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语言由于具有其它程序设计语言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广泛、最具影响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都将C语言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纳入教学大纲中。该文针对C语言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从多个方面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编程难的问题。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编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383-01
An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LI Chun-l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
Abstract: Because C language has the merits that other programming language can not compare with,i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the world today.So in colleges of engineering,C languag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gram.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 language and proposes adopt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in many way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in programming.
Key words: C language;teaching methods;programming
对于高等学校各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C语言概念简洁,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表达能力强,用法灵活,程序结构性和可读性好,易于体现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同时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功能;既能有效的进行算法描述,又能对硬件直接进行操作;既适合编写应用程序,又适合开发系统软件。因此,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课,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但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增加了初学者掌握C语言的难度,使这门课程显得太抽象,难以把握。如何使C语言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C语言的特点出发,对工科专业C语言的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1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
所谓编程风格是指编程者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通常共同遵守的一些约定规则。有的人编写的程序代码让人一看就很舒服,而有的则让人一看就头疼,这主要是由编程风格造成的,高质量的程序离不开流畅、清晰的编程风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是C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编程风格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则可以遵循,但是绝大多数软件公司和众多的优秀程序员们还是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编程规则。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1) 缩进格式。缩进的大小是为了清楚的定义一个块的开始和结束。首先这比起代码一律左对齐而言,更容易看清程序的逻辑结构。其次,就是它能在你将程序变得嵌套层数太多的时候给你警告,适当的对程序进行修改。
2) 标识符的命名。通常符号常量采用大写字母表示,而变量则采用小写字母表示。
3) 注释。好的程序应该含有恰当的注释,方便别人用最短的时间读懂自己所写的代码,这对团队合作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为今后对代码的修改提供方便。
编程风格还包括空格、空行、出错信息的处理、goto语句的使用等,在此就不逐一说明。总之,良好的编程风格需要逐渐养成,所以除课堂教学时要灌输编程风格的思想外,还要将其融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良好编程风格的重要性。
2 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算法实现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只局限于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中。为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实现:
1) 要加强学生阅读程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阅读典型例题的经典程序,通过“读”程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C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并掌握常见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2) 在阅读程序的基础上,对一些经典算法要加以总结和归纳。例如累加问题,累乘问题,排序问题等。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来动手模仿编写功能类似的程序,通过模仿逐步培养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例如对于求解最大数这一问题,如果求解是两个数中的最大数,三个数中的最大数,四个数或是更多数中的最大数,这一问题的算法在连续的几个章节中都会逐步的给出答案,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讲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合理的编程顺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函数体而言,通常包含四个部分:变量类型的说明,提供数据部分,运算部分以及输出部分。在编写程序时,一般也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实现的。在这介绍一种更方便的编程顺序。第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先实现运算部分的语句编写。第二步,观察运算语句中所涉及到的变量,对需要提供数据的变量进行赋值。第三步,根据变量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类型说明。最后,完成结果的输出。
3 加强上机实践提高编程能力
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较为简单的验证性题目,又要包含具有一定难度的设计性题目,由易到难,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编程能力之后,可以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实验,将其所学的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当然可以采用多人协作的方式,将复杂问题分模块逐一实现,这样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最后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通过上机测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
C语言是高校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我们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但能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知识,编程技术和常用算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维通,马力妮.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编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383-01
An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LI Chun-l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
Abstract: Because C language has the merits that other programming language can not compare with,i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the world today.So in colleges of engineering,C languag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gram.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 language and proposes adopt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in many ways to help students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in programming.
Key words: C language;teaching methods;programming
对于高等学校各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C语言概念简洁,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表达能力强,用法灵活,程序结构性和可读性好,易于体现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同时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功能;既能有效的进行算法描述,又能对硬件直接进行操作;既适合编写应用程序,又适合开发系统软件。因此,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课,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但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增加了初学者掌握C语言的难度,使这门课程显得太抽象,难以把握。如何使C语言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C语言的特点出发,对工科专业C语言的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1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
所谓编程风格是指编程者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通常共同遵守的一些约定规则。有的人编写的程序代码让人一看就很舒服,而有的则让人一看就头疼,这主要是由编程风格造成的,高质量的程序离不开流畅、清晰的编程风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是C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编程风格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则可以遵循,但是绝大多数软件公司和众多的优秀程序员们还是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编程规则。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1) 缩进格式。缩进的大小是为了清楚的定义一个块的开始和结束。首先这比起代码一律左对齐而言,更容易看清程序的逻辑结构。其次,就是它能在你将程序变得嵌套层数太多的时候给你警告,适当的对程序进行修改。
2) 标识符的命名。通常符号常量采用大写字母表示,而变量则采用小写字母表示。
3) 注释。好的程序应该含有恰当的注释,方便别人用最短的时间读懂自己所写的代码,这对团队合作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为今后对代码的修改提供方便。
编程风格还包括空格、空行、出错信息的处理、goto语句的使用等,在此就不逐一说明。总之,良好的编程风格需要逐渐养成,所以除课堂教学时要灌输编程风格的思想外,还要将其融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良好编程风格的重要性。
2 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算法实现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只局限于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讲授中。为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实现:
1) 要加强学生阅读程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阅读典型例题的经典程序,通过“读”程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C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并掌握常见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2) 在阅读程序的基础上,对一些经典算法要加以总结和归纳。例如累加问题,累乘问题,排序问题等。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来动手模仿编写功能类似的程序,通过模仿逐步培养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层层铺垫,循序渐进。例如对于求解最大数这一问题,如果求解是两个数中的最大数,三个数中的最大数,四个数或是更多数中的最大数,这一问题的算法在连续的几个章节中都会逐步的给出答案,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讲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合理的编程顺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函数体而言,通常包含四个部分:变量类型的说明,提供数据部分,运算部分以及输出部分。在编写程序时,一般也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实现的。在这介绍一种更方便的编程顺序。第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先实现运算部分的语句编写。第二步,观察运算语句中所涉及到的变量,对需要提供数据的变量进行赋值。第三步,根据变量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类型说明。最后,完成结果的输出。
3 加强上机实践提高编程能力
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较为简单的验证性题目,又要包含具有一定难度的设计性题目,由易到难,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编程能力之后,可以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实验,将其所学的知识相互关联起来,当然可以采用多人协作的方式,将复杂问题分模块逐一实现,这样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最后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通过上机测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
C语言是高校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我们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但能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知识,编程技术和常用算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程序设计[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维通,马力妮.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