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办学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8月29日,王震将军率三五九旅南下,打算在华南地区立足,却被国民党军重重包围,被迫退回陕甘宁边区。
  夏夜,王震只穿件白布衬衣,戴着花镜坐在窑洞灯下看书。他一只手举着书本,另一只手机械地摇动一把破蒲扇轰蚊子。一会,教育科长来了“报告!”
  王震放下书,摘下眼镜。教育科长一眼瞥见那书的封面上有三个墨写的大字:矛盾论。
  王震先听教育科长报告情况。边扇着扇子,边发问和评论。当说到本旅家属队的孩子都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他产生了在部队内部给,孩子们办学校的念头。
  1946年冬,三五九旅东渡黄河,移师山西吕梁地区。王震想在此地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在地方官员的协助下,选定了一个叫杨家会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村头有一座古庙,由于连年战乱,早已断了香火,但庙内还有七八间空置的房子。庙内有一口水井,有生火做饭的灶台,这可以解决家属队集体开火吃饭的问题。于是,王震决定就在这里创办家属学校。
  1948年初,王震任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司令,他将家属学校迁到山西省东南部的河津县,选定当地人称为台头庙的古庙作为新校址。他任命中共女党员李平担任校长。李平带领全校师生抬走庙中的一座座神像,腾出房子当教室;再从外面找一些条石,用砖块垫起来当桌子。她还派人到运城或黄河以西的韩城等地选购课本、写字用的黑板等教学、学习用品。
  作为高级军事指挥员,王震仍关心学校的隋况,抽空还来看看,帮助学校解决困难。当时三五九旅生活艰苦,但在这个学校里,时不时地还能吃上美国的军用罐头、奶粉,不用说,这是前方打仗时缴获的战利品。因为王震有指示“孩子们正在长身体,需要好的营养,缴获的战利品,学校能用得上的,都尽可能给他们送过去。”
  1949年3月,解放军在战场上胜利在望。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的王震主动请缨。进军中国西部。5月,他率部占领了咸阳、武功等地,并击退了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的联合抵抗。6月,王震任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7月,他参与指挥扶眉战役,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了胡宗南的主力4个军43000余人。后来又攻克天水,占领青海全部。9月,他率第一兵团的第二军挥师北上,翻越祁连雪山,占领甘肃的张掖、酒泉,直接促使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1月,王震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兼政委。王震立即命令仍留在山西的家属学校向西迁移前往新疆。师生们乘坐几十辆马车出发,渡过黄河后,再换乘火车到达西安。接着又改乘汽车驶抵酒泉。此时已到隆冬季节,气温降到-30℃,师生们无法前行。王震决定动用苏联空军援华的飞机,他联系了苏军的5架运输机,将全体师生从酒泉空运到乌鲁木齐。
  1949年12月底,这所家属学校的新校址,选在红山下一座旧河神庙以及附近兵营的马厩里。王震给学校确定了新的校名: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他又从内地招来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来新疆从事教学事业。于是,这所学校越办越红火了。
  高尔基面对“李鬼”■怀旧
  世界上的“李鬼”真多,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但高尔基处理“李鬼”的方式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启示。
  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写:“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于是,他去了剧院想看看究竟,
  观众们正在鼓掌高喊:“我们要见高尔基!”随后,假冒的“高尔基”登台亮相,只见他满脸笑容,频频向观众挥手致意。高尔基想:“这个演员长得倒是挺像我,应该和他认识一下。”观众离开剧院后,高尔基走上舞台,跟那位假冒者握了握手说:“你好,‘高尔基’先生!”
  一见到真高尔基,假冒者大吃一惊,不由用手捂住脸。他稳定了情绪后低声说:“难道真的是您吗?”高尔基平静地回答:“是我。”
  假冒者深表歉意:“请原谅,我应该向您解释清楚。”假冒者告诉高尔基:“尽管过去我也努力演戏,可得到的报酬很少。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我找了这个新角色,就是假冒您这位剧作者。”高尔基又问:“是谁建议你假冒我的呢?”假冒者回答道:“是饥饿。现在您可以骂我一顿了。”
  高尔基大度地说:“为什么要骂你呢?如果假冒能为你改善生活起点作用,那我是非常高兴的。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尝试一下光明正大的公开模仿,走出一条真善美的艺术之路。”
  假冒者握着高尔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您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
  后来,这位假冒者真成了颇受欢迎的明星。
其他文献