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DWI单指数、双指数以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肝炎标志物检查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且行肝组织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的52例患者作为肝炎组,同期除外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正常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肝脏多b值DWI检查。分别获得单指数模型参数(ADC值)、双指数模型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t)、假性扩散系数(Dp)以及灌注分数(f)]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扩散分布指数(DDC)及扩散异质性指数(α)]。对肝组织穿刺标本进行纤维化程度分期(S0~S4期)。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对照组、肝纤维化各期患者肝脏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肝纤维化≤S1期与≥S2期、≤S2期与≥S3期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各参数值和肝纤维化分期间的相关性,采用ROC预测各参数值诊断肝纤维化≥S2期、≥S3期的效能。
结果肝炎组肝纤维化分期S0期1例、S1期9例、S2期22例、S3期11例、S4期9例。对照组、肝纤维化S1、S2、S3、S4期组间肝脏的ADC、Dt、f、D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各组间Dp和α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DDC和ADC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中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0、-0.603和-0.464,P均<0.01),f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轻度负相关(r=-0.379,P<0.05),Dp和α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均无相关性(P均>0.05)。肝纤维化≤S1和≥S2期组间、≤S2和≥S3期组间的ADC、Dt、f、D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者的各参数值均大于后者,而两组间Dp和α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t、f、DDC值诊断≥S2期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38、0.835、0.740和0.831,诊断≥S3期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16、0.811、0.672和0.798。
结论DWI双指数模型参数Dt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DDC在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有较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