性紫癜在儿童群体中十分常见,属于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其突出特点是发病急。近几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更好的辅助医生治疗,避免患有由于病情迁延不愈而引发并发症,本文回顾了33例该病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为4-12岁,其平均年龄为(7.9±1.4)岁,病程为3-6周,平均病程(4.3±0.4)周。其中12例为单纯皮肤型、3例为关节型、8例为胃肠型、4例为肾型、6例为混合型。住院时间17-48d,住院时间平均为(30.2±3.4)d。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首先去除疾病的诱发因素,防止感染扩大,使用止血药物,或抗阻胺类药物,还可通过静脉注射钙剂脱敏,通过使用维生素C调节血管脆性,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疼痛、关节症状以及肾脏损坏,病症较重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可采用槐花、紫草根等中药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儿恢复情况。
1.2.2 一般护理
1.2.2.1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容易出现恐惧的心理,特别对打针、吃药感到害怕,此时,护理人员就应多对患儿予以安慰,用易懂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病程等,通过细致、精湛的技术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一些非语言交流,例如抚摸、搂、抱等,或是讲故事、玩具等,使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消除。应鼓励患儿及其家属,使其对治疗和护理予以积极主动的配合。
1.2.2.2 皮肤护理
过敏性紫癜症状为针尖样大小的出血点至皮肤大片瘀斑不等,其主要分布于臀部以及双下肢皮肤, 大部分表现为密集且常伴瘙痒。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紫癜消褪的进展情况,要应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叮嘱其穿着宽松的棉质内衣,且经常换洗,保证患儿皮肤干爽清洁。因过敏性紫癜会伴有皮肤黏膜水肿现象,容易发生破溃, 所以,要确保床铺干燥清洁,注意避免防擦伤皮肤。
1.2.2.3 饮食护理
过敏性紫癜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儿经及时治疗均可痊愈。但若饮食控制不当,会导致出血病理机制难以剔除,一些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出现或是反复发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合理喂食。应多食维生素含量丰富、清淡易消化的软食或是流质饮食,少食多餐。要忌食鱼、虾、牛奶及蛋类等容易造成过敏反应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卤、熏肉以及酸、辛辣食物等。若患儿如出现严重腹痛,呕吐或是便血时应立即禁食。
1.2.3 用药护理
1.2.3.1 激素治疗护理
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抗过敏的功效,能够缓解过敏性紫癜在急性期出现的腹痛及关节痛。在使用激素治疗前需向患儿家长介绍激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助于消除其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叮嘱家长要严格依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避免加重病情。
1.2.3.2 钙剂治疗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通常均需应用钙剂作为抗过敏治疗,使用钙剂时,尽可能选择较粗的静脉且在确认针头进入血管内后方可应用,从而免因钙剂渗出而使局部组织受到刺激,严重者可造成皮肤坏死。所以,治疗时要注意观察药液是否有外渗,若液体外渗需及时更换注射位置,并局部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
1.2.4 出院护理
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勤通风打扫;注意饮食卫生,且要严格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应遵医嘱服药,切勿突然减药、停药;多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在出院初期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关节和肾脏损害。
1.3 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全部消失,且腹痛、呕吐及关节肿痛均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有明显减少,且腹痛、呕吐及关节肿痛均有好转,尿常规有所恢复;无效: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无改善或反复出现,且腹痛、呕吐及关节肿痛均无好转,尿常规无好转[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33例患儿中有32例为显效,1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于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大量的小血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肾炎、消化道黏膜出血以及关节肿痛。过敏性紫癜容易出现病情反复,致病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认为和感染、药物、食物以及花粉等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应详细地向患儿家长讲解日常生活中的需注意的事项,以免再次与过敏原接触,降低复发的机率。
对于过敏性紫癜,除了临床的药物治疗外,临床的综合护理干预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过敏性紫癜患儿通常年龄较小,对于此类突发的疾病无相应的心理准备,通常情绪较为激动,存在抵触治疗的情绪。此外,患儿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对于患儿的日常护理没有充分的了解,无益于患儿康复。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帮助患儿及其家属缓解负面情绪,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以及可能的预后等情况,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有效的药物护理可保证医嘱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病情恢复。住院指导可使患儿避免接触过敏原,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小病情复发可能。
本组研究患儿均未出现后遗症,有效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总之, 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心理、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述枚,莫樱.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 16(4):193-194.
[2] 李晶,叶倩,刘华林,等.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3):265-266.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 护理
过敏性紫癜属于因免疫复合物介导而产生的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1],其病变主要影响到皮肤、关节、黏膜以及胃肠、肾脏等身体器官的毛细血管壁,增加其渗透性与脆性,从而造成出血现象。过敏性紫癜在儿童群体中十分常见,属于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其突出特点是发病急。近几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更好的辅助医生治疗,避免患有由于病情迁延不愈而引发并发症,本文回顾了33例该病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自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为4-12岁,其平均年龄为(7.9±1.4)岁,病程为3-6周,平均病程(4.3±0.4)周。其中12例为单纯皮肤型、3例为关节型、8例为胃肠型、4例为肾型、6例为混合型。住院时间17-48d,住院时间平均为(30.2±3.4)d。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首先去除疾病的诱发因素,防止感染扩大,使用止血药物,或抗阻胺类药物,还可通过静脉注射钙剂脱敏,通过使用维生素C调节血管脆性,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缓解疼痛、关节症状以及肾脏损坏,病症较重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可采用槐花、紫草根等中药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儿恢复情况。
1.2.2 一般护理
1.2.2.1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容易出现恐惧的心理,特别对打针、吃药感到害怕,此时,护理人员就应多对患儿予以安慰,用易懂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病程等,通过细致、精湛的技术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一些非语言交流,例如抚摸、搂、抱等,或是讲故事、玩具等,使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消除。应鼓励患儿及其家属,使其对治疗和护理予以积极主动的配合。
1.2.2.2 皮肤护理
过敏性紫癜症状为针尖样大小的出血点至皮肤大片瘀斑不等,其主要分布于臀部以及双下肢皮肤, 大部分表现为密集且常伴瘙痒。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紫癜消褪的进展情况,要应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叮嘱其穿着宽松的棉质内衣,且经常换洗,保证患儿皮肤干爽清洁。因过敏性紫癜会伴有皮肤黏膜水肿现象,容易发生破溃, 所以,要确保床铺干燥清洁,注意避免防擦伤皮肤。
1.2.2.3 饮食护理
过敏性紫癜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儿经及时治疗均可痊愈。但若饮食控制不当,会导致出血病理机制难以剔除,一些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出现或是反复发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合理喂食。应多食维生素含量丰富、清淡易消化的软食或是流质饮食,少食多餐。要忌食鱼、虾、牛奶及蛋类等容易造成过敏反应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卤、熏肉以及酸、辛辣食物等。若患儿如出现严重腹痛,呕吐或是便血时应立即禁食。
1.2.3 用药护理
1.2.3.1 激素治疗护理
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抗过敏的功效,能够缓解过敏性紫癜在急性期出现的腹痛及关节痛。在使用激素治疗前需向患儿家长介绍激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有助于消除其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叮嘱家长要严格依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避免加重病情。
1.2.3.2 钙剂治疗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通常均需应用钙剂作为抗过敏治疗,使用钙剂时,尽可能选择较粗的静脉且在确认针头进入血管内后方可应用,从而免因钙剂渗出而使局部组织受到刺激,严重者可造成皮肤坏死。所以,治疗时要注意观察药液是否有外渗,若液体外渗需及时更换注射位置,并局部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
1.2.4 出院护理
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勤通风打扫;注意饮食卫生,且要严格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应遵医嘱服药,切勿突然减药、停药;多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在出院初期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关节和肾脏损害。
1.3 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全部消失,且腹痛、呕吐及关节肿痛均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有明显减少,且腹痛、呕吐及关节肿痛均有好转,尿常规有所恢复;无效:治疗1周后,皮肤紫癜无改善或反复出现,且腹痛、呕吐及关节肿痛均无好转,尿常规无好转[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3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33例患儿中有32例为显效,1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于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大量的小血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肾炎、消化道黏膜出血以及关节肿痛。过敏性紫癜容易出现病情反复,致病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认为和感染、药物、食物以及花粉等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应详细地向患儿家长讲解日常生活中的需注意的事项,以免再次与过敏原接触,降低复发的机率。
对于过敏性紫癜,除了临床的药物治疗外,临床的综合护理干预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过敏性紫癜患儿通常年龄较小,对于此类突发的疾病无相应的心理准备,通常情绪较为激动,存在抵触治疗的情绪。此外,患儿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对于患儿的日常护理没有充分的了解,无益于患儿康复。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帮助患儿及其家属缓解负面情绪,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以及可能的预后等情况,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有效的药物护理可保证医嘱的严格执行,有助于病情恢复。住院指导可使患儿避免接触过敏原,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小病情复发可能。
本组研究患儿均未出现后遗症,有效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总之, 认真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做好心理、饮食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述枚,莫樱.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 16(4):193-194.
[2] 李晶,叶倩,刘华林,等.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