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套路”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舒淇和冯德伦的“极简主义”婚礼,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婚礼这件事,究竟是给谁办的呢?
  这个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从古至今,婚礼被注入太多的内涵,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简简单单结个婚而已。生活在变,婚礼也在变,不一样的时代,就有不一样的婚礼。
  反传统的婚礼,从民国开始
  从去年10 月黄晓明和杨颖办婚礼开始,娱乐圈就进入了婚礼季。明星们办婚礼,要么秀奢华,要么秀创意, 吸引了无数眼球。但忽然之间,舒淇和冯德伦就宣布结婚了, 而且宣称:婚纱是H&M 送的,头纱是随意挑的,礼服是街边买的,婚礼是不会有任何婚宴跟派对的。如此反传统的婚礼,堪称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那么,传统的婚礼应该是怎样的呢?严格来说,一整套的旧式婚礼,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规定好了的,称之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三千多年过去,婚礼的步骤也就越来越多,礼仪越来越繁琐。想完成一整套程序,起码要忙上几个月。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最直接的变化就反映在了婚礼上。1927 年12 月1 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基督教式的婚礼,当天国内各大报上就登出了他们二人的新婚照。照片上的蒋介石一身西装, 而宋美龄身穿白色婚纱,令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此后, 婚纱就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
  不过,传统也不是那么容易舍弃掉。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婚礼其实是分两场进行的,先是西式婚礼,再是中式婚礼。这就是中西合璧了。当然,大多数情况是“不中不西”,在一些大城市的街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顶四人抬的花轿,前头却是一班西洋乐队当前导。
  婚礼服装就更明显了。从很多民国结婚照上可以发现, 新娘虽然都是头披纱,但有穿旗袍的,有穿长裙的。新郎则要么穿马褂,要么穿西装,有的穿布鞋,有的戴礼帽。
  简化到极致,饭都不吃了
  不过,那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已经完全舍弃了传统婚礼那些繁琐的礼节。像徐志摩和陆小曼当年就只是在北海公园简单办了个婚礼,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适。因为双方都是“二婚”,梁启超也相当不客气,他不仅没有讲吉祥话,反而对新郎、新娘痛斥,切责他们不该把婚姻当成儿戏。满堂宾客无不失色,这恐怕是史上最尴尬的一场婚礼了。
  还有吴文藻和冰心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办的婚礼, 也是非常简朴。当天婚礼结束,吴文藻和冰心还没有卸去新郎新娘的装束,就坐着汽车前往京西大觉寺——两位新人还没有房子住,只能租大觉寺的客房当新婚洞房。
  后来有了“新生活运动”,婚礼就更加简化了。那时提倡去奢求俭,便流行起“集团结婚”,这便是集体婚礼。
  1935 年,上海举办了第一场集体婚礼,一共有57 对新人。新郎身穿蓝袍黑褂,新娘则穿着粉红色软缎旗袍, 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在军乐进行曲中随着引导互相挽着手步入礼堂,男女分列两行,轮番登台,先向孙中山像三鞠躬,然后新婚夫妇双方相互两鞠躬,再向证婚人一鞠躬。最后由证婚人、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铁城致训词。然后, 新人走出礼堂,到广场摄影留念。没有婚宴,婚礼就结束了。
  那年,上海办了5 场集体婚礼,参加的新人达300 余对。第二年,在南京也举办了一场33 对新人的集体婚礼。这场婚礼,时代色彩就非常浓厚了。那时正是反日爱国情绪高涨的时候,这个婚礼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所有新人的服装、用品全部使用国货,而不用进口货。
  不管中式西式,什么高档来什么
  到了上世纪50 年代,婚礼就更简单了。有一个说法是: 50 年代一张床,60 年代一包糖,70 年代红宝书,80 年代“三转一响”。“三转一响”也就是所谓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洗脸盆、笔记本、枕头套、床单就是“添箱礼”。
  不过那时想结婚,先要把各种肉、蛋、糖票备齐。所以, 结婚前三个月,家人就开始到处张罗着“借票”,能把鸡鸭鱼肉甚至生猛海鲜这些都摆上桌,这才算是一场阔绰的婚礼。
  到了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件又取代了“三转一响”。所以那时迎亲,人们其实最关注婚车上拉的家具和家电。毕竟办婚礼,就是要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给其他人看。而港台地区影视剧的热播,让人们从电视上学到了一个套路:迎亲时,女方亲友拦着新郎,给了红包才能进来。
  那时,很多人都沉浸在对西方生活的浪漫想象中,所以婚礼之中必须加入西方元素,才算洋气。但也只重形式, 不重内涵:迎亲车队越高级越好,伴娘越多越好,礼服也要多换几次,香槟、蛋糕一个不能少。其实就是不管中式西式,什么高档来什么。后来这些就都成了套路,成了婚庆公司的套餐服务。
  这一幕,在李安的《喜宴》中就有展现。本来,男女主角选择在纽约市政府举行公证仪式,就算是婚礼了。但在男主角父亲的坚持之下,一场繁琐而热闹的中式婚礼随之诞生。
  但这个中式婚礼却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在一间摆满中国字画和物件的美式别墅中,新人穿着西式礼服,在穿着中式正装的长辈面前磕头行礼;在纽约的中餐馆举办的婚宴,也加入了新人切蛋糕、新娘向未婚女性抛花球的环节。
  婚礼如此“中西结合”,无非是多方的诉求,年轻人追求浪漫,但老一辈还在坚持传统。西方人结婚时,最重要的就是当事人个人是否愿意,其他人都是次要的。但在中国,婚礼这件事,其实是办给其他人看的,从来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父母要给子女办婚礼,是为了告诉大家, 儿子娶了老婆(女儿嫁出去了),人生目标达成了。亲朋好友、邻里之间要的则是攀比的快乐。而婚礼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收回之前随份子的钱,那么也不好意思简单办。
  于是,就有了几乎千篇一律的婚礼:在各种极致奢华的背景下,台上有个唧唧歪歪的司仪、两个尴尬的新人,下面则是一群大吃大喝顺便起哄的宾客。
其他文献
零元购杂志,长期有效!  本月  推荐  历史怎么看?每天都来一小段儿……一口气读三本,那都不是事儿!《看历史》,满足你各种的“历史”范儿!  每月福利早知道:本月底史叔继续推出“零元购”,《看历史》2012 年10 月刊【北京人】+ 《看历史》2012 年12 月刊【父与子】大写的“O”没看错!不要钱!就是这么豪…… 详情请关注看历史微信公众号。  零元购每月都有,要约就约个长期的,微信等你们哟
期刊
公元1127 年,北宋东京开封沦陷。在兵力绝对占优的情况下,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宋在家门口兵败,两任皇帝被抓走,将中原大片肥沃的土地拱手让给了金人,史称靖康之变。  虽然说赵家人把土地让给了金人,但是金人自己也知道,他们想要凭借自己400 来万的人口统治接近1 亿人口的大宋,这基本上很难,因为大宋臣民一旦造起反来,凭借他们的人口基数, 这是个很不好收拾的场面(直到500 年后满清入关,他们还在思考
期刊
1480 年,一群欧洲人在埃塞俄比亚, 首次见识到了咖啡,并将其写入游记中。伴随着欧洲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咖啡这种神奇饮品的全球传播之旅就此进入了新阶段。  特别是在法国人接受了咖啡之后,咖啡成为了一种神话。1686 年,由一位意大利人所开的普罗科普咖啡馆开张,330 年过后的今天,它还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区营业。这家咖啡馆的店面既没有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扩大成随处可见的全国连锁店,它看起
期刊
“公共性”仍然是基布兹最主要的特征。基布兹仍然有生命力,它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农村的可能性。人们有着联合的愿望,有着抱团取暖的愿望,也有着交流的愿望。  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今年夏天他到访北京,掀起了一股奥兹旋风。尤其是他的《乡村生活图景》,给正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以很大的启示。  奥兹描绘的乡村,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农村。奥兹所写的是“基
期刊
权力掮客从投资官僚获得财富,同时又因为依附官僚而获得保护和成功。官僚也借助于这一权力掮客角色,使自己得以跻身官僚集团,得以晋升,得以将“贵”变现为实实在在的“富”。  元末明初有富翁沈万三,资产宏富,富可敌国。传说,明太祖筑南京,沈万三自请筑东南,明太祖自筑西北,西北未筑完,东南已竣工。据《明史·马皇后传》记载——  吴兴富民沈秀,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
期刊
宋代对官吏贪赃行为零容忍,惩防并举,而且严以执行法令, 使得宋代中央财政很长一段时期颇为宽裕,从而就有可能用一部分经费来提高那些奉公守法、清白为官的官吏们的薪水待遇,并出台一些惠民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统治了300 多年的赵宋王朝,将官员贪赃列为最不能容忍的行为, 宋代在处理官员贪赃这一吏治痼疾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翻查史料,宋朝皇帝都严厉处治贪赃官吏。如宋太宗时的近臣詹事丞徐选,因为贪污公款,
期刊
蓝天白云和阳光灿烂,是高原上的最大特产。两山之间宽宽的台地上,一排排整齐规则的藏式小院,有如僧人的百衲衣那般编排得精致有序,镶嵌在美丽的高原上。俄夺一家就住在其中的一个小院里。  俄夺看上去是一位极憨厚老实的农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傻傻地笑着,上身着藏装,下身穿牛仔裤,典型的汉藏合一衣着,衬托出一张朴实的脸。虽然高原的阳光将他的脸早已晕染成古铜色,但一眼看上去,仍然能够发现汉族人的特点——那种只能
期刊
晋祠的名气不仅仅缘于晋祠本身,它背后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让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2000多年前那场意义非凡的“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乃周王朝分崩离析的标志性事件。中国早期的历史事件中,“三家分晋”无疑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个,它直接改变了其后中国历史的走向。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有一个著名的祠堂——晋祠。抚去历史烟云,远离金戈铁马,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今天,作为一个
期刊
被誉为中国“先王之乐”的“六小舞”, 8 月底在山东曲阜举行了全球复原首演。尽管并未引起很大的社会关注, 但作为中国雅乐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复原中国传统乐教文化的意义自是不言而喻。  《礼记》曰:“ 乐由天作, 礼以地制。” 中国雅乐兴起于西周宫廷,主要用于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黄帝时期的《云门》、唐尧时期的《大章》、虞舜时期的《大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镬》、周武王时期的
期刊
各种各样的政见在咖啡馆中酝酿、产生并发酵, 当人们变得日益固执己见,而不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更激烈的行动产生了。巴黎,从一个思想之都,变成了一个革命之都。  如果有人要为巴黎写一本传记,必须辟出几章,来写一下巴黎的咖啡馆。在巴黎,有不少咖啡馆都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它们往往拥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中国人去巴黎,常去的咖啡馆大概是“花神”,有一部电影叫《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讲的是法国著名作家萨特和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