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聊或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朋友圈三千好友,却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的文章在朋友圈和网络流传,网友纷纷留言“被戳中泪点”。
  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一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招募启事引起关注。其内容是年轻人每月只需支付几百元,就能租到养老院中的“酒店式标间”,而条件便是每月至少陪伴院中老人20小时,包括陪老人聊天、看书、写字和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等。有网友留言:“如今陪聊也成了生产力。”
  另一则与聊天相关的新闻是:一位网络美女主播患上抑郁症,一名“90后”男孩通过网络陪她聊天200天,最终收获爱情。此前从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聊天变得如此重要,甚至还诞生了“陪聊经济”。

15分钟的聊天就像太阳一样


  重庆市110报警电话的接线员们对71岁赵大爷的声音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一年来,赵大爷先后拨打了1483次110,有时说没带钥匙,有时说摔倒了。可不论接线员怎么追问,赵大爷都不肯说出自己的具体方位。
  原来,赵大爷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不堪寂寞,只想找个人聊天。哪怕是打110,哪怕短短几分钟,也给他带来无限安慰。
  在我国,像赵大爷这样的孤独老人还有很多。据统计,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39.86%。对3.5万通老年人心理求助电话进行统计分析显示,48%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正深陷长期独居的孤独感之中。
  “我不怕死,而是怕活,”一位老人对社会工作者说,“如果有人每天跟我说15分钟话,这15分钟就像太阳,能温暖我一整天。”
  在现代城市中,不仅老人们感到孤独,年轻人也正被孤独所困扰。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写道:“距离我被确诊患有重度抑郁症已经半年了,平时我只会在带室友养的狗在学校溜圈时自言自语几句。没有任何人知道我的境况,他们只是觉得我比以前更加孤僻。说真的,我不想活了……”
  孤独有多可怕?看看美国著名歌手Lady Gaga的御用超模“僵尸男孩”Zombie Boy就知道。前段时间,他在家中自杀身亡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而他,正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僵尸男孩”是一名超模,他少年成名,在2011年被Lady Gaga发现,并被邀出演其MV,之后迅速成为时尚界宠儿,还曾登上过《Vogue》等主流时尚杂志。可是,因为找不到可聊天的人,“僵尸男孩”患上了抑郁症。这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疾病,就像曾被抑郁症折磨6年的歌手杨坤说的那样:“一方面特别渴望跟人交流,另一方面又特别渴望一个人。”
  据估算,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达3.5亿。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称,在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6.1%。这意味着,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达9000万。

一年里,你和父母聊过几次天


  前几年,有媒体做过一次小范围的调查发现,六成“离巢”(即在外地打工)子女一年平均才回家一次,理由大多是工作太忙,想回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两成被调查者表示已经一年没和父母认真聊过天了,理由多是父母太啰嗦,总是追问升职、婚姻、生子等事情,父母的追问与期望给自己造成太大压力,久而久之也就不想聊了。
  虽然有了手机聊天、网络视频等现代沟通方式,但仍有五成子女每次和父母聊天不会超过10分钟。理由是不知道聊什么,与父母通话一般就是有事说事,说完就挂机。
  随着进入手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低头族”。他们在路上行走时低着头看手机,与朋友聚会时低着头看手机,上厕所时低着头看手机,甚至在与亲人、朋友拥抱时也不忘拿起手机看看。
  在我们周围,一定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父母张罗了一桌饭菜,儿女们却都低头忙着刷手机,上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抢红包,没心思吃饭,也顾不上和父母说话。
  基于这种社会现状,聊天正成为一种商机。越来越多商家从最初的提供语音陪聊服务,发展到推出陪聊机器人等琳琅满目的聊天业务。

陪聊其实就是倾听


  小刘在北京做家政服务6年了,有过好几次陪聊体验。她说:“不用做家务,不用做饭菜,也不用带孩子,纯粹就是陪聊。”
  提出陪聊要求的都是老人。有的老人习惯问小刘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小刘总是耐心回答。有的老人喜欢看报纸,小刘就会给老人读报纸,和他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小刘说:“也有一位老人打电话来,说要找一个懂历史知识的,因为他自己以前是历史老师。我才小学文化,做不来这个。”
  “所谓陪聊,其实就是倾听,”小刘说,“曾有一位老人在找我陪聊时,从子女谈恋爱到她自己的工作和退休前单位的事,絮絮叨叨说了一个小时,我愣是没能插上一句话。”在小刘看来,一个老年人和你推心置腹地聊家常是信任你,如果表现出不耐心,甚至不屑,会伤了老人的自尊。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政公司开始推出有偿陪聊服务。
  某家政公司负责人说:“如今,许多家庭只有1~2个孩子,老人和子女两地分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父母大多住在老家,子女要么在大城市朝九晚五地打拼,要么出国留学、移民,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失独老人或老伴过世的老人,找个人聊天更是成了一種奢望。”

找一个机器人来和你聊天


  一部叫《云端情人》的电影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原创剧本奖。影片中男主角在刚结束了一段婚姻之后,接触到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它温柔、体贴又风趣,他们彼此投缘,最终发展出一段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奇异爱情。
  然而电影并不仅仅是电影。Google公司的科学家Danny Lan指出:“如果大家关注聊天机器人的进展就会发现,现在很多聊天机器人都功能强大,比如微软的小冰会讲笑话,会作曲,亚马逊的Alexa能叫我们起床,能播放音乐,很多推荐系统还会读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并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一位抑郁症网友感叹,作为抑郁症病人,其实很多时候她还是想和别人聊天,希望有人陪伴的。“但是我真心不想把自己的负能量带给别人,因为自己使得别人心情不好,我会很愧疚。所以我在想,如果有可以一直陪伴在身边的AI机器人,抑郁症患者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孤独了?”她说。
  近年来,日本聊天机器人发展迅速。在日本东京的一些疗养院中,已经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聊天机器人来照顾病人,并产生了一定效果。此外,很多人独自生活,陪聊机器人也可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如今,聊天机器人也逐渐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据了解,2017年我国聊天机器人的市场销售规模大约为6.13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12.5亿美元,而在2018~2025年的预测时间框架内,复合年增长率可能超过27%。

网络陪聊是低俗信息的重灾区


  2016年9月的一天,斯瑶和朋友们旅游歸来,到达北京南站时已是深夜。大家决定在附近的网鱼网咖过夜,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网聊。从那以后,斯瑶开始潜水于网络聊天室,成了所谓的“大神”(陪聊员)。
  这种网络聊天室是由一个“接待”(房主)、若干“大神”和一群“老板”构成的聊天大厅。“老板”发出需求,值班“接待”派发到“大神”群,符合需求的“大神”进入聊天室,依次进行才艺展示,“老板”据此选出心仪的“大神”(数量不限)下单付费,计时享受聊天服务。
  这实际上是秀场套路的延伸。所有服务项目都明码标价,不同的项目每小时价格从十几块到几百块不等,“大神”们展现自己的才艺以赚取金钱。
  “大神”的资质认证大多非常简单。尤其“声优大神”,是典型的低门槛、高收入群体。曾有一位男接待在3个月里,竟靠聊天和接打赏赚了10万元。
  网络聊天一度兴盛,但其中鱼龙混杂,引起网友们的强烈不满。对网聊中的违法违规现象,管理部门加强了管理。仅在2017年8月1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部门开展的为期40天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就在网络上处置、删除了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超2000万条。
  “现代人心灵太孤独,需要网络聊天的陪伴,但低俗陪聊让网络聊天被污名化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神”说道,她已一年多没在线上陪聊了。

多数人不知道心理陪护师


  陪聊为什么会如此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春教授认为:“陪聊满足了部分人的社会需求。”陪聊现象的出现和人的孤独感加剧有关,大家都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出口。
  艺术家何岸曾在深圳街头设置一个12米长的大灯箱,上面写着:想你,请与我联系137XXXX9553。结果每天有近200人打电话过来,有求爱的、求安慰的,还有感到好奇的,什么人都有。何岸的电话被彻底打爆了。
  有需要,就有市场。如今,各种语音交友类APP涌现了出来,但一些低俗内容也混入其中。“目前,从事陪聊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也普遍偏低,他们多是下岗职工、外来务工者。所以,应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培训。同时提醒老人,在享受陪聊服务时切勿泄露财产、家庭隐私等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
  其实早在2010年,上海市就诞生了一项新职业──注册心理陪护师。注册心理陪护师的工作,就是凭借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陪伴在老人、儿童、患病者、临危者以及有亲人过世者等人士的身边,以心理沟通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心灵护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注册心理陪护师提供的也是一种陪聊服务,只是它更正规、更科学,它对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能起到规范和带动作用。可从实际操作看来,人们对该职业的认可度不高。
  “我就是找人聊聊天而已,我心理又没病,找心理陪护师干什么?”一位老人对记者说。
  (摘自《中国家庭报》2018年8月20日)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程要求,老师应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当前新课程发展背景下,有效结合幼儿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改变音乐教育功利性的局面。  加深情感的体验  音乐是一门艺术,饱含情感。针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老师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与精准把握,不但要能够鉴赏音乐作品,还应该有效传播音乐作品中隐藏的思想情感。在对
误区一 一类疫苗比二类疫苗更安全  据一项题为《中国家长疫苗态度》的网络调查显示,83%的家长会选择免费的一类疫苗,17%的家长则倾向于选择自费的二类疫苗,两项选择的原因除了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也是主要原因。  大多家长认为一类疫苗比二类疫苗更安全。约55%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疫苗划分一类和二类的依据,认为是按医学标准划分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介绍,从过
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多由于动脉粥状硬化以及糖尿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患者经济压力。除此以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预防过程中,社区公共卫生干预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更好地控制病情有着积极的作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1.对心脏的损害。心血管疾病持续加重且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引起心絞痛、心梗
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厕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体现幼儿最基本的卫生习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孩子在如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生活就是教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身体状态和具体行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本文主要从实际观察的情况出发,分
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程较长,容易在治疗期间反复发作,已经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仍需要较高水平的健康照顾,需要接受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模式  延续性护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医院为主体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包括家庭随访、电话咨询访问、个案管理等;第二种以社区为主,为患者提供服务,例如家庭医院、日间医院等;第三种则联合了诸多对象,例如医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的规律和学习特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正因为如此,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活动为主,特别一些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影响。游戏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幼儿在展开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体力和能力进行活动,将自身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升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要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兴趣,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科学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游戏环境体现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我们对班级、专用室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了“大变身”。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喜好定制班级
本期推荐1:《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这是近年来历史类图书中的一本畅销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来自以色列,出生于1976年,非常年轻。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动物到上帝”,以超级宏观的视角,仅仅用了400余页的篇幅,就把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给勾勒了出来,颇有新意。  先说说这本书的精彩之处。首先一个就是可读性非常强,语言通俗易懂,这也是畅销书的共同特点——门槛低,老少咸宜。而且,通俗未必不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教师要在生活中挖掘有效的资源,结合幼儿经验与生活,创设生活课程。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生活也是教育。”《3~6岁儿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既教育。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的一日生活即课程。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很多孩子由于父母过度保护或忙碌,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老师要怎样引导幼儿积极投入生活教育中去呢?  关注生活,引导幼儿热爱自然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幼儿教育中,我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