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能够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突出作用。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为例来阐述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效应,并依此为基础,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6102
1 金融危机下税收政策背景分析
2007年,在总体形势仍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宏观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而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则相继暴露。所以在200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治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但随着金融危机全球性的不断蔓延,国外消费需求减少,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2%。作为“出口拉动型”经济,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变,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大幅调整宏观政策,提出“四万亿”一揽子计划,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央行在百日内五次降息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政府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口退税力度,连续出台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大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等方面。具体的税收政策调整是以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为起点,先后主要发布关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免征存款利息税。2009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和实施新成品油消费税政策、修订增值税条例并配套修订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大范围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实施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等等。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释放出了“拉内需、保增长”的强烈信号。
2 税收政策调整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自动稳定功能和相机抉择所产生的效应。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 。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政策依据不同经济情况和调节措施特点,机动地选择不同的税收措施。所以,税收政策调整是一种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以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下面将以此为起点,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税收政策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2.1 增值税转型产生的经济效应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价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依据实行增值税的各个国家允许抵扣已纳税款的抵扣项目范围大小,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进行增值税转型。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将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类型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准许一次性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所负税款。其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1 总量效应
增值税转型,作为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调整国民经济的相机抉择税收政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先从总量上入手,通过图1的关系来加以阐述:
从①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企业可以抵扣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所负税款,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促进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从而总体上使得社会总投资增加。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投资作为生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增加,使得社会资本存量上升,資本存量的上升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②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有利于企业对其设备的更新改造,有利于技术进步。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促使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增值税转型,诱导技术进步,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③是因为在短期来看,增值税转型,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④是因为税收具有自动稳定功能,随着经济增长,作为财政收入的税收也会同步增加。
总之,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政府赤字增加,经济增长不够显著。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投资增加、技术进步,经济总量将显著增长,财政收入会同步增加。
2.1.2 结构效应
首先,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下,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能抵扣,致使企业既要承担过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又要过多缴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实行增值税转型之后,企业可以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所含税额,减少了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采用新设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产业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其次,增值税转型使得社会投资更多投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所需劳动力可能会减少,造成社会就业压力大。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投资、外贸出口的扩大以及技术进步,生产规模也会扩大,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增多。
2.2 出口退税产生的效应
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有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2.1 总量效应
为了应对我国外贸出口急速下滑态势,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出口退税率,扩大出口退税的商品范围。那么这种出口退税政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先从总量入手,通过图1的关系来加以阐述:
国家决定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直接的效应是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出口成本,企业可以在定价上获得更多的空间,以相对的价格优势,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此来刺激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由于国外净需求量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以“贸易乘数”倍数增加,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又使得财政收入同步增加,这样又可以促使政府有更多财力来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形成良性循环。
2.2.2 结构效应
由于对不同出口产品实行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所以出口退税,会对这些出口产品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国家对扶持产业给予高的退税率,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而对那些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给予低的退税率。这样,就可以利用出口退税率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资本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差异,出口退税,实质上更多趋向于产业结构层次高的区域,而层次低的区域得到实惠较少,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背离了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3 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分析
3.1 加快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速度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增值税转型、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通过其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总量效应发挥作用,与扩大政府支出、鼓励消费一并,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做出积极贡献,加快我国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速度。
3.2 完善税制,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大幅度税收政策调整,加快了完善我国税制的步伐,着力创建公平的税收环境。特别是增值税的转型,避免了重复征税,同时也完善了各个环节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使企业获得了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另外,由于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一定的财政收入,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加强税收征管将是今后税收政策调整的一个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社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税收政策调整,通过其经济的结构效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且有利于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魏巍贤.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1997,(5).
[3]汤贡亮,李成威.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2,(12).
[4]计金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调整分析[J].会计师,2008,(12).
[5]陈百甫.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08,(7) .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税法(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能够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突出作用。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为例来阐述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效应,并依此为基础,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税收政策调整;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6102
1 金融危机下税收政策背景分析
2007年,在总体形势仍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宏观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而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则相继暴露。所以在200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强调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治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但随着金融危机全球性的不断蔓延,国外消费需求减少,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2%。作为“出口拉动型”经济,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突变,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大幅调整宏观政策,提出“四万亿”一揽子计划,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央行在百日内五次降息等等。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政府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口退税力度,连续出台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大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等方面。具体的税收政策调整是以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为起点,先后主要发布关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免征存款利息税。2009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和实施新成品油消费税政策、修订增值税条例并配套修订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大范围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实施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等等。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释放出了“拉内需、保增长”的强烈信号。
2 税收政策调整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自动稳定功能和相机抉择所产生的效应。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 。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政策依据不同经济情况和调节措施特点,机动地选择不同的税收措施。所以,税收政策调整是一种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以增值税转型和出口退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下面将以此为起点,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税收政策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2.1 增值税转型产生的经济效应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价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依据实行增值税的各个国家允许抵扣已纳税款的抵扣项目范围大小,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进行增值税转型。所谓增值税转型,是指将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类型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准许一次性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所负税款。其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1 总量效应
增值税转型,作为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调整国民经济的相机抉择税收政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先从总量上入手,通过图1的关系来加以阐述:
从①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企业可以抵扣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所负税款,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并且降低了投资成本,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促进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从而总体上使得社会总投资增加。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投资作为生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增加,使得社会资本存量上升,資本存量的上升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②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有利于企业对其设备的更新改造,有利于技术进步。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促使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增值税转型,诱导技术进步,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③是因为在短期来看,增值税转型,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④是因为税收具有自动稳定功能,随着经济增长,作为财政收入的税收也会同步增加。
总之,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政府赤字增加,经济增长不够显著。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投资增加、技术进步,经济总量将显著增长,财政收入会同步增加。
2.1.2 结构效应
首先,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下,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能抵扣,致使企业既要承担过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又要过多缴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实行增值税转型之后,企业可以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所含税额,减少了税收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采用新设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产业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其次,增值税转型使得社会投资更多投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所需劳动力可能会减少,造成社会就业压力大。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投资、外贸出口的扩大以及技术进步,生产规模也会扩大,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增多。
2.2 出口退税产生的效应
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有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2.1 总量效应
为了应对我国外贸出口急速下滑态势,政府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出口退税率,扩大出口退税的商品范围。那么这种出口退税政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先从总量入手,通过图1的关系来加以阐述:
国家决定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直接的效应是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出口成本,企业可以在定价上获得更多的空间,以相对的价格优势,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此来刺激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由于国外净需求量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以“贸易乘数”倍数增加,而国内生产总值(GDP)又使得财政收入同步增加,这样又可以促使政府有更多财力来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形成良性循环。
2.2.2 结构效应
由于对不同出口产品实行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所以出口退税,会对这些出口产品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国家对扶持产业给予高的退税率,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而对那些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给予低的退税率。这样,就可以利用出口退税率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资本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差异,出口退税,实质上更多趋向于产业结构层次高的区域,而层次低的区域得到实惠较少,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背离了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3 税收政策调整的意义分析
3.1 加快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速度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增值税转型、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通过其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总量效应发挥作用,与扩大政府支出、鼓励消费一并,成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做出积极贡献,加快我国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速度。
3.2 完善税制,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大幅度税收政策调整,加快了完善我国税制的步伐,着力创建公平的税收环境。特别是增值税的转型,避免了重复征税,同时也完善了各个环节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使企业获得了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另外,由于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一定的财政收入,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加强税收征管将是今后税收政策调整的一个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社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税收政策调整,通过其经济的结构效应,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且有利于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魏巍贤.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1997,(5).
[3]汤贡亮,李成威.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2,(12).
[4]计金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调整分析[J].会计师,2008,(12).
[5]陈百甫.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08,(7) .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税法(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