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无疑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而且高效呢?笔者向大家推介如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借助情境认读字音
新课标提倡“多记少写,及早阅读”,在“会认、会写、会读、会用”四层次要求中,突出“会认”。这就给学生大量识字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因为贴近生活的情境最能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借助学校情境认字。校园里处处不乏文字,教室里、橱窗里、告示牌、标语,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识字,这样既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了校园环境,又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生字;还可以发动学生搜集各种实物来识字,如各式小食品的外包装、玩具及日用品的商标、卡通图片等,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物氛围中识字学词,往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借助社会情境识字。常见的如电视广告、报纸、网络等,这是一条非常富有情趣的识字渠道;再比如去商场购物,去各地旅游,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名闻天下的山川园林全是很好的识字教材。
借助家庭情境识字。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识字教学也不例外。比如跟妈妈去理发店,跟爸爸学下棋,只要有心,无处不能识字。
这样的识字教学源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直观形象的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记住生字的字音。享受着快乐识字的兴奋和满足,还有谁会埋怨识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呢?
二、结合竞赛理解字义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因为理解字义有助于识记字音和字形,所以不容忽视。笔者主要采用了竞赛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竞赛一,名字的故事。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给孩子取名字越来越不满足于随大流,或是仅仅追求响亮、好记,而往往更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赋予其丰富的信息,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利用。活动前要求学生自由采访父母,竞赛时力求讲清楚名字的来历、所寄托的寓意等,最终根据自我介绍评选出“最美的名字”。竞赛涉及的生字就有一百左右,通过理解自己和同学名字的意义,一次就能掌握上百个生字的字义。当然,还可以拓展开去,讲讲自己父母的、祖父母名字的故事,从而了解更多汉字的字义。
竞赛二,形旁的秘密。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有80%左右是形声字,低年级教材中的形声字也非常典型。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字对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分析。逐渐地,学生便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归类,如动物类、植物类等,通过分类整理培养辨别和理解能力。学生不难发现,同类的事物所对应的字,它们的形旁往往也是相同的。
竞赛三,玩具的童话。引导学生给喜欢的玩具起名字,合理想象,编小童话故事,或者按要求将一组生字生词放进自己编的童话故事里。
就这样,理解字义在各种识字竞赛游戏中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规律记忆字形
汉字的构造有其自身的规律,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声字的识记。俗话说“字读半边没有错”,这是因为汉字中有大量形近字。同音字多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比如学了“青”字,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清”、“晴”、“请”等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还有“倩”(qiàn)等特殊的例子,不能一刀切。
会意字的识记。小语教材中会意字是仅次于形声字的,可让学生先观察这些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然后引导学生简单地理解字义,告诉他们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比如“鲜、休、看、尖、林、森、众”等。这些字还可以编成口诀以助识记,如:手目看、小大尖、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
象形字的识记。这个方法比较简易,因为象形字本身就跟它所代表的事物形状很接近,如“日”、“月”、“山”、“火”等等。记忆这些字只需联想一下事物的形状即可。
指事字的识记。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意思。识字教学中只要给学生讲清楚它们的构字规律,要记住字形就易如反掌了。
实践证明,以上策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的确是有趣而且高效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那样,在识字教学中,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识字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
(责编钟岚)
一、借助情境认读字音
新课标提倡“多记少写,及早阅读”,在“会认、会写、会读、会用”四层次要求中,突出“会认”。这就给学生大量识字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因为贴近生活的情境最能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借助学校情境认字。校园里处处不乏文字,教室里、橱窗里、告示牌、标语,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识字,这样既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了校园环境,又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生字;还可以发动学生搜集各种实物来识字,如各式小食品的外包装、玩具及日用品的商标、卡通图片等,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物氛围中识字学词,往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借助社会情境识字。常见的如电视广告、报纸、网络等,这是一条非常富有情趣的识字渠道;再比如去商场购物,去各地旅游,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名闻天下的山川园林全是很好的识字教材。
借助家庭情境识字。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识字教学也不例外。比如跟妈妈去理发店,跟爸爸学下棋,只要有心,无处不能识字。
这样的识字教学源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直观形象的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记住生字的字音。享受着快乐识字的兴奋和满足,还有谁会埋怨识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呢?
二、结合竞赛理解字义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因为理解字义有助于识记字音和字形,所以不容忽视。笔者主要采用了竞赛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竞赛一,名字的故事。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给孩子取名字越来越不满足于随大流,或是仅仅追求响亮、好记,而往往更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赋予其丰富的信息,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利用。活动前要求学生自由采访父母,竞赛时力求讲清楚名字的来历、所寄托的寓意等,最终根据自我介绍评选出“最美的名字”。竞赛涉及的生字就有一百左右,通过理解自己和同学名字的意义,一次就能掌握上百个生字的字义。当然,还可以拓展开去,讲讲自己父母的、祖父母名字的故事,从而了解更多汉字的字义。
竞赛二,形旁的秘密。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有80%左右是形声字,低年级教材中的形声字也非常典型。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字对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分析。逐渐地,学生便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归类,如动物类、植物类等,通过分类整理培养辨别和理解能力。学生不难发现,同类的事物所对应的字,它们的形旁往往也是相同的。
竞赛三,玩具的童话。引导学生给喜欢的玩具起名字,合理想象,编小童话故事,或者按要求将一组生字生词放进自己编的童话故事里。
就这样,理解字义在各种识字竞赛游戏中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规律记忆字形
汉字的构造有其自身的规律,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声字的识记。俗话说“字读半边没有错”,这是因为汉字中有大量形近字。同音字多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比如学了“青”字,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清”、“晴”、“请”等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还有“倩”(qiàn)等特殊的例子,不能一刀切。
会意字的识记。小语教材中会意字是仅次于形声字的,可让学生先观察这些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然后引导学生简单地理解字义,告诉他们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比如“鲜、休、看、尖、林、森、众”等。这些字还可以编成口诀以助识记,如:手目看、小大尖、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
象形字的识记。这个方法比较简易,因为象形字本身就跟它所代表的事物形状很接近,如“日”、“月”、“山”、“火”等等。记忆这些字只需联想一下事物的形状即可。
指事字的识记。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意思。识字教学中只要给学生讲清楚它们的构字规律,要记住字形就易如反掌了。
实践证明,以上策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的确是有趣而且高效的。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那样,在识字教学中,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识字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